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不久前,歐洲人認定帝國不過是過去時代的殘余物。正因如此,當美國人毫不掩飾地宣示他們的優勢地位時,歐洲人更覺驚愕不已,面對被認定已經死亡的“帝國主義”的回歸,他們不知所措。突然間出現了一系列亟待回答的問題:帝國的特征是什麼?帝國秩序蘊含著怎樣的風險?它又提供了怎樣的機遇?赫爾弗里德‧明克勒揭示了帝國以何衢方式確保秩序的穩定,以及當帝國擴張使自己力不從心時,又面臨著怎樣的危險。明克勒描述了在一個帝國的權力範圍內生活意味著什麼,並明確了帝國的作用邏輯。
古代中國、羅馬帝國、蒙古人和俄羅斯人的帝國以葡萄牙、西班牙和不列顛帝國都有著各不相同的歷史條件,而實力發展與保存的根本性原則是至今不變的。明克勒在書中引領讀者信步歷史,對絕對前沿的話題提供了精湛的分析。
本書不落經典帝國主義研究理論的窠臼,按照經典帝國主義的理論,大帝國的建立本質上是為帝國中心的小集團中飽私囊和提升權力服務的。本書並不否認,曾經有過本質上是剝削性的,並因此產生和為此存在的帝國。但是,當帝國主義研究理論僅僅強調帝國建立過程中的這一個方面,它使人們看不到帝國崩潰往往意味著外敵來犯和國內戰爭頻發時代來臨這一現象。接受老的帝國主義研究理論對于細致入微的分析應該說是有害無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