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達爾文革命:用進化論解釋人類學習的過程

第二次達爾文革命:用進化論解釋人類學習的過程
定價:114
NT $ 99
 

內容簡介

生物體是如何在一生中不斷地獲取知識來增強他們對環境的適應的呢? 達爾文揭示出了物種進化的秘密,而這「第二次達爾文革命」指的是什麽呢?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mnois)教育心理學教授G·齊科教授提出的「第二次達爾文革命」就是將自然進化的理論用於解釋人類知識的演變過程。他認為,一個物種的生物特性可以看成是一個知識系統。比如魚的流線型身體可以看成是魚對水的知識的表現,鷹的翅膀的形狀是對空氣動力的理解的表現。這些知識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那些具備流線型身體或者說了解水流特點的魚生存下來了,而不具備的魚則被淘汰了,因為它們不適應所處的自然環境。人類的知識也遵循同樣的法則:一個理論、一種思想、一種文化習慣、一款眼裝、一門技術、一個產品都是「隨機變異,有意選擇」的結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人類知識的進化過程中實施選擇的是有意識的人,所以「選擇」不是自然的,而是「有意」的。

G·齊科教授在書中詳細地討論了進化論用於解釋人類知識增長和人類個體學習的價值,同時給教學提出了許多與眾不同的建議。開篇解釋了為什麽自然選擇(無論是通過多代還是一代實現的)是解釋人類心理進化的最佳理論。接下來對自然選擇論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從自然選擇論的角度解釋生物體——特別是人類——展示的多種適應現象,包括人類大腦的進化與發展;知識的起源與發展;行為的變化;適應環境的行為、思維、文化的起源與發展以及教育的性質等。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中文版前言
第1章 大腦的進化與發展——神經元和神經鍵的自然選擇
傳授論與自然選擇
大腦的進化
大腦的發育
學習和記憶:大腦的重組
第2章 人類知識的起源和發展
知識是回憶
知識是仁慈的上帝所賦予的
知識是人類的
感官所傳授的
先驗知識的重要性
第3章 行為的適應性調節
巴甫洛夫條件反射
操作性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理論的局限性
第4章 適應環境的行為是感知控制的結果
詹姆斯、杜威和托爾曼的觀點
控制系統簡介
感知控制理論
第5章 思維的發展與運作
對解決問題能力和過程的研究:科勒對黑猩猩的研究
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
喬姆斯基和福多爾的天生論
早期的思維發展選擇論
思維是試誤的替代品:坎貝爾的知識過程層次划分
第6章 文化知識是傳統、技術和科學進化的結果
傳統
技術革新
科學的發展
傳統、技術和科學都是適應性進化
第7章 語言的進化、習得和使用
語言的起源與進化
兒童的語言習得
語言的使用
第8章 教育,是提供、傳遞事實,還是可能錯誤的知識的選擇增長?
教育天賦論
教育傳授論
教育的達爾文選擇論
教育是感知控制系統的重組
注釋
參考文獻
 

1859年11月,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在英國出版。書中,達爾文提出了兩個主要觀點:第一,物種不斷進化、不斷改進以適應周圍的環境;第二,自然選擇是新物種緩慢形成的首要機制,它寵幸那些具有生存和再生能力的生物個體。世上多種多樣的生物,不管他們看起來多麽美麗、復雜、千奇百怪,都來自一個祖先,都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逐漸進化而來的,而不是上帝創造的。達爾文以全新的思想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其生物普遍進化的思想以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給人類認識自己、認識生命、認識世界帶來了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

一切生物的進化都可以用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來解釋。所有生物都具備遺傳和變異兩個特征。通過遺傳,生物的一些特征代代相傳,保持生物種群的穩定。但是,生物的每一代都有變異,沒有兩個生物個體是完全一樣的。子女與父母不同,子女之間也各有差異。差異是隨機產生的。這種隨機產生的差異就為新物種的形成創造了條件。由於各種生物都有極其強大的生殖能力,可以繁衍大量的後代。但每種生物所處的環境里有著各種各樣的生存競爭,有物種內部個體之間的競爭(比如獅子之間為爭搶食物的斗爭),有物種與物種之間的競爭(比如狼吃羊),有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競爭(比如極地動物為了生存要與嚴寒作斗爭)。許多生物在這些斗爭中被消滅被淘汰了,只有一部分活了下來。因為變異而產生的個體差異決定了哪些生物能在生存斗爭中取得勝利,從而生存下來。有助於生存的變異被遺傳給下一代,更有助於下一代的生存,這樣代代相傳,累積起來,到一定時候,就形成了新的物種。而那些對生存不利的變異讓具備這些變異特性的生物個體被消滅,這些特性也隨之而去。

自然選擇科學地解釋了生物的進化,解釋了自然界的奇妙,那麽它可否用來解釋科學思想的演變、技術的進步、人類知識的增長、個體的知識積累和行為的改變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第二次達爾文革命——用進化論解釋人類學習的過程》一書中,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教育心理學教授G•齊科博士運用嚴密的推理、淺顯的事例、大量的事實,創造性地用自然進化的理論來解釋人類知識的演變過程。G•齊科博士認為,一個物種的生物特性可以看做是一個知識系統。比如魚的流線型身體可以看成是魚對水的知識的表現,鷹的翅膀的形狀是對空氣動力的理解的表現。這些知識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一一那些具備流線型身體或者說了解水流特點的魚生存下來了,而不具備這些特點的魚被淘汰了,因為它們不適應所處的自然環境。人類的知識也遵循同樣的法則,一個理論、一種思想、一種文化習慣、一款服裝、一門技術、一個產品都是「隨機變異、有意選擇」的結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人類知識的進化過程中實施選擇的是有意識的人,所以「選擇」不是自然,而是「有意」的。

比如喝水用的杯子,今天市面上能見到各式各樣的杯子,從材料上看,有陶的、有瓷的、有玻璃的、有金屬的、有木質的、有塑料的;從外形上看,有圓的、六角形的、方的、高的、矮的、有柄的、無柄的、上大下小的、上小下大的;顏色上更是五花八門,紅的、黃的、藍的、紫的、白的、黑的,什麽都有。一個簡單的容器,為什麽會有這麽多的品種呢?這就是「隨機變異、有意選擇」的結果。各種杯子的設計者、制造者相互競爭,都想適應不同消費者在不同場合的使用、價格、審美、健康等方面的需求,設計制造出各式各樣的杯子供消費者選擇。可以肯定的是,盡管我們今天見到的杯子類型已經琳琅滿目,但被淘汰掉的設計和產品肯定更多,因為這些設計未能適應市場的競爭,就像那些未能適應自然競爭而被淘汰的生物一樣。

人類個體的知識增長(學習)也遵循此法則。關於學習的理論,目前流行的大致有兩大類。第一類是建構主義學派,他們認為知識是學習者自己建構的,學習是建構知識的過程;第二類是行為主義學派,他們認為知識是學習者與環境之間通過不斷「試一誤」建立起來的刺激一反應聯結,學習就是不斷試驗以建立有益的聯結而去掉有害聯結的過程。建構主義學派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看重學習過程中的創造性,也就是學習者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而進行的「變異」,但是它忽略了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選擇,因此不能解釋學習者建構的知識如何從不正確到正確、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演變。與此相反,行為主義學派則強調環境的作用而忽略學習者的自主性,不承認新知識是由學習者自己形成的,但它卻看到了學習中「選擇」的作用,即環境對學習者建構的知識的反饋。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