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文史四講

呂思勉文史四講
定價:204
NT $ 177
  • 作者:呂思 勉述 黃永 年記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日期:2008-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101060390
  • ISBN13:9787101060393
  • 裝訂:200頁 /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武進(今常州市)人,歷史學家。大半生在學校度過,教學之余,筆耕不輟。一生寫過兩部通史:《白話本國史》和《呂著中國通史》,五部斷代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著中國近代史》,八部專史:《先秦學術概論》《經子解題》《理學綱要》《宋代文學》《中國制度史》《中國民族史》《史學與史籍》和《文字學四種》,以及大量的史學論文、札記、講稿、教材和歷史通俗讀物。

呂思勉推崇顧炎武的」閎雅」、錢大昕的「淵博」、戴震的「論證」和章學誠的「辯達」,熟讀」二十四史」等傳統典籍,析解、分類、排比、考證史料,寫下大量札記。

呂著史實扎實而精確,歷史的來龍去脈、前因後罘敘述清楚,見解獨到而精辟。嚴耕望評其治學特色為:「通貫各時代,周贍各領域。」
 

目錄

前言
回憶我的老師呂誠之(思勉)先生(代序)
第一講 國文——《古文觀止》評講錄
小序
上卷 一九四二年秋
1.左傳 子魚論戰
2.左傳 陰飴甥對秦伯
3.左傳 子革對靈王
4.國語 祭公諫征犬戎
5.公羊傳春王正月
6.檀弓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7.檀弓 杜蕢揚觶
8.國策 樂毅報燕王書
9.國策 魯仲連義不帝秦
10.史記 五帝本紀贊
11.史記 項羽本紀贊
12.史記 秦楚之際月表
13.史記 高祖功臣侯年表
14.史記 伯夷列傳
15.史記 游俠列傳序
16.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
17.西漢文 賈誼過秦論上
18.西漢文 史記晁錯論貴粟疏
19.西漢文 路溫舒尚德緩刑書
20.李密 陳情表
21.王羲之 蘭亭集序
22.陶淵明 桃花源記
23.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璺檄
24.韓愈 原道
下卷 一九四三年春
1.韓愈 諱辯
2.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
3.柳宗元 駁復讎議
4.柳宗元 箕子碑
5.柳宗元 捕蛇者說
6.柳宗元 鈷姆潭西小丘記
7.柳宗元 小石城山記
8.歐陽修 朋黨論
9.歐陽修 釋秘演詩集序
10.歐陽修 五代史伶官傳序
11.歐陽修 豐樂亭記
12.歐陽修 瀧岡阡表
13.蘇洵 辨奸論
14.蘇洵 心術
15.蘇洵 張益州畫像記
16.蘇軾 范增論
17.蘇軾 超然台記
18.蘇軾 石鍾山記
19.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
20.蘇軾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劄子
21.蘇軾 方山子傳
22.蘇轍 六國論
23.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
24.王安石 讀孟嘗君傳
25.王安石 同學一首別子固
26.王安石 游褒禪山記
27.王安石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28.宋濂 閱江樓記
29.方孝孺 深慮論
30.方孝孺 豫讓論
31.王鏊 親政篇
32.王守仁 瘞旅文
33.唐順之 信陵君救趙論
34.歸有光 吳山圖記
35.歸有光 滄浪亭記
36.西漢文 楊惲報孫會宗書
37.李斯 諫逐客書
38.史記 屈原列傳
39.史記 貨殖列傳序
40.史記 太史公自序
41.禮記 檀弓六節
第二講 本國史
元朝
1.蒙古之興及其盛
2.蒙古汗位之爭及大帝國之分裂
3.蒙古在中國之政府(即元朝)之腐敗
4.蒙古人入中國者之腐化
5.元之滅亡
明朝
1.明初事跡
2.土木堡之變
3.倭寇及豐臣秀吉侵朝鮮
4.滿洲興起
5.明清戰爭
6.明朝滅亡
清朝
1.清軍入關
2.平定三藩
3.清前期
4.民族交通
5.鴉片戰爭
6.清後期
7.民國時期
8.此後之大事
第三講 中國文化史
1.研究歷史之目的
2.何謂文化
3.中國文化之起源
4.歷史年代
5.三皇五帝事跡
6.古代之社會組織
7.社會階級
8.古代之生業
9.古代之道路
10.古代之用人
11.先秦諸子學術
12.秦、漢時之新局勢
13.此時之政情
14.漢代學術
15.漢代兵制變遷
16.漢代刑法變遷
17.此時代重要之現象
第四講 國學概論
1.何謂國學
2.中國學術之分期
3.先秦諸子之淵源一——古代之宗教哲學
4.先秦諸子之淵源二——王官之學
5.先秦諸子之學
6.秦漢時代學術之新趨勢
7.魏晉玄學
8.佛學
9.宋明理學
10.清代考據學
11.中國近代之思想家
自述
自述學習歷史之經過
 

我聽史學大師呂誠之(思勉)先生的課,做他的學生,已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正是太平洋戰爭爆發的第二年,日軍進駐上海租界後光華大學停辦,呂先生回常州,應聘到離城不遠湖塘橋鎮上的私立青雲中學教書。這是一所剛開辦的「地下」學校,表面上向日偽登記,骨子里是原蘇州中學的幾個常州籍教員弄起來的蘇州中學常州分校。辦學人以請到原光華大學歷史系主任呂思勉教授任教為號召。我也聞風而動,轉學到這所中學做了呂先生的學生。所以嚴格地講,呂先生只是我的中學老師,不是大學老師。但確是我生平第一次遇到的好老師,是把我真正引進學問之門的導師。

我之所以聞風而動,倒也不是徒慕大學教授系主任之虛名,而是確確實實對呂先生的學問欽佩。原來在我十四歲的時候,在已淪陷的常州的書攤上買到一本呂先生的商務印書館版《經子解題》,引起了我研讀古書的極大興趣。先母對我說:「這本書的作者呂先生和我們還沾點親戚呢!」(先母姓程,是呂先生的母親程老太太同族的內 孫女)因此當青雲中學開辦時,我雖只是個十六歲的小青年,而且先父早去世,多年來一直和教小學為生的先母相依為命,很少離開家,這時也下定決心,離家去做心儀已久的呂先生的學生,對此先母也給我很大的支持。

我到青雲中學是上高中二年級,而當時青雲中學最高的班級也就是高二,辦學的人因為請到呂先生,就把高二文理分科,由呂先生給我們文科班學生開設「國學概論」、「中國文化史」兩門專門課程,另外班上的「國文」、「本國史」也理所當然地請出先生擔任。四門課合起來每周有十二小時,呂先生給我們整整講了一學全牽。後來才知道在大學里也很難有機會聽名教授講那麽多鍾點。

因為是高二,「本國史」馴叭元代講起,基本上是象他所著商務一九二四年版《本國史》(新學制高中教科書)那樣的講法。這本書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前些日子看到湯萄薏鈞同志所寫的《現代中國史學家·呂思勉》,附有「呂思勉先生主要著僭」,其中就沒有提到這本《本國史》,也許認為這只是教材而非著作吧?其寥此書從遠古講到民國,只用了十二萬字左右篇幅,而政治、經濟、文化以及二螅章制度各個方面無不顧及,在取舍詳略之中,體現出呂先生的史學史識.一實是呂先生早期精心之作。有些青年人對我講,現在流行的通史議論如多,史實太少,而且頭緒不清,實在難讀難記。我想呂先生這本要言不煩蜊《本國史》是否可給現在編寫通史、講義的同志們一點啟發。

在講授上,呂先生也栩其獨特的風格。他當時已是五十八歲的老先生,但課堂里從不設坐椅,若是站著先在黑板上寫一段,然後從容不迫地邊踱方步邊講說。他沒有叫孤們買教科書,也沒有專門印發講義,但把呂先生每次寫在黑板上的抄下舅就是一部好講義。而且文字不長,要言不煩,抄起來也不吃力。他講說刪同樣言詞清晰,語氣和平,而內容處處引人人勝,筆記起來也很省力。所二ll我感到聽呂先生的課簡直是一種學問上的享受。附帶說一下,呂先生征黑板上寫的是文言文,這種文言文既不象章太炎那麽古奧艱深,又不象梁;畦公那麽多水分,而是簡雅潔凈,這對有志文史之學的青年人學習文言文也是一個很好的典范。

「國學概論」、「中國文糾逛」這兩門課程,今天不僅中學生,恐怕大學歷史系的學生也不很清楚是懲幺一回事了。其實,「國學概論」者,即「中國學術思想史」之謂,這比現時酬「中國哲學史」的范圍似乎還要寬廣一些。「中國文化史」則包括社會等級、徑濟情況、生活習慣、政治制度,以至學術宗教等各個方面,而作綜合的歷史的講述。在此以前,呂先生寫過一部《中國通史》,一九四。年開明書店珊岐,其上冊就是文化史,這次給我們講的「中國文化史」、「國學概論」的基剃內容都已見於這本上冊里。這本上冊是第一都真正的「中國文化史」,前此日本人高桑駒吉也寫過一本《中國文化史》,侶實際上和《中國通史》差不了好多。最近胡喬木同志談到要編寫「中國文化史」,我建議編寫者把呂先生這冊舊著找出來讀一讀,將會得到好處。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