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基於作者多年工作實踐與長期理論積累所做出的一部理論性、實用性、前瞻性兼備的學術著作。該書敏銳地捕捉到了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理論與實踐的重點與難點問題,在總結中外經驗及大量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從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與體制機制創新的視角切入,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問題進行了全面總結、科學探索與深入分析,具有一定的學術水准和較強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毛騰飛,1962年出生,湖南邵陽人,理學碩士,管理學博士,現任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當過教師,在省、市、縣政府部門工作多年,對中長期規划、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區域經濟、經濟體制改革有較深研究。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主持或參與編制了多個省、市中長期規划和專項規划,主持過世界銀行課題等多個重大課題研究。
目錄
序一
序二
導言
0.1研究背景與意義
0.1.1國際背景與借鑒意義
0.1.2國內背景與研究意義
0.2研究的主要內容
0.2.1重點問題與難點問題
0.2.2主要內容安排
第1章 概念體系與相關理論
1.1概念界定
1.1.1城市基礎設施的定義
1.1.2基礎設施的外延體系
1.1.3城市基礎設施的資產特征
1.1.4城市基礎設施的經濟屬性與分類
1.1.5基於項目區分理論的基礎設施項目分類及其轉換
1.1.6城市基礎設施「三類項目」轉化因素分析
1.1.7投融資模式及其基本要素
1.2國內外相關理論研究綜述
1.2.1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主體與渠道研究
1.2.2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方式研究
1.2.3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研究
1.3小結
第2章 國內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與制度變遷
2.1國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與制度變遷
2.1.1國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主體的變遷
2.1.2國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渠道的變遷
2.1.3國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方式的變遷
2.1.4國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制度的變遷
2.2國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與制度變遷
2.2.1國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主體及其相關制度變遷過程
2.2.2國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渠道及其相關制度變遷過程
2.2.3國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方式及其相關制度變遷過程
2.2.4國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與制度創新的基本經驗
2.3國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實踐的比較差距與制度障礙
2.3.1比較差距
2.3.2制度障礙
2.4小結
第3章 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判斷
3.1未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創新的環境
3.1.1宏觀經濟環境
3.1.2城市基礎設施需求環境
3.1.3制度環境
3.1.4金融環境
3.2主體多元化
3.2.1主體多元化的數理分析
3.2.2主體多元化的現實分析
3.2.3主體多元化的實施思路與實現途徑
3.3渠道多元化
3.3.1渠道多元化的基本思路
3.3.2渠道多元化的重點內容
3.4方式多元化
3.4.1推廣國際通行方式
3.4.2探索新型投融資方式
3.5小結
第4章 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制度創新
第5章 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實證研究
——湖南長株潭湘江沿江防洪景觀道路工程投融資分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序二
導言
0.1研究背景與意義
0.1.1國際背景與借鑒意義
0.1.2國內背景與研究意義
0.2研究的主要內容
0.2.1重點問題與難點問題
0.2.2主要內容安排
第1章 概念體系與相關理論
1.1概念界定
1.1.1城市基礎設施的定義
1.1.2基礎設施的外延體系
1.1.3城市基礎設施的資產特征
1.1.4城市基礎設施的經濟屬性與分類
1.1.5基於項目區分理論的基礎設施項目分類及其轉換
1.1.6城市基礎設施「三類項目」轉化因素分析
1.1.7投融資模式及其基本要素
1.2國內外相關理論研究綜述
1.2.1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主體與渠道研究
1.2.2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方式研究
1.2.3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研究
1.3小結
第2章 國內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與制度變遷
2.1國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與制度變遷
2.1.1國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主體的變遷
2.1.2國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渠道的變遷
2.1.3國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方式的變遷
2.1.4國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制度的變遷
2.2國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與制度變遷
2.2.1國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主體及其相關制度變遷過程
2.2.2國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渠道及其相關制度變遷過程
2.2.3國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方式及其相關制度變遷過程
2.2.4國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與制度創新的基本經驗
2.3國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實踐的比較差距與制度障礙
2.3.1比較差距
2.3.2制度障礙
2.4小結
第3章 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判斷
3.1未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創新的環境
3.1.1宏觀經濟環境
3.1.2城市基礎設施需求環境
3.1.3制度環境
3.1.4金融環境
3.2主體多元化
3.2.1主體多元化的數理分析
3.2.2主體多元化的現實分析
3.2.3主體多元化的實施思路與實現途徑
3.3渠道多元化
3.3.1渠道多元化的基本思路
3.3.2渠道多元化的重點內容
3.4方式多元化
3.4.1推廣國際通行方式
3.4.2探索新型投融資方式
3.5小結
第4章 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制度創新
第5章 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實證研究
——湖南長株潭湘江沿江防洪景觀道路工程投融資分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序
毛騰飛同志的《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問題研究》一書,是他基於多年從事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所做的深層次研究,也是近年來對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問題研究比較全面、務實的一部著作。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從發展看,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社會需求越來越高度化、多樣化。從改革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從社會看,社會結構正在進行重大調整,老齡化、收入分配、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融資問題,則是當前我國改革、發展、社會三大領域的集中體現。
城市基礎設施是一種基礎性產業,是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重要支撐。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期,處在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轉變期,「十一五」期間,我國將新增城鎮人口7700萬人,對城鎮基礎設施無論從規模還是類型、水平上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城市基礎設施的供給還存在諸多問題,面臨城鎮化迅速發展與基礎設施短缺、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大與建設資金短缺、民間投資制度成本高與政府投資經濟效率低、城鎮基礎設施運營成本高與城鎮部分群體支付能力低等矛盾。這是發展的問題、社會的問題,同時也是改革的問題。城市基礎設施是改革的重點領域,是處理好市場和政府關系的重要區域。我們知道,市場講求效率,政府強調公平,一個是更好地創造財富,一個是更好地實現公平。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要求有高效率的城市基礎設施,但是,促進社會和諧,離不開發達的、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城市基礎設施,否則就會出現拉美的城市病。應該說,城市基礎設施領域這些年已探索性和漸進式地走出了一條投融資多元化的發展道路,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條件。但是,短缺的問題、壟斷的問題、低效的問題還相當嚴重,只能通過投融資模式的改革創新,消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才能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發展改革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課題,涉及政府經濟學、制度經濟學、金融工程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領域,要求研究者不僅具備一定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學術創新意識,而且需要較強的理論勇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毛騰飛同志以其多年的實踐工作和長期的理論積累,敏銳地捕捉到了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理論與實踐的重點、難點問題,在廣泛收集資料和大量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從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和制度創新切入,對中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問題進行了規律性的總結提升和深入系統的研究。該書具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立意較高。作者通過對歷史文獻綜述和實踐的歸納抽象,對投融資模式基本要素和基礎設施基本屬性與類型進行了分解一整合分析,構建了以「投融資主體、投融資渠道、投融資方式」三個基本要素及其邏輯關系、「競爭性、排他性、自然壟斷性」三個基本屬性及其組合關系、「經營性項目、准經營性項目、非經營性項目」三類基本項目及其轉化關系為主要內容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的分析體系,不僅使本書的邏輯性很強,也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個較好的研究范式和框架。
第二,注重實際。本書在理論綜合的基礎上,系統地總結了國內外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和制度變革的歷程,得出了不少規律性的結論。如總結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主體、渠道、方式」在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規律,指出「三個多元化」可以有效地解決資金不足及效率低下的弊端,揭示我國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缺乏明確的分類改革目標」,「產業投融資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這些實證研究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領域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示。
第三,大膽創新。全書在貫穿了改革取向的同時,十分注重制度創新路徑的設計。作者通過制度分析法,總結了國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制度演進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我國制度變遷過程中利益格局的深刻變化,剖析了現行投融資制度的體系缺陷和內生障礙。在此基礎上,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構建了層次結構不一但功效目的相容、支撐投融資多元化模式實現的投融資制度創新體系,提出了具體的制度創新取向和路徑。
第四,科學嚴謹。既突出觀點、理念的深度提煉,又重視采用具體的、實證的、科學的方法。如,運用結構與效率分析方法,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均衡,在綜合比較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手段的基礎上,提出了「三個多元化」的創新路徑。運用金融工程原理,針對我國不同類型的基礎設施項目,提出了投融資方式多元化的實現路徑,特別是設計了一些具有特定流動性和收益——風險匹配性的新型投融資方式。
作為一名中青年領導干部,毛騰飛同志抓住這個探索性很強的課題,積極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展和改革相結合的研究思考,對今后的研究和實踐很有參考價值。我希望有更多的理論和實際工作者投身於中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問題的研究,共同推動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和城鎮化的改革發展事業。
是為序。
高尚全,1929年出生,上海嘉定人,教授,高級研究員。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聯合國發展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上海交大、南開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曾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辦公室主任、美國密蘇里大學斯諾教授、世界銀行高級顧問。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獎勵。1994年獲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傑出學人獎勵。
2007年七月十八日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從發展看,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經濟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社會需求越來越高度化、多樣化。從改革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從社會看,社會結構正在進行重大調整,老齡化、收入分配、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城市基礎設施的投融資問題,則是當前我國改革、發展、社會三大領域的集中體現。
城市基礎設施是一種基礎性產業,是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重要支撐。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期,處在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的轉變期,「十一五」期間,我國將新增城鎮人口7700萬人,對城鎮基礎設施無論從規模還是類型、水平上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城市基礎設施的供給還存在諸多問題,面臨城鎮化迅速發展與基礎設施短缺、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大與建設資金短缺、民間投資制度成本高與政府投資經濟效率低、城鎮基礎設施運營成本高與城鎮部分群體支付能力低等矛盾。這是發展的問題、社會的問題,同時也是改革的問題。城市基礎設施是改革的重點領域,是處理好市場和政府關系的重要區域。我們知道,市場講求效率,政府強調公平,一個是更好地創造財富,一個是更好地實現公平。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要求有高效率的城市基礎設施,但是,促進社會和諧,離不開發達的、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城市基礎設施,否則就會出現拉美的城市病。應該說,城市基礎設施領域這些年已探索性和漸進式地走出了一條投融資多元化的發展道路,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條件。但是,短缺的問題、壟斷的問題、低效的問題還相當嚴重,只能通過投融資模式的改革創新,消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才能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發展改革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課題,涉及政府經濟學、制度經濟學、金融工程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領域,要求研究者不僅具備一定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學術創新意識,而且需要較強的理論勇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毛騰飛同志以其多年的實踐工作和長期的理論積累,敏銳地捕捉到了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理論與實踐的重點、難點問題,在廣泛收集資料和大量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從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和制度創新切入,對中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問題進行了規律性的總結提升和深入系統的研究。該書具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立意較高。作者通過對歷史文獻綜述和實踐的歸納抽象,對投融資模式基本要素和基礎設施基本屬性與類型進行了分解一整合分析,構建了以「投融資主體、投融資渠道、投融資方式」三個基本要素及其邏輯關系、「競爭性、排他性、自然壟斷性」三個基本屬性及其組合關系、「經營性項目、准經營性項目、非經營性項目」三類基本項目及其轉化關系為主要內容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模式的分析體系,不僅使本書的邏輯性很強,也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個較好的研究范式和框架。
第二,注重實際。本書在理論綜合的基礎上,系統地總結了國內外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模式和制度變革的歷程,得出了不少規律性的結論。如總結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主體、渠道、方式」在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規律,指出「三個多元化」可以有效地解決資金不足及效率低下的弊端,揭示我國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缺乏明確的分類改革目標」,「產業投融資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這些實證研究對我國城市基礎設施領域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示。
第三,大膽創新。全書在貫穿了改革取向的同時,十分注重制度創新路徑的設計。作者通過制度分析法,總結了國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制度演進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我國制度變遷過程中利益格局的深刻變化,剖析了現行投融資制度的體系缺陷和內生障礙。在此基礎上,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構建了層次結構不一但功效目的相容、支撐投融資多元化模式實現的投融資制度創新體系,提出了具體的制度創新取向和路徑。
第四,科學嚴謹。既突出觀點、理念的深度提煉,又重視采用具體的、實證的、科學的方法。如,運用結構與效率分析方法,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均衡,在綜合比較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手段的基礎上,提出了「三個多元化」的創新路徑。運用金融工程原理,針對我國不同類型的基礎設施項目,提出了投融資方式多元化的實現路徑,特別是設計了一些具有特定流動性和收益——風險匹配性的新型投融資方式。
作為一名中青年領導干部,毛騰飛同志抓住這個探索性很強的課題,積極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展和改革相結合的研究思考,對今后的研究和實踐很有參考價值。我希望有更多的理論和實際工作者投身於中國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問題的研究,共同推動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和城鎮化的改革發展事業。
是為序。
高尚全,1929年出生,上海嘉定人,教授,高級研究員。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聯合國發展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上海交大、南開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曾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辦公室主任、美國密蘇里大學斯諾教授、世界銀行高級顧問。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獎勵。1994年獲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傑出學人獎勵。
2007年七月十八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