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肥致碑》,全稱《漢故掖庭待詔河南梁東安樂肥君之碑》,漢靈帝建寧二年五月刊立。一九九一年出土於河南省偃師市南蔡庄鄉一座多室漢墓。碑高九十八厘米,寬四十八厘米,八分隸書,凡十九行,滿行二十九字。有界格。暈首,額處題『孝章皇帝』、『孝和皇帝』,暈縱間刻『孝章皇帝太歲在丙子崩』、『教和皇帝太歲在己丑崩』,其形式為漢碑所僅見。全碑共四百八十四字,僅一字泐損,余皆完好。
如果從哲理的角度比並觀之,則《史晨前碑》陽盛而華滋,《肥致碑》則陰柔而內實。清人評論漢碑,有『一碑一奇』之譽。《肥致》之奇,在於貌似平易,實則內涵豐滿,味之愈久,即愈發可愛,而要知音方能解之。宋代洪適曾概括漢碑風格雲:『方勁古折,斬釘截鐵』;元代吾衍發揮之雲:『挑撥平硬如折刀頭,方是漢隸』,二評與《肥致碑》所均不相合。梁武帝有言:『字外之奇,文所不書』,《肥致碑》當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