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反抗”,在詞源學和普魯斯特的意義上來講,指的是意義和沖動相互回溯,從而揭示記憶、讓主體的生命重新開始。在懷疑批判精神失去了道德審美精神的今天,本書作者在努力以自身立場對人類的生存狀態中的信仰危機提供解決之道。“對誰進行反抗”和“誰能進行反抗”兩個問題成為本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者試圖說明的是,個人如何在重新言說和尋找自我中把握回歸的能力,所謂“回歸”,不止是記憶,更多的是質疑和思考。
作者簡介︰
于麗婭‧克里斯特娃(1941—
),中譯名又作克里斯蒂娃。原籍保加利亞的法國著名文本理論家,精神分析學家,小說家。現為巴黎第七大學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常任客座教授。克里斯特娃和羅蘭‧巴特同為後結構主義文本理論的創立者,主要學術著作有《符號學︰符義分析研究》(1969)、《長篇小說的文本》(1970)、《恐怖的權力,論卑鄙》(1980)、《自己的外人》(1988年)、《心靈的新疾患》(1993年),《感性的時間》、《漢娜‧阿倫特》(1999)、《梅勒妮‧克萊因》(2000)等。此外,和阿爾貝‧加繆一樣,克里斯特娃將小說和廣義上的藝術創作看作是當代反抗的一種有效形式,並在此意義上創作了《武士們》(1990)、《老人與狼》(1991)、《佔有物》(1996)等多部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