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玄秘塔碑臨寫指南

柳公權玄秘塔碑臨寫指南
定價:60
NT $ 52
 

內容簡介

柳公權(公元778年-公元865年),字誠懸,唐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人,元和三年(公元808年)進士,官至太子少師。因其擅書法而歷任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舊唐書》說︰“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筆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宋朱長文《續書斷》稱其“正書及行棍,皆妙前之最,草不失能,蓋其法出于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一家”。明陶宗儀《書史會要》卷五稱︰“文宗遂達于外夷。”《續書斷》評其“正書及行,皆妙品之最。”他的書法在當時受到朝野重視,書名極盛,以至于“公卿大臣家碑牌,不得公權手筆者,人以為不孝”。柳公權為人正直不阿,唐穆宗曾問他筆法之道,他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乃可為法。”柳公權用筆諫的方式來規勸皇帝,穆宗悟其筆諫之意,被後世傳為美談,人稱“諫儀”。

柳公權身為官宦子弟,致力儒學,博通經史,精于辭賦,尤擅書法。其書法初學王羲之,後博學各家,自成一體。他學習顏真卿,但能自出新意,避開顏字肥壯大的豎畫,寫得均勻瘦勁,稜角森挺。他又把北碑中的方筆,運用于他的楷書之中,並吸取歐陽詢等書法結體上的長處,創出了獨樹一幟的“柳體”。“書貴瘦硬方通神”,用杜甫的論書詩句來評價柳公權的書法是再貼切不過了,他在書法史上與顏真卿合稱為“顏筋柳骨”。

柳公權書法從顏真卯脫變而出,並合以歐陽詢結體的奇險,筆法雖出自顏體,但點畫易肥為瘦,變圓厚為方圓互用而出鋒銳利。波(石桀)之(石桀)腳處有些似顏體之雁尾,但亦其為瘦長之形。結體則變顏之包圍型為外展型,而且使中宮之聚、外圍之散形成強烈對比,同時又造成上部結構的緊收與下部結構的疏朗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字之重心偏于上部。這種結體方式源于王獻之,並合以歐陽詢書法的險峻,形成清峻、奇險、修長之獨特的個人書風。其結體求奇峭時力避平正,其用筆求剛勁瘦挺而力避肥厚。柳公權的成功,在這兩點上的努力已近極端,他也正是在這 一點上不斷探索追求,從而創立了自己的書法風格。由此亦可見,這一時期的楷書之所以能取得總結性的成就,是楷書長期發展的必然結果。“柳體”影響後世千余年,其書作《玄秘塔碑》、《神策軍碑》、《金剛經碑》、《蒙詔貼》、《送梨貼後跋》等被後人奉為經典之作。
 

目錄

第一章 《玄秘塔碑》概述
第二章 用筆
第一節 點畫
第二節 橫畫
第三節 豎畫
第四節 撇畫
第五節 捺畫
第六節 挑畫
第七節 鉤畫
第八節 折畫
第三章 間架結構
第一節 單獨結構
第二節 上下結構
第三節 左右結構
第四節 包圍結構
第四章 偏旁練習
第一節 上偏旁
第二節 下偏旁
第三節 左偏旁
第四節 右傍
第五節 包圍式偏旁
第六節 特別字練習
第七節 精彩例字
第五章 臨池心解
附錄 《玄秘塔碑》(局部)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