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書畫

琴棋書畫
定價:108
NT $ 108
 

內容簡介

《琴棋書畫》是青木正兒的一部文化隨筆集,主要講述中國文人生活及其趣味之談,也收入了幾篇回憶師友的文章。

全書大致由三部分構成,《琴棋書畫》是表現「文藝及其趣味之談」的。其實,概觀其內容,從《琴棋書畫》到《書抄》,都是關於中國文人生活的作品。《夜來香》到《味三題》,是有關食品等趣味的話題。《竹窗夢》以下,則回憶錄的氣息很濃厚。

青木正兒(1887—1964),日本著名漢學家。20世紀30年代被中國學術界譽為「日本新起的漢學家中有數的人物」,後更被譽為「日本研究中國曲學的泰斗」。
 

目錄

琴棋畫
文房趣味
中華文人的生活
宋人趣味生活之二典型
惠山竹茶爐佳話
聯句淺說
白樂天的朝酒詩
詩酒雅集
人日草堂詩
水繪園的修禊
宮僚雅集杯
張維屏之《花甲間談》
顏真卿的書法
虛字考
書抄
夜來香
祗園豆腐
給「三都」挑刺兒的狂詩
味三題
五味之說
苦菌頌
中國的鰻魚菜
竹窗夢
京都帝國大學教官時代的露伴先生
蝸牛庵夜譚和蝸牛庵聯話
狩野君山先生、元曲和我
鐵齋翁和考 社
有關過聽花先生的回憶
《支那學》發刊和我
白川集序——書於亡友傅芸子之著
鄉愁
赤女關
河豚和松蘑
泡雪和龜甲煎餅
「九年母」
奇兵隊的戰利品
奇兵隊的讀書欲
白敘片影
語師
我的少年時代
我珍愛的藏書
路苔
鼓東隱所
解題(高橋忠彥)
後記
 

日本人(包括從中國大陸和朝鮮半島遷徙到列島的人們及其後裔),至少從我國南北朝時代便揭開了研讀中國典籍的歷史,而伴隨中國文化進入日本所產生的一系列文化現象,諸如寫經抄書、創造假名、宮中講經、發明訓讀、朗詠流行、設明經文章諸科博士、藏典修史等等,構成了人類文化交流史上壯觀的奇集。日本人審視中國的同時,也在成就著自身。不論是出於何種目的,從廣義上講,日本人研究中國,幾乎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歲月,但學界真正把研究中國的學問稱為「中國學」,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事情。

長達一千五百年以上的中國研究史,是與日本文化的開創和發展緊密聯系的。尤其在近代以前,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完全拋開中國學術史,便沒有完整的日本學術史可言。但是,從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研究中國的目的、方法和態度發生了徹底的變化。盡管中國傳統的考據學、文獻學的影響依然存在,但與西方學術同時也與本土固有文化研究建立的聯系,遠比與中國同時學術的聯系敏感、緊密而又牢固。不論如何,從古至今,日本學界產生了眾多研究中國的大學問家和名文名著。

日本人對中國的研究與中國自身的學術研究最大的不同,就是主導這門學問的根本課題,是島國日本如何面對大陸中國。它們不僅植根於異質的文化土壤,從屬於日本文化體系,反映或者作用於當時日本的包括民族主義思潮在內的各種社會思潮,在日本學界獲取評價,而且根本目標在於發展日本文化。所以盡管它們有時與中國本土學問面臨著同一對象,然而兩者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性質和價值。

在世界文化走出各自分割歷史階段的今天,國外中國學與中國的國學共同構成世界的學術中國觀,而又各屬不同的學術體系,發揮著不同的文化功能。對於我們的國學來說,國外的中國學可以說是不宜回避的「他者」,日本的中國學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

進一步說,日本中國學除了具有其他國家中國學的共性之外,還有一些特殊性。這些特殊性,離不開一個「近」字。例如,由於許多業已散俠的中國文獻通過抄本或者刻本保存在日本,使得日本成為域外最重要的中國文獻資料庫之一;又比如日本擁有傳統的閱讀和訓釋中國文學的特殊手段等等,這給中國文獻的傳播和解讀帶來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同時,由於中日兩國學術交流源遠流長,日本中國學與日本學研究的關系特別緊密,也使得它在考據和比較研究這兩方面,有著更多的資源和課題。

在日本,對日本古代學術文化的研究,常常不能與對中國的研究一刀兩斷,再加上現代學術謀求溝通的大趨勢,便使得日本中國學者,例如內藤湖南、青木正兒、吉川幸次郎等人的著述的影響超出了中國學的范圍;另一方面,某些研究日本學的著述,例如明治時代的民俗學家、最早的環境保護運動力行者南方熊楠,有「知識巨人」、「時代代言人」之稱的加藤周一,「文化功勞者」稱號獲得者中西進等人著述中涉及到中國學的部分,也都有一讀的價值。

日本近代以來在某些研究條件或手段上不同於中國本土,日本學人多重實聞親見,不尚空談,長於細讀深究。他們在某些領域,例如中國宗教文化、敦煌文學、中外關系史、藝術史以及中國戲曲小說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曾給中國學人以啟迪。日本從奈良、平安時代起逐漸形成一些接受中國文學的熱點,如《文選》、《白氏文集》、《唐詩選》、《古文真寶》等,對這些作品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和成果,對中國學者的研究有著互補互鑒的作用。這些都使得中國學者對日本中國學報以熱眼。學人多以「他山之石」、「鄰壁之光」來強調這種關注的借鑒意義。

與此同時,中國學術界又從很早便有了對盲目追隨日本學人態度的批評。早年章太炎先生對這種態度給予的辛辣諷刺,雖不免言之有偏,卻仍不失警戒之功。前輩學者對於當年那些所謂「支那通」的揭露,更不該忘記。在中國學者對日本中國學展開系統研究的時候,仍有必要反對任何形式的食而不化與人雲亦雲現象,強調中國學研究的國際視野與本土情懷的統一,葆有學術自信和識別眼力。

今天,更要看透那些變樣翻炒「中國崩潰論」與「中國威脅論」的所謂「中國通」,他們往往將歷史和現實作短線連接,憑借現代媒體和出版業,朝論夕改,張大偏見,僅就學術手法而言,也實不足為訓。應該說,這些人雖然不是日本中國學界的主流,但是他們頭上也頂著「大牌教授」、「中國問題專家」和「社會名流」的帽子,近年來忙不迭煽乎所謂「厭中」(討厭中國)情感,就很有些拉著輿論走的能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