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蒙田到加繆︰重建法國文學的閱讀空間

從蒙田到加繆︰重建法國文學的閱讀空間
定價:227
NT $ 197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作者二十余年間法國文學研究之心得,有作家專評,也有作品闡釋;有總體分析,也有局部細讀,研究對象涵括了法國自啟蒙運動以來的大部分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如蒙田、拉幸、夏多布里昂、巴爾扎克、斯丹達爾、波德萊爾、莫泊桑、左拉、雨果、加繆、紀德、薩特、莫里亞克等。

郭宏安,山東人,1943年2月2日生于吉林省長春市,196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西語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系,獲碩士學位。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重建閱讀空間》(論文集),《論》(專著),《同剖詩心》(論文集),《西方二十世紀文論研究》(專著,法國部分),《雪落在萊蒙湖上》(隨筆集),《貝殼留住了大海的濤聲》(隨筆集),《雪泥鴻爪》(隨筆集),《寫作的幸福》(隨筆集);主要譯作有《1846年的沙龍》,《波德萊爾美學論文選》,《批評意識》,《局外人》,《郭宏安譯文集》(《紅與黑》、《墓中回憶錄》、《惡之花》、《夜森林》、《大西島》、《海之美》和《猛獸的習性》、《巴黎的憂郁》)和《病夫治國》;編輯有︰《瑞士法語短篇小說選》,《那一夜我看見了巴黎——法國散文隨筆精品》,《艾菲爾鐵塔——法國經典散文》和《李健吾批評文集》。
 

目錄

重建閱讀空間(代序)
一 懷疑與激情
 《特里斯當與伊瑟》︰激情毀滅了婚姻︰
 讀蒙田的《隨感錄》
 蒙田的風格
 安德洛瑪刻的形象及其悲劇性格
 讀《曼儂‧萊斯戈》
二 夢幻與想象
 北美荒原上的文明人——讀夏多布里昂的《阿達拉》
 墓中人語——讀夏多布里昂的《墓中回憶錄》
 夏多布里昂的孤獨
 一個有許多窗口的房間——讀巴爾扎克的《高老頭》
 誰是“少數幸福的人”——《紅與黑》代譯序
  常讀常新的《巴馬修道院》
 “照到人心深處”的一束“強烈亮光”——讀斯丹達爾《意大利遺事》
 伊甸園中的一枚禁果——談談波德萊爾的《惡之花》
 《巴黎的憂郁》譯者序
 《惡之花》賞析
 酒、印度大麻與鴉片——《人造天堂》譯者前言
 《現代生活的畫家》譯序
 莫泊桑的眼楮
 莫泊桑︰在福樓拜與左拉之間
 暗影和光輝的混合——讀雨果的《九三年》
三 涅墨西斯的智慧
 加繆︰陽光與陰影的交織
 加繆與小說藝術
 多余人?抑或理性的人?——談談加繆的《局外人》
 荒誕‧反抗‧幸福——加繆《西緒福斯神話》譯後
 讀《鼠疫》
 法官一懺悔者——談談加繆的《墮落》
 《墮落》︰一幅當代知識分子的畫像
 我讀《不貞的妻子》
 我讀《來客》
 《叛教者》的參照
 《約拿》別解
 一塊西緒福斯的巨石——讀《生長的石頭》
 敢于抵抗一時風氣的人——讀《反抗的人》
 加繆的秘密——讀《陽光與陰影》
四 現實世界的悲哀
 曾經滄海難為水——略談阿蘭一傅尼埃的《大個兒莫納》
 《大西島》譯序一
 《大西島》譯序二
 《大西島》的魅力
 評《勒內‧萊斯》——中譯本代序
 讀《偽幣制造者》
 黛萊絲,包法利夫人的姐妹——讀莫里亞克的《黛萊絲‧戴克茹》
 杜伽爾的《古老的法蘭西》
 《小王子》譯者前言
 讓‧阿努伊和他的《安提戈涅》
 《夜森林》譯序
 火星人?現代人?——《一對年輕夫婦》譯本序
五 自由的呼聲
 法國散文印象
 《瑞士法語短篇小說選》編後贅語
 

中國當代的文學批評仿佛一只剛剛“蛻于濁穢”的新蟬,那一對柔嫩的翼還是濕的,緊緊地貼在身上,只待一陣清風的吹指,就可以挺起、透亮、“浮游塵埃之外”了。然而,它的以外國作品為對象的那一部分,似乎還有大半個身子裹在殼內,正艱難地掙脫著。

蟬蛻,作為一種方法的更新和觀念的變革,並不是中國當代的文學批評特有的經歷,在中國以外的許多地方,文學批評在本世紀怕已經脫過好幾次殼了。每一次蟬蛻,總是給文學批評注入新的血液,帶來新的生機,又使它逐步走向新的蟬蛻。

早在1941年,法國作家克洛德-埃德蒙特‧瑪尼就指出過︰“文學批評自聖勃夫始,就一直被囚禁在一種兩難之境中︰要麼它只是研究對象的一種無用的重復,例如簡述小說,用平淡乏味的散文翻譯詩的內容……要麼它就躲在某種印象主義之中,或是褒揚,或是貶斥。”對法國文學批評來說,這番話不(帝+口 上下結構)一種總結,一種覺醒。于是,一次蟬蛻開始了。此後四十余年,文學批評始終在一條崎嶇不平卻又灑滿陽光的道路上進行,雖然也有過“霜重”、“風多”的時候,但總有一只只新蟬在夏日的高樹上鳴叫。無論是先前的俄國形式主義批評、英美新批評和精神分析批評,抑或後來的闡釋學批評、意識批評和存在主義批評,還是緊接著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社會學批評、主題批評(神話批評)、結構主義批評、符號學批評、分解主義批評、文化批評,等等,個個都自信、樂觀、野心勃勃,“文學批評第一次想和它所分析的作品平起平坐。”世界眼看著文學批評走出了那種令人困窘的兩難之境。一次次的蟬蛻就這樣不無痛苦地完成了。然而曾幾何時,文學批評頭上的那一片兩難的烏雲散而復聚,又一次投下令人困惑的陰影。批評的覺醒曾經激起過巨大的希望,這希望是使文學批評成為一門“自足的科學”,然而這希望似乎是落空了,接踵而至的是某種朦朧的失望,這失望使批評家們變得冷靜和謙虛,但也使一些本不曾懷有希望的人松了一口氣,更堅定地認為“天底下原本沒有什麼新東西”。批評的覺醒也曾經打倒過上一世紀的龐然大物,如聖勃夫及其繼承者朗松,樹立起來的是新世紀的龐然大物,如羅蘭‧巴爾特等。然而,新的龐然大物似乎不如老的龐然大物那麼健壯,今天又出現了《為聖勃夫辯護》(與普魯斯特寫于上世紀20年代的《駁聖勃夫》恰成對照)、《羅蘭‧巴爾特可以休矣!》這樣的著作。二十年前就有人說“批評出了毛病”,今天批評家們仍然感到“危機四伏”。許多人都說20世紀是“偉大的批評的世紀”,可是還沒有人說該世紀像上一世紀那樣出現過偉大的批評家。被一些人視為法國新批評之父的喬治‧布萊很謹慎地說︰“要等到21世紀,才能看出來本世紀是否一個偉大的批評的世紀。”難道今日法國的文學批評又在期待著新的蟬蛻嗎?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