權臣之路︰帝國大佬的終局自白(上)

權臣之路︰帝國大佬的終局自白(上)
定價:179
NT $ 156
  • 作者:王覺溟
  • 出版日期:2008-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63373500
  • ISBN13:9787563373505
  • 裝訂:平裝 / 29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寫作的生命在于創新,代代如此。王覺溟兄在網絡上開創“第一人稱寫史”的獨特文體,令人耳目一新。在他的作品里,歷史是蒼勁的枝干,文學是繁茂的葉片,在忠于史實的前提下,流溢出的是文學的豐瞻華彩。我認為,眾多網友在跟貼中所表現出的驚喜與認同,即是對《權臣之路》一書的最好評價!——“新史派”傳記作家第一人、《明朝出了個張居正》作者 清秋子

這是幾個曾經讓天地變色、令歷史改轍的人,他們的存在使得原本至高無上的君權也因之黯然失色。在他們的生前身後,人們用盡種種極端的詞匯對他們進行褒貶,時而將他們奉為國之棟梁捧上雲霄,時而又將他們當成罪大惡極的奸臣打入地獄。千百年來,有關他們的歷史真相遂被各種標簽和臉譜所遮蔽。

本書采用獨特的第一人稱手法,在恪守史實的基礎上,運用華美而深情的文學語言,真實細膩地再現這七個權臣的生命歷程,生動演繹他們在權力場上的奮斗與崛起、掙扎與幻滅。通過另類視角的解讀,揭櫫其強勢人格的生成原因,及在其紛繁復雜的內心世界中種種難與人言的焦灼和隱痛;並且深入探詢人性在歷史潛規則中的精神際遇和文化境況,最終完整地勾劃出這些帝國大佬的生命影像,還原人性的真實。

王覺溟,原名王林,1972年生于福建漳州,曾供職于新華社福建信息社,現為自由撰稿人、《美文》歷史專欄作家。2002年起以王者覺仁、王覺溟等ID上網,為天涯社區知名寫手。潛心于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多年,已出版歷史著作《喋血的權杖——兩千年中國歷史中的風雲變局》。
 

目錄

第一章 呂不韋︰咸陽,今夜請將我遺忘
第二章 霍光︰是棟梁,還是芒刺?
第三章 爾朱榮︰問天下誰是英雄
第四章 李林甫︰無心睡眠
第五章 蔡京︰政治是一門藝術
第六章 秦檜︰我的無間道
第七章 賈似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當你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也許馬上會產生一個疑問︰這是歷史,還是小說?!

我的答案很明確——這是歷史。

可我同時必須指出︰這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歷史。

本書與一般歷史文本最顯著的區別,首先是在于它的“視角”。如同本書的副標題所言,這是一群帝國大佬的“終局自白”。也就是說,在絕大多數歷史讀物中通常以第三人稱出現的人物,在本書中卻是以“我”的面目出現。

本書的主人公大多是歷史上早有定評的人物,為千百年來的讀者所熟知。如果沿襲舊有的框架和觀念去表現他們,固然安全可靠、省心省力,還能以普及歷史知識為名自我標榜並且取悅讀者,可我並不準備這樣做。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實,它已經無法改變,但是我們解讀它的眼光卻不能一成不變,也不應該一成不變,因為時代不同,價值觀不同,人們的生存境遇和精神需求不同,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和可能采取的對治策略都不同。所以每一代人都需要重新回望歷史,從而清醒地知道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往哪里去。換句話說,只有從當下的語境出發,不斷回頭檢視我們這個族群所依賴的文化傳統和歷史路徑,看清曾經走過的岔道和歧途,我們才能更好地校正未來前行的方向。

我想,這應該也是歷史的價值所在。

然而,時至今日,許多既有的對于歷史的解釋和評價仍然沿襲著過去的價值觀和思維模式——它們或許能夠向我們提供基本可靠的“史實”,但卻無法給予我們對當下和未來有益的“史識”。因此,對于歷史,我們絕不能滿足于那種陳陳相因的詮釋方式和概念框架。換言之,我們需要尋求並獲得一種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解讀歷史的眼光。

用第一人稱的視角解讀歷史和表現人物,不敢說正是這樣一種眼光,但起碼是為了尋求這種眼光所進行的一種嘗試。

通過一個個“我”在臨終前回憶並敘述自己的一生,一些司空見慣的歷史事件也許會變得陌生起來;與此同時,一張張早已被歲月侵蝕得模糊難辨的面孔卻可能因之而變得生動、鮮活、近在咫尺——仿佛一伸手我們就可以觸摸他們的鼻息。

采用第一人稱,也決定了本書的敘事策略和語言風格會與一般的歷史寫作判然有別。在傳統的歷史文本中,這些人物都是被蓋棺論定的。他們要麼是歷史的化石和概念的載體,要麼就是一張張面無表情的臉譜和黑白分明的道德標簽。他們不再有生命的溫度、不再有心靈的激情、不再有人性的復雜和矛盾、不再有內心的彷徨和掙扎……也就是說,充滿復雜情感與生命張力的人從此被遺忘或遮蔽了,有血有肉的生命個體變成了一堆既定的歷史事實的冰冷注腳。

所以,一旦選擇了第一人稱的寫作,我就必須讓一切從頭再來。

我必須用我的生命去貼近他們的生命,用我的心靈去解讀他們的心靈;我必須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運用合理的想象,去拼湊那些破碎的生命影像和歷史斷片;我必須采用文學性的乃至“詩性”的語言,去重建那些早已消失的世界和死者的生活……

這一切是否可能?

我認為是可能的。因為時代與歷史雖遠,可人性與人心未遠。無論日月如何輪轉,世事如何變幻,我們身上所秉有的人性,大抵與古人相去不遠。更何況,我也無意追求“絕對的”歷史真實(因為那根本做不到),我只是試圖透過合理的歷史想象,獲得“相對的”歷史真實,還原真實的人性而已。換句話說,我希望能在“客觀的歷史真實’’之外,建構起另一種意義上的“人性的真實”。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