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雍容華貴,姿態萬千,國色天香,艷壓群芳,有吉祥富貴的寓意,被國人視為國花。《本草綱目》︰“牡丹以色丹者為上,雖結子,而根上生苗,故謂之牡丹。”《本筆記》雲︰“以其花似芍藥,而宿干似亦也。”因牡丹開花在谷雨前後,故又名谷雨花。
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獨鐘情于牡丹,畫綴《洛陽牡丹譜》《洛陽牡丹圖》《洛陽風土記》等牡丹專著三部。《綠竹堂獨飲》雲︰“姚黃魏紫開次第,不覺成恨懼零凋”,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句。宋代範成大《石湖集‧再賦簡養乙》亦雲︰“一年春色摧殘盡,再覓姚黃魏紫看。”李白有詩︰“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花濃”,“一枝紅艷露凝香”。唐代吳融︰“露華凝後更多香”,羅隱︰“帶雨方知國色香”,宋代範仲淹︰“天香旖旎飄芳塵”。杭州牡丹多意趣,白居易有詩曰︰“絕代只西子,眾芳唯牡丹。”
牡丹為時人所愛,騷人墨客吟之、歌之、描繪之,表達傾慕之類情。擅畫牡丹的大家高手如林,近現代有吳昌碩、任伯年、蒲華、齊白石、潘天壽、吳(�弗)之等。觀名家畫作,格調高古,畫意超妙,賞之則令人心曠神怡,為之暢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