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元素周期表(附贈使用指南、光盤)

化學元素周期表(附贈使用指南、光盤)
定價:108
NT $ 94
 

內容簡介

本《化學元素周期表》為雙面編排。正面包含元素周期表的發明和遠景規劃、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和演變、元素性質的規律性以及幾個與原子序數有關的圖表等內容;背面用4種顏色表示4個區115種元素,並以元素為單位給出其27種常用的物理化學數據。修訂後的第二版除保留已有特色、修訂錯誤外,還增加一個“使用指南”和一張“使用指南”光盤。光盤中包含5方面內容︰“使用指南”中的所有圖、表和文獻;按周期表索驥的每個元素的性質數據放大圖;每個元素的應用簡介;按族排列的元素的拉蒂麥爾圖(Latimer diagram);“使用指南”中出現的科學家簡介。

本表可作為高等院校和中學師生的學習工具,也可供科學研究、生產部門的科技工作者參考。
 

目錄

1 元素周期表的發明和遠景規劃
1.1 門捷列夫為什麼能夠發現周期表
1.1.1 被發現的化學元素的逐漸增多——第一積累
1.1.2 相對原子質量測定技術的逐步發展——第二積累
1.1.3 相對原子質量與元素性質的初步聯系——第三積累
1.1.4 門捷列夫之前的元素周期表——第四積累
1.2 元素周期系理論發展的幾個重要里程碑
1.2.1 門捷列夫時代
1.2.2 周期表中的新家族——稀有氣體
1.2.3 莫斯萊定律的發現——周期律實質的揭示
1.2.4 稀土元素的發現——周期表的進一步擴充
1.2.5 原子結構理論的建立——進一步揭示周期律的本質
1.2.6 放射性元素的發現和合成——周期律結構的深入認識
1.2.7 錒系後元素的合成——未來周期表到底有多大?
1.3 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和美學價值
1.3.1 氫和氦到底應該放在周期表的什麼地方?
1.3.2 各種形式的周期表
1.3.3 元素周期表族標法的改進
1.3.4 元素周期表的美學價值
2 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和演變
2.1 揭秘原子結構的幾個重要的物理發現
2.1.1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
2.1.2 1896年貝克勒爾發現放射性
2.1.3 1886年德國物理學家戈德斯坦發現質子
2.1.4 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遜發現電子
2.1.5 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發現中子
2.1.6 亞原子粒子
2.2 原子結構模型
2.2.1 湯姆遜的原子結構模型
2.2.2 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
2.2.3 玻爾的氫原子結構模型
2.2.4 原子結構的波動力學模型
2.3 原子中電子的運動與量子數的關系
2.3.1 核外電子運動與量子數的關系
2.3.2 薛定諤方程的解
2.4 多電子原子軌道的能級圖
2.4.1 介紹幾種能級圖
2.4.2 有關核外電子的排布和能級圖的問題討論
2.4.3 基態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3 元素性質的規律性
3.1 隨原子序數呈現周期性變化的參數
3.1.1 元素的原子半徑和離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變化[347~350]
3.1.2 元素的原子體積曲線
3.1.3 元素固態單質的密度所表現的周期性
3.1.4 元素單質的熔點隨原子序數的變化
3.1.5 元素單質的沸點隨原子序數的變化
3.1.6 電離能的對數與原子序數Z的關系
3.1.7 元素電子親和能周期性變化的形象表示
3.1.8 元素電負性的周期性
3.2 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性[72~74,435~455]
3.2.1 有關第二周期性的性質
3.2.2 原子模型的松緊規律
3.3 元素周期表中的區域性規律
4 幾個與原子序數有關的圖表
4.1 周期表在生產上的某些指導作用
4.2 周期表在分析化學中的某些應用[489]
4.2.1 鹽溶液的pH
4.2.2 離子的氧化還原電位
4.2.3 EDTA絡合物的不穩定常數
4.2.4 氫氧化物沉澱的pH
4.2.5 礦物浮選與元素周期表
4.3 生物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64,501~525]
4.3.1 化學元素與人體之間的關系
4.3.2 生物元素圖譜與化學元素周期表間的關系
4.4 元素氫化物在周期表中的分布
4.5 周期表對一些科學研究課題的啟示
4.5.1 離子液體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及導向斟[530]
4.5.2 等電子分子周期系[542~545]
4.5.3 共價鍵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變化規律[546]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