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

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
定價:210
NT $ 183
  • 作者:丁邦新/主/編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4413365
  • ISBN13:9787544413367
  • 裝訂:308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的論文是2003年8月在上海師范大學召開的「漢語方言歷史層次及吳、閩、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工作小組學術研討會」和2004年8月在上海復旦大學召開的「首屆歷史層次國際研討會」的成果。這些論文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偏重歷史層次的理論問題,作比較一般性的探討;第二部分偏重個別方言中的歷史層次問題,直接討論有關層次的種種關系。

標准音產生改變,或者以鄰近的大城市通行的方言作為標准音,或者民間找不到說標准音的讀書人,而從文化較高的城市找來的師傅說某一種方言,這種種原因都可能造成聲韻各異的文讀音,而一千多年以來標准音雖然改變卻又總是存在。因此「優勢語言」可能有各種不同的來源,造成文讀音的層次,而讀書、科舉、官場的需要則成為推波助瀾的動力。至於白話音,則因為移民群先后的混雜,也可能造成不同的層次。
 

目錄


漢語方言語音中的層次
語言史研究中的層次問題
歷史層次分析的目標與內容
文白異讀與疊置式音變
論文白異讀
語言轉換和方言底層
語音層次的定義及其鑒定的方法
清濁音變圈:自然音變與泛時層次
漢語方言層次的特點

現代吳語和「支脂魚虞」,共為不韻
吳語中官話層次分析的方言史價值
中古全濁聲母字閩方言今讀的歷史層次
陝北清澗話人稱代詞和指人名詞語尾[·mi]探源
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話通攝舒聲的歷史層次
論閩方言四等韻的三個層次
 

回憶起來,大概是中學時代第一次聽說中國話有文白的區別。國文老師說:李白不是li bai,讀書的時候應該讀li,b6。我雖然了解,但是我一直還是讀li bai。等到後來走上研究語言學的路,才知道趙元任先生早在1928年就已經在《現代吳語的研究》中說過文白的問題。
他說:

文言白話音。在中國好些方言當中有些字讀書或「joai文」時是一種念法,說話時又是一種念法。現在簡單用小「文,白」字樣注它。什末音有文白兩讀是一個地方一個樣子。

「joai文」的意思就是賣弄學問,國語羅馬字的joai就是zhuai,可能是「拽」字。在《現代吳語的研究》記錄的方言中,顯示聲母、韻母、聲調都可能有文白不同的讀音。這是我所見到的分析文白讀音的最早的中文數據。

漢語各方言都有或多或少的文白異讀,閩語特別多。1979年Jerry Norman(羅傑瑞)發表Chronological Strata in the Min Dialects一文,已經從閩語方言個別詞匯的異讀推斷閩語有來自秦漢、六朝及晚唐的層次。楊秀芳(1982)研究四個閩南方言的文白系統,指出潮州方言中有三個語言層,並且舉例說明廈門、泉州、漳州、潮州四個方言
之間語言層的對應關系。陳忠敏(2002)進一步證明吳語跟閩語也有層次的對應。他發現吳語和閩語虞韻字的讀法各有三個層次,而且這三個層次彼此對應。

我從1973年開始研究儋州村話到1986年發表,發現這個方言中百分之九十五的字都有文白異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文白的聲調不同:

陰平 陽平 上 去 陰入 陽入
白讀 35 55 22 11 22 55
文讀 22 11 55 35 入55
文讀入聲不分陰陽,只有一部分原屬陽入的字也讀55調,也就是這一部分文白讀音才有可能相同。文讀的調值沒有一種出乎白讀系統之外的,可見文讀音進入儋州話時受到白讀音系的調整。從各種音韻條件看起來,文讀音和粵語類似;白讀音可能是一種早期的客贛語。文白混雜以後又可以產生新的白話音。(丁幫新1986:172—175)

差不多同一個時期,何大安(1981)研究海南島的澄邁方言,指出澄邁方言在普通的文白異讀之外,有一個新的文讀層,可能來自一種粵方言。楊秀芳(1982)指出潮州方言第三層的文讀可能是從官話或粵語移借而來,她的解釋如下:

所謂「文讀系統」,是一種優勢方言進入另一方言之後所造成的。┅┅因文白之間有差距,移借入文讀系統時,便產生音韻上的調整,使借入的文讀音能納入本地人原來的系統之中。而文讀系統借入之後,在日後的演變上,文白應該有相同的步調,因此若干世代以後,這一個文讀系統便與原來的優勢語言漸有不同,或者另又興起別一種優勢語言,於是便可能再借入第二套文讀音。(1982:3)

我覺得這個解釋合於語言的事實。在中國歷史上首開科舉是隋代的事,正好隋仁壽元年(601年)陸法言《切韻》成書。唐代沿襲《切韻》的孫愐的《唐韻》非常盛行。王國維《書蔣氏藏唐寫本唐韻后》說:

唐人盛為詩賦,韻盡收眼底當家置一部,故陸孫二韻,當時寫本當以萬計。

相信當時南北兩大方言的所謂標准音就隨著科學跟韻書而流行(丁邦新1995),既有實際的需要,又有完整的系統。這些標准音進入大多數方言就成為文讀音。

標准音產生改變,可者以鄰近的大城市通行的方言作為標准音,或者民間找不到說標准音的讀書人,而從文化較高的城市找來的師傅說某一種方言,這種種原因都可能造成聲韻各異的文讀音,而一千多年以來標准音雖然改變卻又總是存在。因此「優勢語言」可能有各種不同的來源,造成文讀音的層次,而讀書、科舉、官場的需要則成為推波助瀾的動力。至於白話音,則因為移民群先後的混雜,也可能造成不同的層次。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