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是中醫理論體系形成的標志性經典著作之一,作者不詳,有戰國名醫秦越人所作之說,大約成書于西漢末年。全書以問答釋難的形式討論了81個問題,以闡明《黃帝內經》及先秦醫籍的要言大義為主旨,所述內容以基礎理論為主,包括了脈學,經絡。藏象、疾病,腧穴,針法六部分。對于許多問題的闡述,發《內經》之未發,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臨床意義,對中醫學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而成為學習中醫的必讀之書。然而由于成書時代久遠,文辭古奧艱澀,給該書的研習、應用增加了諸多困難。
本書作者在多年教學、研究和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借助前賢的校勘、疏注成果,對該書內容著重從學術層面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對一些臨證實用的學術觀點的應用發揮方面作了重點探討,力求準確反映原文旨意,充分展示《難經》理論的科學性及其對臨床的指導價值。
全書分為“校注譯析”和“學術思想研究”兩大部分。“校注譯析”分為原文、注釋,譯文,析義、應用發揮5個方面;“學術思想研究”分為《難經》的釋名,成書與作者,基本內容,學術思想特征,注家與注本、歷代研究概況、學術貢獻、學術思想研究論文題錄8個方面。層次清晰,說理透徹、重點突出,實用性強。本書可供各類中醫,,中西醫結合從業人員學習和研究之用。
目錄
上篇 《難經》校注譯析
第一章 脈學篇
第一難 論診脈獨取寸口的原理
第二難 論寸口分部及其陰陽屬性
第三難 論寸脈、尺脈太過與不及的異常脈象
第四難 論脈象陰陽
第五難 論切脈指力
第六難 論脈的陰陽虛實
第七難 論六氣旺脈
第八難 論寸口“脈平而死”的原理
第九難 論脈象遲數與髒腑病性
第十難 論一髒十脈
第十一難 論脈律不齊與髒氣的關系
第十二難 論五髒脈絕的虛實誤治
第十三難 論色脈尺膚諸診合參
第十四難 論脈率損至的主病和治療
第十五難 論四時五髒的平脈、病脈、死脈
第十六難 論五髒病脈及主病
第十七難 論脈證順逆與疾病預後
第十八難 論寸口三部與髒腑經絡的配屬關系和主病
第十九難 論男女脈象之別
第二十難 論陰陽伏匿之脈及癲狂病的脈象鑒別
第二十一難 論形病與脈病的關系
第二章 經絡篇
第二十二難 論“是動”、“所生”病的含義及其與氣血的關系
第二十三難 論經脈的長度及流注
第二十四難 論陰經陽經氣絕的臨床表現及其預後
第二十五難 論十二經脈之數
第二十六難 論十五別絡
第二十七難 論奇經八脈的名稱及其功能
第二十八難 論奇經八脈的循行及起止點
第二十九難 論奇經八脈的病證
第三章 藏象篇
第三十難 論營衛的生成與循行
第三十一難 論三焦的部位及功能
第三十二難 論心肺的部位及與營衛的關系
第三十三難 論肝肺之浮沉
第三十四難 論五髒與聲色臭味液的配屬及其與
……
第四章 疾病篇
第五章 腧穴篇
第六章 針法篇
下篇 《維經》學術思想研究
附︰主要參考書目
跋
第一章 脈學篇
第一難 論診脈獨取寸口的原理
第二難 論寸口分部及其陰陽屬性
第三難 論寸脈、尺脈太過與不及的異常脈象
第四難 論脈象陰陽
第五難 論切脈指力
第六難 論脈的陰陽虛實
第七難 論六氣旺脈
第八難 論寸口“脈平而死”的原理
第九難 論脈象遲數與髒腑病性
第十難 論一髒十脈
第十一難 論脈律不齊與髒氣的關系
第十二難 論五髒脈絕的虛實誤治
第十三難 論色脈尺膚諸診合參
第十四難 論脈率損至的主病和治療
第十五難 論四時五髒的平脈、病脈、死脈
第十六難 論五髒病脈及主病
第十七難 論脈證順逆與疾病預後
第十八難 論寸口三部與髒腑經絡的配屬關系和主病
第十九難 論男女脈象之別
第二十難 論陰陽伏匿之脈及癲狂病的脈象鑒別
第二十一難 論形病與脈病的關系
第二章 經絡篇
第二十二難 論“是動”、“所生”病的含義及其與氣血的關系
第二十三難 論經脈的長度及流注
第二十四難 論陰經陽經氣絕的臨床表現及其預後
第二十五難 論十二經脈之數
第二十六難 論十五別絡
第二十七難 論奇經八脈的名稱及其功能
第二十八難 論奇經八脈的循行及起止點
第二十九難 論奇經八脈的病證
第三章 藏象篇
第三十難 論營衛的生成與循行
第三十一難 論三焦的部位及功能
第三十二難 論心肺的部位及與營衛的關系
第三十三難 論肝肺之浮沉
第三十四難 論五髒與聲色臭味液的配屬及其與
……
第四章 疾病篇
第五章 腧穴篇
第六章 針法篇
下篇 《維經》學術思想研究
附︰主要參考書目
跋
序
黃帝八十一難者,斯乃渤海秦越人所作也。越人受桑君之秘術,遂洞明醫道。至能徹視髒腑,刳腸剔心,以其與軒轅時扁鵲相類,乃號之為扁鵲。又家于盧國,因命之日盧醫。世或以盧扁為二人者。斯實謬矣。按黃帝有內經二帙,帙各九卷,而其義幽賾,殆難窮覽,越乃采摘英華,抄撮精要。二部經內凡八十一章,勒成卷軸,伸演其道,探微索隱,垂示後昆,名為八十一難。以其理趣深遠,非卒易了故也。既宏暢聖言,故首稱黃帝。斯乃醫經之心髓,救疾之樞機,所謂脫牙角于象犀,受羽毛于翡翠者矣。
逮于吳太醫令呂廣為之注解,亦會合玄宗。足可垂訓,而所釋未半,余皆見闕。余性好醫方,問道無倦,斯經章句,特承師授。既而耽研無敦,十載于茲。雖未達其本源,蓋亦舉其綱目。此教所興,多歷年代,非唯文句舛錯,抑亦事緒參差,後人傳覽,良難領會。今輒條貫編次,使類例相從,凡為一十三篇,仍舊八十一首。呂氏未解,今並注釋,呂氏注不盡,因亦伸之,並別為音義,以彰厥旨。昔皇甫玄晏總三部為《甲乙》之科,近世華陽陶貞白廣《肘後》為百一之制,皆所以留情極慮,濟育群生者矣。余今所演,蓋亦遠慕高仁。邇遵聖德。但恨庸識有量,聖旨無涯,綆短汲深,玄致難盡。
逮于吳太醫令呂廣為之注解,亦會合玄宗。足可垂訓,而所釋未半,余皆見闕。余性好醫方,問道無倦,斯經章句,特承師授。既而耽研無敦,十載于茲。雖未達其本源,蓋亦舉其綱目。此教所興,多歷年代,非唯文句舛錯,抑亦事緒參差,後人傳覽,良難領會。今輒條貫編次,使類例相從,凡為一十三篇,仍舊八十一首。呂氏未解,今並注釋,呂氏注不盡,因亦伸之,並別為音義,以彰厥旨。昔皇甫玄晏總三部為《甲乙》之科,近世華陽陶貞白廣《肘後》為百一之制,皆所以留情極慮,濟育群生者矣。余今所演,蓋亦遠慕高仁。邇遵聖德。但恨庸識有量,聖旨無涯,綆短汲深,玄致難盡。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