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已越來越受到重視,很多學校先後成立了民族樂隊,使愈來愈多學生對民族樂器產生了濃厚興趣。通過每年的考級及市、區藝術節器樂比賽活動,我看到了青少年及兒童學習揚琴的人數逐年增多,而且他們對揚琴演奏藝術非常熱愛,個別學生的演奏還具有相當高的水准。
但就整體而言,業余揚琴演奏水平還亟待提高。許多業余揚琴演奏者在揚琴演奏中還存在諸如:深曲淺奏,缺乏表現力,表情死板,手腕僵硬,琴弦音極不准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為了給廣大的揚琴愛好者及各院校師生提供內容豐富的實用教材,我在總結自己數十年來的演奏實踐和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編寫了這部《揚琴演奏基礎教程》,目的在於由淺入深,淺顯易懂地講述揚琴的基本演奏技法,幫助廣大的揚琴愛好者掌握正確的演奏方法。我相信,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再加上學生的刻苦努力,只要能按照本教程內容循序漸進地學習,幾年後,基本能達到六級演奏水平。
目錄
序
作者簡介
前言
一、概述
(一)揚琴的歷史及其發展
(二)揚琴各部位名稱
(三)怎樣選購揚琴
(四)整理與保護
(五)音位排列
(六)調音
(七)竹法、技法符號名稱圖表
(八)琴弦
(九)如何選擇和使用琴楗
二、揚琴基礎演奏法
(一)持楗與擊弦
(二)演奏姿勢
三、怎樣進行練習
(一)基本竹法
(二)手腕操
(三)在練習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四、練習曲
(一)單音練習
(二)音階練習
(三)襯音練習
(四)坐音練習
(五)加花練習
(六)八度雙音練習
(七)音程雙音練習
(八)輪音練習
(九)雙重輪音練習
(十)左手練習
(十一)單手輪音練習
(十二)彈輪練習
(十三)滑彈練習
(十四)分解和弦練習
(十五)琵音練習
(十六)拔弦練習
(十七)滑撥練習
(十八)浪竹練習
(十九)反楗練習
(二十)泛音練習
(二十一)復調練習
(二十二)特種練習
(二十三)竹法編配
五、常用獨奏曲及其演奏要點
(1)小貓釣魚
(2)拖拉機來了
(3)喜洋洋
(4)旱天雷
(5)雨打芭蕉
(6)歡樂的新疆
(7)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8)葬花吟
(9)豐收的喜悅
(10)東湖之春
(11)小騎兵
(12)天山之春
┅┅
作者簡介
前言
一、概述
(一)揚琴的歷史及其發展
(二)揚琴各部位名稱
(三)怎樣選購揚琴
(四)整理與保護
(五)音位排列
(六)調音
(七)竹法、技法符號名稱圖表
(八)琴弦
(九)如何選擇和使用琴楗
二、揚琴基礎演奏法
(一)持楗與擊弦
(二)演奏姿勢
三、怎樣進行練習
(一)基本竹法
(二)手腕操
(三)在練習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四、練習曲
(一)單音練習
(二)音階練習
(三)襯音練習
(四)坐音練習
(五)加花練習
(六)八度雙音練習
(七)音程雙音練習
(八)輪音練習
(九)雙重輪音練習
(十)左手練習
(十一)單手輪音練習
(十二)彈輪練習
(十三)滑彈練習
(十四)分解和弦練習
(十五)琵音練習
(十六)拔弦練習
(十七)滑撥練習
(十八)浪竹練習
(十九)反楗練習
(二十)泛音練習
(二十一)復調練習
(二十二)特種練習
(二十三)竹法編配
五、常用獨奏曲及其演奏要點
(1)小貓釣魚
(2)拖拉機來了
(3)喜洋洋
(4)旱天雷
(5)雨打芭蕉
(6)歡樂的新疆
(7)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8)葬花吟
(9)豐收的喜悅
(10)東湖之春
(11)小騎兵
(12)天山之春
┅┅
序
衷心祝賀中國電影樂團資深揚琴演奏家李小剛先生的專著《揚琴基礎教程》一書的出版。這是中國民樂界的一大幸事、好事。它對推動揚琴演奏藝術的普及與發展必將發揮良好的指導作用。深信此書的出版一定會受到民樂界和廣大揚琴愛好者的歡迎和好評。
小剛先生請我作序,豈敢貿然而為。作為民樂界的老朋友,寫幾句感慨與祝詞還是應當的。我畢竟從事了50年的民樂工作,對界內一些情況有所了解並較為熟悉。
小剛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地在揚琴藝術上苦心鑽研,不斷求索,在演奏與教學、理論與創作等方面均取得了很突出的成就。這本書正是他幾十年成就與建樹的一種濃縮。
中國民族音樂界,尤其是藝術表演團體中,像小剛先生這樣的人物雖然不是很多,但作為一名資深的民族音樂演奏家,其作用與能量卻不容低估。他們在工作崗位上是出色的演奏骨干與中堅;在民樂演出活動方面是深受歡迎的獨奏家;在獨奏作品缺乏的時候,他們能拿起筆寫出非常順手並很有演出效果的獨奏作品。他們沒有公休日,所謂的「業余時間」,幾乎都花費在對業余團隊或愛好者的教學與輔導上。忙碌的工作之余,他們還要潛心鑽研、學習、思索、著書立說,為後代留下他們十分寶貴的經驗與藝術成果,這樣的民族音樂家令人敬重、值得贊佩。
盡管他們沒有任何「包裝」式的宣傳,也許聽不到掌聲與喝彩,但他們那質朴而扎實的學術成果卻是沉甸甸的。他們不只是民樂界的驕傲,而且還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有他們承前啟後的不懈努力,中國民族音樂的薪傳之火在新世紀即將到來之際,定會越燒越旺;我國民族音樂事業的繁榮與發展必將取得質的飛躍。
朴東生
1999年8月
小剛先生請我作序,豈敢貿然而為。作為民樂界的老朋友,寫幾句感慨與祝詞還是應當的。我畢竟從事了50年的民樂工作,對界內一些情況有所了解並較為熟悉。
小剛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地在揚琴藝術上苦心鑽研,不斷求索,在演奏與教學、理論與創作等方面均取得了很突出的成就。這本書正是他幾十年成就與建樹的一種濃縮。
中國民族音樂界,尤其是藝術表演團體中,像小剛先生這樣的人物雖然不是很多,但作為一名資深的民族音樂演奏家,其作用與能量卻不容低估。他們在工作崗位上是出色的演奏骨干與中堅;在民樂演出活動方面是深受歡迎的獨奏家;在獨奏作品缺乏的時候,他們能拿起筆寫出非常順手並很有演出效果的獨奏作品。他們沒有公休日,所謂的「業余時間」,幾乎都花費在對業余團隊或愛好者的教學與輔導上。忙碌的工作之余,他們還要潛心鑽研、學習、思索、著書立說,為後代留下他們十分寶貴的經驗與藝術成果,這樣的民族音樂家令人敬重、值得贊佩。
盡管他們沒有任何「包裝」式的宣傳,也許聽不到掌聲與喝彩,但他們那質朴而扎實的學術成果卻是沉甸甸的。他們不只是民樂界的驕傲,而且還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有他們承前啟後的不懈努力,中國民族音樂的薪傳之火在新世紀即將到來之際,定會越燒越旺;我國民族音樂事業的繁榮與發展必將取得質的飛躍。
朴東生
1999年8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