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是我國古代從內地到國外的交通要道,是河西走廊的咽喉,當時的紡織品就是經由這條路線運往國外的,故稱為“絲綢之路”。因此,國外文化包括佛教文化傳到了郭煌,佛教沿窟的開鑿為宗教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機會。敦煌莫高窟,開鑿于距敦煌約20余公里的斷崖上,自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始建,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諸代相繼鑿建,成為龐大的石窟群。現存已編號洞窟492個,存有北涼至元代的壁畫4.5萬多平方米,兩千多身彩妾雕塑,其壁畫若按2米高排列,可構成長達25公里的畫廊,是我國現在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壁畫。它與雕塑、建築組成藝術的綜合體,被譽為東方藝術寶庫。
敦煌壁畫的內容有佛像、佛經故事、供養人、帝王後妃、將軍武士、歌伎樂師、僧侶、農夫、商旅,還有西域胡人的形象。其中有一些就是古代出資開鑿石窟的主人和他們家屬的圖像,作為供養人的形象畫在牆壁上的,在其身旁還寫著制作年代、姓名和身份。
本書中只收錄了部分敦煌壁畫中的人物形象,希望以此幫助大家增進對敦煌壁畫的了解,同時也為廣大美術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資料。不當之處警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