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崇高形象:二十世紀中國的美學與政治

歷史的崇高形象:二十世紀中國的美學與政治
定價:150
NT $ 131
 

內容簡介

《歷史的崇高形象——二十世紀中國的美學與政治》通過對多種文本及相關文本的比較分析,提供了一種在個人與集體身份認同形成過程中,美學與政治學相互影響的文化史觀,這種文化史觀結晶成為關於崇高形象的中國美學。

作者以「崇高」為切入點,沿中西比較路徑,游刃於美學、哲學、文學、歷史各學之間,探討了中國二十世紀賴以塑造個人形象的種種美學手段,描述了美學與政治的糾葛,分析了關於崇高的、豐盈的中國美學。他取材元典、散論、詩文、小說、電影等各「源」,征引孔子、司馬遷、亞里士多德、康德等中外各「家」,論及美學宗師、文學巨匠、新潮作家等各「面」與革命電影、文化運動等各「象」,直通政治與意識形態的美學化。
 

目錄

中文版前言
英文版前言
引言
第一章 壯美至死境:文化危機中對意義的美學追求
第二章 狀寫中國:想象的身體與寓言的荒原
第三章 崇高與性別
第四章 革命影片中的欲求與快感
第五章 實踐的崇高主體
第六章 歷史的天使:魔幻、精神分裂、怪異
結論
參考書目
譯后記
 

西方學界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研究始自一九五○年代。在此之前,雖然已經有學者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出介紹與翻譯,但並未形成氣候。五○年代中期,旅美的夏志清教授和捷克的普實克(JaruslavPruSek)教授分別對晚清、「五四」和以后的文學,展開宏觀研究。這兩位學者理念背景有異,學術立場不同,他們所發展出的文學史觀因此形成精彩對話。

夏志清承襲了英美人文主義的「大傳統」 (Great Tradition),以新批評(New Criti。sm)的方法細讀文本,強調文學的審美意識和人生觀照,他的《中國現代小說史》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rt, 1961)堪稱歐美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開山之作,至今仍為典范。普實克則取法歐洲自由派馬克思主義和布拉格形式主義(Prague Forma⒈sm),以革命歷史動力和「形式」的實踐作為研究重點。一九六三年,夏志清和普實克在法國漢學雜志《通報》(T』ungpcLo)展開筆戰,就文學史意識、文學創作的現代性意義、文學批評的功能各抒已見。這次論戰雖不乏火藥味,但兩者擇善固執的立場和條理分明的論證,為現代中國文學研究樹立良好典范。他們筆鋒所及,二十世紀文學文化史的諸多議題紛紛浮出地表,成為日后學者持續鑽研的對象。像夏志清對現代文學「感時憂國」(Obsession with China)精神的探討,普實克對現代文學「抒情性」和「史詩性的」辯證(the Lyrical and the Ep憶),影響至今仍然可見。

夏志清和普實克分據歐美學術重鎮,他們的學生、門人各自形成派別,論述不斷,這樣的大家風范,如今已經難再得見。繼兩人之后,一九六八年,夏志清的哥哥夏濟安的遺作《黑暗的閘門》(The Gate of Da,kness)出版。此書論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左翼作家的美學和文化政治,從魯迅到蔣光慈再到延安文藝。夏的政治立場毋庸諱言,但他的專書有同情的理解,也有練達的批判,首開英語世界對左翼文學研究的先河。夏並不刻意標榜理論方法,但他的問題意識和分析能力,遠遠超過日后許多唯西學是尚的海外左翼學者。

一九七三年,李歐梵推出《中國現代作家的浪漫一代》 (The Romantic Generationof Modern Chinese Writers),詳盡介紹「五四」之后一輩浪漫文人的行止文章。李在台灣大學時師承夏濟安,與夏志清的關系也極為密切,而在哈佛大學時,他又有緣受教於普實克,以一人兼得歐美現代中國文學研究三大巨擘的真傳,李歐梵所代表的意義不在話下。在他的專著中,李結合傳記研究、文化史,以及文本細讀的方法,縱論林紓、蘇曼殊以迄蕭紅、蕭軍諸人的文采風流,為彼時仍嫌單調的文學史論提供極具思辨意義的層面。

從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歐美學界也出現一系列以作家為重點的專論,觸及名家包括巴金(Olga Lang),錢鍾書(TheodoreHuters[胡志德]),戴望舒(Gregory Lee),丁玲(I-tsi Mel Few-erwerker[梅儀慈]),老舍(Ranbir V。bra),茅盾(MGrian GGlik[高立克]),卞之琳(Lloyd Haft),沈從文(Jeffrey Kin-dley[金介甫]),蕭紅(Howard Goldblatt[葛浩文]),周作人(David Pollard)等。這一研究方式在一九八六、一九八七年以兩本關於魯迅的專著出版——作者分別為萊爾(William Lyell)和李歐梵——達到高潮。與此同時,更有學者從事不同文類、現象、運動的研究,而且眼光擴及到十九世紀末。像奚密對中國新詩詩學的再研究,西馬諾夫(V.I.Semanov)和米蓮娜(Milena Delezelova)對晚清小說及其繼起者的研究,林培瑞(Perry Link)和柳存仁(Liu Ts’’un-yan)對鴛鴦蝴蝶派和民國通俗小說文化的研究,韓南(Patrick Hanan)和吳茂生(Ng Mau-sang)對現代中國文學和俄國文學間的影響研究,耿德華(Edward Gunn)對抗戰時期淪陷區「生不逢辰的繆斯」的研究,瓦格納(Rudolf Wagner)、福克馬(Douwe Fokkema),杜博妮(Bonnie Mcdougal)、谷梅( Merlegoldman)和夏志清等對中國左翼文學,文化,政治的研究等。而面對「文革」之后大陸文學的重新出發,杜邁可(Michael Duke)和金介甫(Jeffrey Kinkley )等人的專論也展開初步的觀察。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