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醫應用漢方釋義(精編增補版)

日醫應用漢方釋義(精編增補版)
定價:78
NT $ 68
  • 作者:[日]湯本求真
  • 譯者:華實浮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7729907
  • ISBN13:9787507729900
  • 裝訂:平裝 / 16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湯本求真是20世紀初日本漢方醫學古方派的一代宗師。1901年畢業于金澤醫學專科學校,從事西醫治療;1906年,長女患疫痢而死,他“恨醫之無術,中懷沮喪,涉月經時,精神幾至潰亂”,對西醫的信念逐漸動搖。1910年和田啟十郎《醫界之鐵椎》出版,抨擊“洋醫萬能論”,宣傳漢方醫學的優越性。湯本求真由此尊和田啟十郎為師,立志復興漢方醫學。1927年6月至1928年9月,所著《皇漢醫學》三卷陸續出版,“補正現代醫術之謬誤缺陷,故無論矣;又將醫界之寶庫漢方醫術之謬誤缺陷,故無論矣;又將醫界之寶庫漢方醫學之真諦一一揭出,負啟導後進之大任”(《皇漢醫學‧跋》)。又著《應用漢方醫學解說》以羽翼《皇漢醫學》,書中薈萃吉益東洞、(屯�)井(木屯)、尾台榕堂等著名漢方醫家言論,並引用當時之現代科學理論,闡述仲景經方之精奧旨趣,以期東西醫學之融合。作者延承古方派“實證親試”的學術風格,書中方劑多為親自實驗而有效者,對機理的知識亦多有實踐基礎為支撐。華實孚先生翻譯本書時,定名為《日醫應用漢方釋義》,1944年由上海中華局局出版發行。

湯本求真著述本書,正值現代科學精進勇猛之時代,漢方醫學受到質疑,乃至面臨生存危機,不得不求助于現代科學以證明自身合理性。作者對西醫持審視態度,而非曲意逢迎;對于西醫病證的解讀,可以看作立足漢醫而主動融合西醫之努力。此中最可珍貴者,是始終保持著自我獨立性,始終掌握著話語主動權。

對于現代科學之崇信,中國更甚于日本,如華實孚先生所作序言,儼然以仲景以方原理合于現代科學為心安理得;今日中國,更是科學精神橫行之天下。湯本求真在東西融合方面的努力探索,對于今日中醫研究者而言,皆是難得的學術經驗;甚至于那些今日看來頗為牽強附會者,亦不失為前車之鑒。湯本求真以堅實之臨床經驗與學術自信,指點西醫短長,即不免自負之嫌,然此種風範身姿,為今日中醫界所希有,故不禁令人心生仰慕之情。
 

目錄


原序
自序
一 桂枝湯
二 甘草湯
三 桂枝加桂湯
四 桂枝加芍藥湯
五 桂枝加芍藥大黃湯
六 桂枝加附子湯
七 桂枝去桂加苓術湯
八 桂枝加苓術附湯
九 真武湯
十 甘姜苓術湯
十一 甘桂術苓湯
十二 苓桂甘棗湯
十三 茯苓甘草湯
十四 芍藥甘草湯
十五 芍藥甘草附子湯
十六 黃(�氏)建中湯
十七 半歸建中湯
十八 歸(�氏)建中湯
十九 黃(�氏)桂枝五物湯
二十 五苓散
二十一 茵陳五苓散
二十二 豬苓湯
二十三 麻黃湯
二十四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二十五 小青龍湯
二十六 大青龍湯
二十七 越婢加術湯
二十八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二十九 葛根湯
三十 葛根加苓術附湯
三十一 葛根加半夏湯
三十二 葛根黃連黃芩湯
三十三 小陷胸湯
三十四 小柴胡湯
三十五 小柴胡湯加大黃湯
三十六 小柴胡加石膏湯
三十七 柴胡桂枝湯
三十八 柴胡桂枝干姜湯
三十九 大柴胡湯
四十 大柴胡加石膏湯
四十一 四逆散
四十二 排膿散
四十三 排膿湯
四十四 白虎湯
四十五 白虎加人參湯
四十六 白虎加桂枝湯
四十七 竹葉石膏湯
四十八 小承氣湯
四十九 大承氣湯
五十 調胃承氣湯
五十一 茵陳蒿湯
五十二 瀉心湯
五十三 桃仁承氣湯
五十四 大黃牡丹皮湯
五十五 桂枝茯苓丸
五十六 澤瀉湯
五十七 當歸芍藥散
五十八 下瘀血丸
五十九 抵當湯丸
六十 大黃(庶蟲)丸
六十一 甘麥大棗湯
六十二 酸棗仁湯
六十三 八味丸
六十四 三物黃芩湯
六十五 炙甘草湯
六十六 膠艾湯
六十七 黃土湯
六十八 人參湯
六十九 干姜黃連黃芩人參湯
七十 半夏瀉心湯
七十一 生姜瀉心湯
七十二 黃芩湯
七十三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七十四 白頭翁湯
七十五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
七十六 小半夏湯
七十七 小半夏加茯苓湯
七十八 虎翼飲
七十九 生姜半夏湯
八十 半夏厚樸湯
八十一 干姜人參半夏丸
八十二 橘枳生姜湯
八十三 橘皮湯
八十四 橘皮竹茹湯
八十五 茯苓飲
八十六 木防己加茯苓湯
八十七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湯
八十八 大建中湯
八十九 附子粳米湯
九十 當歸四逆湯
九十一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兼用方
一 伯州散
附 伯州散之類方
二 走馬湯
三 備急丸
四 紫圓
五 桔梗白散
六 大陷胸湯
七 十棗湯
八 滾痰丸
九 控涎丹
十 桃花加芒硝湯
十一 芎黃散
十二 黃連解毒丸
十三 參連湯
十四 鷓鴣菜湯
附錄
熊膽
雄黃
治帶球
 

誰謂草根、樹皮為無用者?其亦一知半解者流之過言耳。方今化學雖有長足之進步,然吾人所知之有機性藥物,豈得全依集成作用而制成乎?間或依法制造,關于取材之費事,反不若逕求諸自然界為有利也。近今西醫學界,猶不能舍毛地黃之浸葉,或昆儒蘭格(Can-dolengo)之皮煎,其他若規寧、嗎啡等之鹽基類,其原料有不取諸自然界者乎?

多數之漢藥,固仰給于自然界,初不外草根、樹皮為大宗。雖曰草根、樹皮,亦未必不奏有神效。蓋至少積數千年悠久之災難,此根深柢固所成立之漢醫方,苟能從事科學而下觀察,且更加之實驗,其裨益國際上之醫學,尤為我國醫者所足引為自豪者也。

友人湯本求真,篤學士也,肄業金澤專門學校,修日新之醫學,夙有研究漢醫方之旨趣,現揭漢醫榜于兵庫。日前過訪,見示《應用漢方醫學解說》之原稿,謂欲公之于世。竊贊其舉,為述所感于茲焉。

醫學博士 桂田富士郎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