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是無法逃遁的。大無畏的犧牲和求死渴望,成為永恆都光榮的涅槃。而眷戀貪生的依順,成為變節者和貳臣的邪惡劫火。
可以想象,所有的南明殉國者,他們臨終的思想狀態皆是一種高尚的憐憫。在死亡面前,他們感受著幸存同胞、敵人、變節者的悲苦,俯視著芸芸眾生的蠅營狗苟。那是一種怎樣超越人類二元性的心如止水的狀態啊。
所有的苦難和折磨,所有呼嘯而至的白刃和炮石,在這種超脫凡欲的偉大精神面前,變得那樣蒼白無力。
精神的偉大,超越了苟活生存的微渺智力。
所以,明末清初那些反抗民族奴役的烈士,會永遠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不朽的榮光。正因他們的存在,中華國家短暫的四分五裂,因停滯而產生的遍體鱗傷,甚至政權一時間的分崩離析,都能在強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下得以愈合創傷。
一個朝代土崩瓦解了,一代又一代鳳子龍孫被拋入了歷史的深淵,但鮮活沸騰的靈魂,卻從帝國死亡的軀體上騰然而起,引導我們進入更加光明的涅槃的另一端!
目錄
序 讓歷史照亮未來
一 半明半滅大明朝——崇禎帝的自殺和風子龍孫的下場
屋漏偏遭連夜雨
——內憂外困下的崇禎帝
勢如破竹進皇城
——李自成的「成功」路徑
四十二天「帝王夢」
——李自成的短命政權
覆巢之下無完卵
——清廷對崇禎三子及明宗室的殺戮
二 欲向江南爭半壁——弘光君臣的夢囈
雄雞一唱天下白?
——崇禎帝死後的時局
白皙通侯最少年
——關鍵人物吳三桂
可向江南爭半壁
——南明政權的有利條件
恰當機會中的不恰當人
——弘光帝即位
最無遠見的政略
——南明「借虜滅寇」的國策
使臣碧血灑北京
——左懋第的凜然北行
縈繞不去的陰影
——與國偕亡的黨爭
飛揚跋扈為誰雄
——「四鎮」與「左鎮」
以下犯上窩里斗
——許定國殺高傑的「睢州之變」
衰世爭出離奇事
——弘光朝的「南渡三案」
八十萬眾齊渡江
——左良玉以「清君側」為名的反叛
數點梅花亡國淚
——史可法的血肉揚州
忽喇喇華廈一時傾
——弘光朝廷的覆滅
三 留發與留頭:兩難的抉擇——被征服者的反抗
衣冠發型比命重
——江南人民的流血抗爭
留發復衣罪當死
——陳名夏案始末
四 四海狼煙關少年——壯烈殉國的夏完淳
香蘭秀竹生雅庭
——夏完淳的生父與尊師
黃花白草英雄路
——夏完淳不屈殉節
面對英烈慚煞人
——審訊夏完淳的洪承疇
五 兩個「太陽」照南明——隆武帝與魯監國兩朝為政
脫卻牢籠繼帝位
——隆武帝的坎坷身世
偏處一隅難抒懷
——魯監國抗清屢戰屢敗
忠臣殉難帝星落
——黃道周出征與隆武朝的覆亡
降清反入囚籠內
——鄭芝龍的悲劇
六 彩雲之南的誘惑——「大西軍」進軍雲貴
吃人「黃虎」嗜殺狂
——「大西王」張獻忠
烏雞妄想變鳳凰
——沙定洲的「雲南王」之路
七 將軍奮劍南天起——李成棟反正
率軍降清殺人如麻
——李成棟的亂世沉浮
窮追不舍誓平兩廣
——李成棟對肇慶的進攻
且戰且行抵抗重重
——李成棟在兩廣戰場連遭挫折
天良發現立意反正
——李成棟在廣州宣布歸明
勢窮節見殺身成仁
——李成棟的最後歲月
八 南明的北風——華北地區的反清運動
好漢今日又重來
——山東義軍的抗清
孤注一擲爭意氣
——姜壤的大同「反正」
九 木棉花開血樣紅——兩廣人民不辟不撓的戰爭!
屠刀未放想成佛
——尚可喜廣州屠城
丹心難為利刃改
——瞿式耜桂林殉節
十 永歷朝廷活「曹操」——跋扈驕橫的孫可望
驕橫無聊偏較真
——「一字王」還是「二字王」
武治武攻兩不誤
——孫可望的內外「進取」
跋扈更勝曹孟德
——孫可望的一意孤行
到死難洗一生羞
——孫可望降清的下場
十一 「國姓爺」的私心——海上稱雄鄭成功
初出茅廬見識奇
——鄭成功的早期活動
詭異人間父子情
——鄭芝龍和鄭成功
乘風破浪江南行
——鄭成功的「長江之役」
功虧一簣千古恨
——鄭成功的南京之圍
十二 弓弦一絞送君王——永歷政權的終結
強敵壓境難安穩
——永歷君臣的昆明大撤退
萬塔之國當客囚
——永歷君臣在緬甸的遭遇
龍游淺水遭蝦戲
——永歷帝在緬甸的最後歲月
游龍墜地成飛灰
——一永歷帝被絞篦子坡
十三 浩然正氣灑熱血——張煌言殉明
附錄 南明大事年表
一 半明半滅大明朝——崇禎帝的自殺和風子龍孫的下場
屋漏偏遭連夜雨
——內憂外困下的崇禎帝
勢如破竹進皇城
——李自成的「成功」路徑
四十二天「帝王夢」
——李自成的短命政權
覆巢之下無完卵
——清廷對崇禎三子及明宗室的殺戮
二 欲向江南爭半壁——弘光君臣的夢囈
雄雞一唱天下白?
——崇禎帝死後的時局
白皙通侯最少年
——關鍵人物吳三桂
可向江南爭半壁
——南明政權的有利條件
恰當機會中的不恰當人
——弘光帝即位
最無遠見的政略
——南明「借虜滅寇」的國策
使臣碧血灑北京
——左懋第的凜然北行
縈繞不去的陰影
——與國偕亡的黨爭
飛揚跋扈為誰雄
——「四鎮」與「左鎮」
以下犯上窩里斗
——許定國殺高傑的「睢州之變」
衰世爭出離奇事
——弘光朝的「南渡三案」
八十萬眾齊渡江
——左良玉以「清君側」為名的反叛
數點梅花亡國淚
——史可法的血肉揚州
忽喇喇華廈一時傾
——弘光朝廷的覆滅
三 留發與留頭:兩難的抉擇——被征服者的反抗
衣冠發型比命重
——江南人民的流血抗爭
留發復衣罪當死
——陳名夏案始末
四 四海狼煙關少年——壯烈殉國的夏完淳
香蘭秀竹生雅庭
——夏完淳的生父與尊師
黃花白草英雄路
——夏完淳不屈殉節
面對英烈慚煞人
——審訊夏完淳的洪承疇
五 兩個「太陽」照南明——隆武帝與魯監國兩朝為政
脫卻牢籠繼帝位
——隆武帝的坎坷身世
偏處一隅難抒懷
——魯監國抗清屢戰屢敗
忠臣殉難帝星落
——黃道周出征與隆武朝的覆亡
降清反入囚籠內
——鄭芝龍的悲劇
六 彩雲之南的誘惑——「大西軍」進軍雲貴
吃人「黃虎」嗜殺狂
——「大西王」張獻忠
烏雞妄想變鳳凰
——沙定洲的「雲南王」之路
七 將軍奮劍南天起——李成棟反正
率軍降清殺人如麻
——李成棟的亂世沉浮
窮追不舍誓平兩廣
——李成棟對肇慶的進攻
且戰且行抵抗重重
——李成棟在兩廣戰場連遭挫折
天良發現立意反正
——李成棟在廣州宣布歸明
勢窮節見殺身成仁
——李成棟的最後歲月
八 南明的北風——華北地區的反清運動
好漢今日又重來
——山東義軍的抗清
孤注一擲爭意氣
——姜壤的大同「反正」
九 木棉花開血樣紅——兩廣人民不辟不撓的戰爭!
屠刀未放想成佛
——尚可喜廣州屠城
丹心難為利刃改
——瞿式耜桂林殉節
十 永歷朝廷活「曹操」——跋扈驕橫的孫可望
驕橫無聊偏較真
——「一字王」還是「二字王」
武治武攻兩不誤
——孫可望的內外「進取」
跋扈更勝曹孟德
——孫可望的一意孤行
到死難洗一生羞
——孫可望降清的下場
十一 「國姓爺」的私心——海上稱雄鄭成功
初出茅廬見識奇
——鄭成功的早期活動
詭異人間父子情
——鄭芝龍和鄭成功
乘風破浪江南行
——鄭成功的「長江之役」
功虧一簣千古恨
——鄭成功的南京之圍
十二 弓弦一絞送君王——永歷政權的終結
強敵壓境難安穩
——永歷君臣的昆明大撤退
萬塔之國當客囚
——永歷君臣在緬甸的遭遇
龍游淺水遭蝦戲
——永歷帝在緬甸的最後歲月
游龍墜地成飛灰
——一永歷帝被絞篦子坡
十三 浩然正氣灑熱血——張煌言殉明
附錄 南明大事年表
序
公元1664年,當時已是清朝康熙三年。
杭州。刑場。忽然有五個身穿明朝服裝、頭梳明朝發式的人出現於眾人面前。為首的,乃南明大臣張煌言。臨刑前,他寫下這樣一首詩:
不堪百折播孤臣,一望蒼茫九死身;獨挽龍髯空問鼎,姑留螳臂強當輪。
謀同曹社非無鬼,哭向秦延那有人!可是紅羊剛換劫,黃雲白草未曾春?
「螳臂攔車」,一般皆比喻頑固不化者。但是,反抗民族奴役的張煌言們這種「姑留螳臂強當輪」的悲壯,恰恰顯示了我們中華民族百死愁絕中勃勃不屈、前赴後繼的偉大精神。
他帶血的頭顱,為南明歷史的驚嘆號點上最後濃濃的頓點!
回顧那個崩潰的時代,在那個病態人格比比皆是的混亂社會中,甚至是慷慨成仁的自我犧牲,都會被認作是一種消極的反抗行為。隨波逐流呢,又不能帶來真正的解脫。於是,對於動盪、殺伐年代的讀書人來說,人生變成了一種絕望的煎熬過程。
在「亡天下」的淺層憂慮和「失身家」的深層恐懼二重夾擊下,明末清初的中國士大夫階層,面對一個即將完全傾覆的世界,惶恐之余,他們日益艱難地要做出自己的人生選擇。順從恭卑地自暴自棄,心如止水地削發為僧,棄暴力而合作地加入「新朝」~人生的道路有那麽多蜿蜒和歧路,出現在血染泥濘的中華大地之上。
無論是朱子理學還是陽明心學,在屠刀聲中,在馬蹄之下,它們顯得那樣蒼白和無力。思想,在火與鐵面前,有時候是那樣蒼白。
衰落的年代里,如何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成為一種艱難至極的選擇。
明末清初的詩人閻爾梅這樣嘆息過:「嗟夫!士大夫居恆得志,人人以不朽自命。一旦霜飛水脫,為疾風勁草幾人乎?」
這位曾向史可法表達過一定要為大明朝死節的詩人,這位自詡耿耿精忠的漢人,早於張煌言十三年,已經挈婦將雛投入清朝巡撫趙福星手下做幕僚。他為了衣食家口,早早地死心塌地為新政權服務。
這樣的「聰明人」,在明末清初,不計其數。
但是,前有史可法,後有張煌言,皆可成為閻爾梅這種卑微生命里程中「疾風勁草」的樣板。
「平日慷慨成仁易,事到臨頭一死難。」橫亘在明末士大夫精神門檻前的死亡深淵,那樣黑沉,那樣深不可測。人生的惰性和畏懦,也實在難以超越。他們要克服的,不僅僅是精神危機,而是累及身家性命的沉重肉身。於是,洪承疇、吳三桂、尚可喜、孔有德、馮銓、孫之獬們,這些病態的「清醒者」,確實能成為晚明士人的「表率」和「借口」。
文人士大夫內在的號稱「堅韌」的精神意識,最終匍匐於外力的刀鋒利刃之下。時代的解體,正是以這些「中堅」為攻破點開始。
即使如此,自1618年(萬歷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至1664年(康熙三年)的四十六年間,有名有姓背明降清的「貳臣」,有一百三十六人。但是,死於抗清殉明的忠臣孝子,卻多達三千七百八十七人。這個數字,不是明末遺民杜撰,而是乾隆清政府《勝朝殉節諸臣錄》的官方統計數字(勝朝,是指被滅亡的明朝)。
中華忠烈,真是不絕如縷。所有這些人,或為封疆大臣,或為布衣文士,國難之時,他們皆臨危不懼,挺身赴難,百屈不撓,殺身成仁。
所以,史可法、高傑、夏完淳、陳子龍、張名振、瞿式耜、張同敞、張煌言,這樣的系列人物,象征著我們中華民族精神內省的核心驅動力。英雄們個人的犧牲精神和笑對死亡的大無畏,成為我們民族精神最寶貴的財富,並且豐富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終極體驗。
這種冒死不顧、為義殉身的宏大景象,極大拓展了作為偉大民族的想象力和視野,已經定格為統一的大一統民族國家不可或缺的精神核心。
希臘哲學家伊庇克泰圖斯講過:「┅┅倫理的力量,能夠而且必將產生幸福、平安以及美好的感覺┅┅只有一種途徑能抵達幸福的彼岸,這就是超脫所有道德中立的價值觀。」除了宗教以外,人性是無法超脫和超越的。戰爭中的紅塵世界遍是陷阱與屠坑,肉身破滅與精神超越正是考驗勇氣和道德的最佳試金石。
死亡,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是無法逃遁的。大無畏的犧牲和求死渴望,成為永恆者光榮的涅槃。而眷戀貪生的依順,成為變節者和貳臣的邪惡劫火。
可以想象,所有的南明殉國者,他們臨終的思想狀態皆是一種高尚的憐憫。在死亡面前,他們感受著幸存同胞、敵人、變節者的悲苦,俯視著芸芸眾生的蠅營狗苟。那是一種怎樣超越人類二元性的心如止水的狀態啊。
所有的苦難和折磨,所有呼嘯而至的白刃和炮石,在這種超脫凡俗的偉大精神面前,變得那樣蒼白無力。
精神的偉大,超越了苟活生存的微渺智力。
所以,明末清初那些反抗民族奴役的烈士,會永遠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不朽的榮光。正因他們的存在,中華國家短暫的四分五裂,因停滯而產生的遍體鱗傷,甚至政權一時間的分崩離析,都能在強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下得以愈合創傷。
一切的幻像背後,是我們堅不可摧的信念。而這種信念所依憑的英雄個體,勢必成為真正的不朽者和中華文明永恆的旗幟。
正因為仁人志士的示范,我們古老的帝國才沒有成為霸業的化石,也沒有淪落為中空的巨大歷史殘骸。
一個朝代土崩瓦解了,一代又一代鳳子龍孫被拋入了歷史的深淵,但鮮活沸騰的靈魂,卻從帝國死亡的軀體上騰然而起,引導我們進人更加光明的涅槃的另一端!
(本部南明史,在少量涉及李自成、張獻忠二人的評價部分方面,作者主要采用當時「官修」史書的資料。李自成內容的參考書目包括《崇禎長編》、《明亡述略》、《烈皇小識》、《槐國衣冠》、《赤眉寇略》、《大行驂乘》、《疆場裹革》、《甲申傳信錄》等時人筆記;張獻忠內容部分的參考書目包括《蜀碧》、《鹿樵紀聞》、《蜀警錄》、《墨堂叢語》、《聖教入川記》、《蜀龜鑒》、《蜀破鏡》、《行朝錄》、《甲申朝事小記》、《荒書》、《三垣筆記》、《客滇述》等時人筆記。作者觀點與解放後主流史學界觀點有所不同,或有偏頗之處,希望讀者鑒察。)
赫連勃勃大王
2007-8-18
杭州。刑場。忽然有五個身穿明朝服裝、頭梳明朝發式的人出現於眾人面前。為首的,乃南明大臣張煌言。臨刑前,他寫下這樣一首詩:
不堪百折播孤臣,一望蒼茫九死身;獨挽龍髯空問鼎,姑留螳臂強當輪。
謀同曹社非無鬼,哭向秦延那有人!可是紅羊剛換劫,黃雲白草未曾春?
「螳臂攔車」,一般皆比喻頑固不化者。但是,反抗民族奴役的張煌言們這種「姑留螳臂強當輪」的悲壯,恰恰顯示了我們中華民族百死愁絕中勃勃不屈、前赴後繼的偉大精神。
他帶血的頭顱,為南明歷史的驚嘆號點上最後濃濃的頓點!
回顧那個崩潰的時代,在那個病態人格比比皆是的混亂社會中,甚至是慷慨成仁的自我犧牲,都會被認作是一種消極的反抗行為。隨波逐流呢,又不能帶來真正的解脫。於是,對於動盪、殺伐年代的讀書人來說,人生變成了一種絕望的煎熬過程。
在「亡天下」的淺層憂慮和「失身家」的深層恐懼二重夾擊下,明末清初的中國士大夫階層,面對一個即將完全傾覆的世界,惶恐之余,他們日益艱難地要做出自己的人生選擇。順從恭卑地自暴自棄,心如止水地削發為僧,棄暴力而合作地加入「新朝」~人生的道路有那麽多蜿蜒和歧路,出現在血染泥濘的中華大地之上。
無論是朱子理學還是陽明心學,在屠刀聲中,在馬蹄之下,它們顯得那樣蒼白和無力。思想,在火與鐵面前,有時候是那樣蒼白。
衰落的年代里,如何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成為一種艱難至極的選擇。
明末清初的詩人閻爾梅這樣嘆息過:「嗟夫!士大夫居恆得志,人人以不朽自命。一旦霜飛水脫,為疾風勁草幾人乎?」
這位曾向史可法表達過一定要為大明朝死節的詩人,這位自詡耿耿精忠的漢人,早於張煌言十三年,已經挈婦將雛投入清朝巡撫趙福星手下做幕僚。他為了衣食家口,早早地死心塌地為新政權服務。
這樣的「聰明人」,在明末清初,不計其數。
但是,前有史可法,後有張煌言,皆可成為閻爾梅這種卑微生命里程中「疾風勁草」的樣板。
「平日慷慨成仁易,事到臨頭一死難。」橫亘在明末士大夫精神門檻前的死亡深淵,那樣黑沉,那樣深不可測。人生的惰性和畏懦,也實在難以超越。他們要克服的,不僅僅是精神危機,而是累及身家性命的沉重肉身。於是,洪承疇、吳三桂、尚可喜、孔有德、馮銓、孫之獬們,這些病態的「清醒者」,確實能成為晚明士人的「表率」和「借口」。
文人士大夫內在的號稱「堅韌」的精神意識,最終匍匐於外力的刀鋒利刃之下。時代的解體,正是以這些「中堅」為攻破點開始。
即使如此,自1618年(萬歷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至1664年(康熙三年)的四十六年間,有名有姓背明降清的「貳臣」,有一百三十六人。但是,死於抗清殉明的忠臣孝子,卻多達三千七百八十七人。這個數字,不是明末遺民杜撰,而是乾隆清政府《勝朝殉節諸臣錄》的官方統計數字(勝朝,是指被滅亡的明朝)。
中華忠烈,真是不絕如縷。所有這些人,或為封疆大臣,或為布衣文士,國難之時,他們皆臨危不懼,挺身赴難,百屈不撓,殺身成仁。
所以,史可法、高傑、夏完淳、陳子龍、張名振、瞿式耜、張同敞、張煌言,這樣的系列人物,象征著我們中華民族精神內省的核心驅動力。英雄們個人的犧牲精神和笑對死亡的大無畏,成為我們民族精神最寶貴的財富,並且豐富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終極體驗。
這種冒死不顧、為義殉身的宏大景象,極大拓展了作為偉大民族的想象力和視野,已經定格為統一的大一統民族國家不可或缺的精神核心。
希臘哲學家伊庇克泰圖斯講過:「┅┅倫理的力量,能夠而且必將產生幸福、平安以及美好的感覺┅┅只有一種途徑能抵達幸福的彼岸,這就是超脫所有道德中立的價值觀。」除了宗教以外,人性是無法超脫和超越的。戰爭中的紅塵世界遍是陷阱與屠坑,肉身破滅與精神超越正是考驗勇氣和道德的最佳試金石。
死亡,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是無法逃遁的。大無畏的犧牲和求死渴望,成為永恆者光榮的涅槃。而眷戀貪生的依順,成為變節者和貳臣的邪惡劫火。
可以想象,所有的南明殉國者,他們臨終的思想狀態皆是一種高尚的憐憫。在死亡面前,他們感受著幸存同胞、敵人、變節者的悲苦,俯視著芸芸眾生的蠅營狗苟。那是一種怎樣超越人類二元性的心如止水的狀態啊。
所有的苦難和折磨,所有呼嘯而至的白刃和炮石,在這種超脫凡俗的偉大精神面前,變得那樣蒼白無力。
精神的偉大,超越了苟活生存的微渺智力。
所以,明末清初那些反抗民族奴役的烈士,會永遠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不朽的榮光。正因他們的存在,中華國家短暫的四分五裂,因停滯而產生的遍體鱗傷,甚至政權一時間的分崩離析,都能在強大的民族精神力量下得以愈合創傷。
一切的幻像背後,是我們堅不可摧的信念。而這種信念所依憑的英雄個體,勢必成為真正的不朽者和中華文明永恆的旗幟。
正因為仁人志士的示范,我們古老的帝國才沒有成為霸業的化石,也沒有淪落為中空的巨大歷史殘骸。
一個朝代土崩瓦解了,一代又一代鳳子龍孫被拋入了歷史的深淵,但鮮活沸騰的靈魂,卻從帝國死亡的軀體上騰然而起,引導我們進人更加光明的涅槃的另一端!
(本部南明史,在少量涉及李自成、張獻忠二人的評價部分方面,作者主要采用當時「官修」史書的資料。李自成內容的參考書目包括《崇禎長編》、《明亡述略》、《烈皇小識》、《槐國衣冠》、《赤眉寇略》、《大行驂乘》、《疆場裹革》、《甲申傳信錄》等時人筆記;張獻忠內容部分的參考書目包括《蜀碧》、《鹿樵紀聞》、《蜀警錄》、《墨堂叢語》、《聖教入川記》、《蜀龜鑒》、《蜀破鏡》、《行朝錄》、《甲申朝事小記》、《荒書》、《三垣筆記》、《客滇述》等時人筆記。作者觀點與解放後主流史學界觀點有所不同,或有偏頗之處,希望讀者鑒察。)
赫連勃勃大王
2007-8-18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