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件樂事,藏書更是一件樂事。但這種樂趣不是人人可以獲得,也不是隨時隨地可以招來即是的。學問家的讀書,抱著“開卷有益”的野心,估量著書中每一個字的價值而定取舍,這是在購物,而不是讀書。版本家的藏書,斤斤較量善版本的格式,藏家印章的有無,他是在收古董,並不是在藏書。至于暴發戶和大腹賈,為了裝點門面,在旦夕之間便坐擁百城,那更是書的敵人了。——葉靈鳳
在這《讀書隨筆》中,《讀書隨筆》、《文藝隨筆》、《北窗讀書錄》和《晚晴雜記》都是有過單行本的。《讀書隨筆》出版于四十年前的上海。《文藝隨筆》和《北窗讀書錄》分別印行于六十年代初期和末期,《晚晴雜記》是七十年代之初問世的(其中大部分是一般的散文、小品文,礙于體例,本書只選人了和讀書有關的文章),它們都是香港的出版物。未結集成冊的《霜紅室隨筆》、《香港書錄》、《書魚閑話》和一些有關的譯文,只是在香港的報刊上發表過。總的來看,最早的文章寫于二三十年代,最晚的作品成于七十年代初期,前後差不多有半個世紀。它們發表時,除了葉靈鳳這個名字外,還用過林豐、葉林豐、任訶和霜崖這些筆名。
這些隨筆為他自己的話作了證明︰讀書很雜,古今中外,線裝洋裝,正經的和“不正經”的書,他都愛讀。雜之中,卻也自有重點︰文學的、美術的和香港的——前兩類顯出他作家和畫家的本色,後一類就正是他下半生生活所在的地方特色。有所讀而有所寫,就是這里上中下三冊幾十萬字的文章了。
葉靈鳳(1905—1975),江蘇南京人。畫家、作家、藏書家。畢業于上海美專。1925年加入創造社,主編過《洪水》半月刊。1926年與潘漢年合辦過《幻洲》。1928年《幻洲》被禁後改出《戈壁》,年底又被禁,改出《現代小說》。1929年創造社被封,一度被捕。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參加《救亡日報》工作,後隨《救亡日報》到廣州。1938年廣州失守後到香港,從此在香港定居,直到1975年病逝.三十多年中,太平洋戰爭前編過《立報》副刊“言林”、《星島日報》副刊“星座”,抗日戰爭勝利後,仍編《星島日報》的“星座”副刊,直到晚年退休。長期為《大公報》、《新晚報》、《文藝世紀》等報刊寫稿。
他藏書甚豐,是香港有名的藏書家之一。遺言以所藏善本清嘉慶《新安縣志》獻與國家(生前曾拒外人高價收購),死後家屬按照他的意願,送廣州中山圖書館。其余藏書盡獻香港中文大學。作品有小說《菊子夫人》等多種;散文、隨筆《天竹》、《忘憂草》、《讀書隨筆》、《文藝隨筆》、《北窗讀書錄》、《花木蟲魚叢談》等,有關香港的著述《香港方物志》等;翻譯有《新俄羅斯小說集》、紀伯倫的散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