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按內容規整,划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品藻、規箴、捷悟等36門,原書重點放在前面的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政等方面,用意在於突出魏晉那個時代濃郁的政治氛圍和人文色彩,但此次編輯這本書卻將這幾個原先尤為側重的篇章做了較大的刪減,尤其是言語、政事、文學方面,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出於版本閱讀平衡的心理需要,不讓話題拖沓、煩冗;另一方面是出於當時的時代語境、事件與現代隔膜的考慮,有些故事條目盡管適合當時,現在看來完全沒有太多提及的必要,避免讀者浪費時間,虛耗精神。精選后的《世說新語》相對原書來說,除了依舊保持原書的濃郁時代氛圍和人文色彩外,更突出了它欣賞的趣味性和對日常生活的啟發性,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在書中的地位和價值仍然清晰體現,同時品藻、賢媛、任誕、排調、假譎的豐富和精彩得到了彰顯,輕松了基調增強了,讀者可以很愜意地進行閱讀。
全書隨文配有二百六十多幅精美版畫、插圖。版畫、插圖的作用是幫助讀者調節閱讀節奏,同時加深對相關故事的理解。這些版事、插圖我們是從《帝鑒圖說》《三才圖繪》《爾雅音圖》《孔子勝跡圖》《天工開物》《飛影閣畫集》《馬駘畫室》等數十部重要圖集中搜羅而來。圖文相互配合,能使閱讀婉轉流暢,自由舒適。
目錄
閱讀指南
國學與我們同在
編者的話
德行第一
言語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學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識鑒第七
賞譽第八
品藻第九
規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羨第十六
傷逝第十七
棲逸第十八
賢媛第十九
術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
寵禮第二十二
任誕第二十三
簡傲第二十四
排調第二十五
輕詆第二十六
假譎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儉牆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蝟第三十一
讒險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紕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國學與我們同在
編者的話
德行第一
言語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學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識鑒第七
賞譽第八
品藻第九
規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羨第十六
傷逝第十七
棲逸第十八
賢媛第十九
術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
寵禮第二十二
任誕第二十三
簡傲第二十四
排調第二十五
輕詆第二十六
假譎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儉牆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蝟第三十一
讒險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紕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序
國學是什麼?簡單地說,就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學問。因此.國學不儀包括數千年來積累流傳下來的經典,比如「四書五經」、《老子》、《庄子》、《孫子》、《史記》、《漢書》、唐詩、宋詞,也包含研究中國人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乃至娛樂方式的各種學問。廣而言之,國學研究的對象不僅包括文獻,也包括實物;不僅包括物質文化遺產,也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我國各民族的建築、服飾、飲食、音樂、繪畫、醫藥、戲曲等等。
國學是不斷豐富、不斷發展的學問。上面說的從「四書五經」到唐詩、宋詞就是一個不斷豐富發展的過程。近代以來,國學的研究范圍還在不斷地擴大,比如,敦煌學、甲骨學,是隨着有關文物的出土而興起的;比如紅學,是隨着文學理論和學術風氣的發展變化而興起和發展的。隨着時間推移和學術進步,必將有更多的學問被納入國學研究的范圍。
數千年來,中國人作學問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論、史學理論、文學理論,以及訓詁學、考據學、音韻學等等。但這些理論和方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在史學研究領域,由於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國維等人提出了所謂以地下文物與傳世文獻相補充互證的二重證據法。近代以來,西風勁吹。國人主動借鑒西方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國學問.王國維借鑒尼采的哲學等研究中國的文學戲劇,胡適以杜威的實驗主義研究中國的「國故」。國學從來沒有拒絕外國學問的介入,佛教傳入中國后.經過改造,形成了中國獨特的佛學、因明學;自明朝末年西學傳人中國后,中國的天文學、數學等就已經融人了西學的因素。馬克思主義傳人中國后,不少人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它們當然也是國學的一部分。因此,國學又是開放的、隨時代而進步的。那麼,當今我們研究、振興國學,不允許也不應該倒退,不允許也不應該僵化。
然而,國學又是與西學明顯區分的。國學是西學的對應物,是與西學完全不同的學術體系。在近代,西學挾船堅炮利強勢進入中國之后,中國人還視自我,對於中國固有之學問出現了中學、國故學、國粹、國學這樣的名稱。面對帝國主義的強大,中國人自愧不如,一方面拼命學習引進西學,另一方面就是拼命地貶低、拋棄國學。雖然也有一些人,如張之洞為保護中華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如胡適,提出「整理國故」,以「再造文明」、「建立民族自信心」,但其聲音終被時代所淹沒。國學一再被嚴重曲解和輕視,以致造成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大斷裂。也許,這一歷史過程是必然的。但回顧過去,中國在走向獨立富強的過程中,國學所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太慘重了。
新中國成立,飽受屈辱的中國人從此站立了起來,民族自信心大大加強,但沒有能夠及時認識到國學在新時代的重要性,甚至僅存的一點點國學遺產也進一步成為被拋棄的對象。在全面批判全盤西化的同時,卻走向全面西化。改革開放三十年之后,走向富強的國人終於猛醒,保護和振興國學逐漸成為全民的共識。一個強大的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國家,必然要有與之相匹配的偉大的民族文化。中國人,從學術界到普通百姓,都在重新發現國學的現代價值。同時,在走向全球化的進程中,東西方各國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國。中國學問,中國的一切都在被重新評價。中國不僅為了自身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而且,中國也面臨着以優秀的中華文化向全人類貢獻智慧的責任和機會。
那麼,這套國學叢書編纂就是可喜的,編纂者的初衷和努力就是可敬的。希望這套叢書能發揮點滴作用,如同涓涓細流與千百萬有志者的努力一道匯成大潮,去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是為序。
國學是不斷豐富、不斷發展的學問。上面說的從「四書五經」到唐詩、宋詞就是一個不斷豐富發展的過程。近代以來,國學的研究范圍還在不斷地擴大,比如,敦煌學、甲骨學,是隨着有關文物的出土而興起的;比如紅學,是隨着文學理論和學術風氣的發展變化而興起和發展的。隨着時間推移和學術進步,必將有更多的學問被納入國學研究的范圍。
數千年來,中國人作學問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論、史學理論、文學理論,以及訓詁學、考據學、音韻學等等。但這些理論和方法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比如,在史學研究領域,由於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國維等人提出了所謂以地下文物與傳世文獻相補充互證的二重證據法。近代以來,西風勁吹。國人主動借鑒西方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國學問.王國維借鑒尼采的哲學等研究中國的文學戲劇,胡適以杜威的實驗主義研究中國的「國故」。國學從來沒有拒絕外國學問的介入,佛教傳入中國后.經過改造,形成了中國獨特的佛學、因明學;自明朝末年西學傳人中國后,中國的天文學、數學等就已經融人了西學的因素。馬克思主義傳人中國后,不少人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它們當然也是國學的一部分。因此,國學又是開放的、隨時代而進步的。那麼,當今我們研究、振興國學,不允許也不應該倒退,不允許也不應該僵化。
然而,國學又是與西學明顯區分的。國學是西學的對應物,是與西學完全不同的學術體系。在近代,西學挾船堅炮利強勢進入中國之后,中國人還視自我,對於中國固有之學問出現了中學、國故學、國粹、國學這樣的名稱。面對帝國主義的強大,中國人自愧不如,一方面拼命學習引進西學,另一方面就是拼命地貶低、拋棄國學。雖然也有一些人,如張之洞為保護中華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如胡適,提出「整理國故」,以「再造文明」、「建立民族自信心」,但其聲音終被時代所淹沒。國學一再被嚴重曲解和輕視,以致造成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大斷裂。也許,這一歷史過程是必然的。但回顧過去,中國在走向獨立富強的過程中,國學所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太慘重了。
新中國成立,飽受屈辱的中國人從此站立了起來,民族自信心大大加強,但沒有能夠及時認識到國學在新時代的重要性,甚至僅存的一點點國學遺產也進一步成為被拋棄的對象。在全面批判全盤西化的同時,卻走向全面西化。改革開放三十年之后,走向富強的國人終於猛醒,保護和振興國學逐漸成為全民的共識。一個強大的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國家,必然要有與之相匹配的偉大的民族文化。中國人,從學術界到普通百姓,都在重新發現國學的現代價值。同時,在走向全球化的進程中,東西方各國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國。中國學問,中國的一切都在被重新評價。中國不僅為了自身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而且,中國也面臨着以優秀的中華文化向全人類貢獻智慧的責任和機會。
那麼,這套國學叢書編纂就是可喜的,編纂者的初衷和努力就是可敬的。希望這套叢書能發揮點滴作用,如同涓涓細流與千百萬有志者的努力一道匯成大潮,去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