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的墓葬畫,被稱為戈壁荒漠里的地下畫廊,填補了魏晉時期中國繪畫實物資料的空白,成為當時社會生產與生活情形的全面實錄。其重大的文化藝術價值,絲毫不亞於敦煌壁畫,是敦煌壁畫的直接淵源,堪稱中國藝術長卷中的華彩篇章,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發現。
魏晉墓葬畫所處的河西走廊地區,不僅有獨特的自然風貌,同時又有悠久而豐厚的文化傳承,既是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又是夷夏文明沖突和融合的展開地,因此這一時期的墓葬磚畫,以其鮮活的形象、豐富的內容、簡潔的用筆、質朴的構國及其清新的風格,引起了世人的濃厚興趣,在中國藝術史和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成為了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發現,無論其文化價值,還是其藝術價值,都不在處於同一地區的敦煌藝術之下,因此對其研究,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
目錄
一、華夏文明史上的重大發現 魏晉墓葬畫的發現、分布及形制
偶然發現
發布概貌
主要形制
墓葬淵源
二、戈壁荒漠上的璀璨明珠 墓葬畫的自然環境
戈壁中的綠洲
天然走廊
絲綢之路的重要路段
三、現實生活的形象再現 墓葬畫的內容(一)
炊事生活
家庭宴飲
出行巡獵
四、物質創造的全面記錄 墓葬畫的內容(二)
農業生產的全面記錄
桑蠶養殖的真實反映
畜牧業的繁盛
頓墾郵驛的活躍
五、藝術活動的客觀記述 墓葬畫的內容(三)
樂舞內容
雜伎百戲
樂器的記錄
六、夷夏之交的鮮活韻致 墓葬畫的人文環境
游牧與農耕的交匯、商業的發達
華夏文明的延續與西域胡風的變奏
佛教之傳與本土之因
夷夏民族的融合與交匯
七、轉型時期的風貌寫真 墓葬畫的歷史背景與文化淵源
岩畫:墓葬畫的史前摹本
彩陶:墓葬畫的靈感源泉
辛店文化:墓葬畫的文化淵源
八、風流飄逸的形象釋示 墓葬畫的審美文化背景
仰觀俯察與俯仰自得
秀骨清像與真率曠達
品味卓逸與神韻超邁
生死綿綿與死生契闊
九、結語
參考書目
偶然發現
發布概貌
主要形制
墓葬淵源
二、戈壁荒漠上的璀璨明珠 墓葬畫的自然環境
戈壁中的綠洲
天然走廊
絲綢之路的重要路段
三、現實生活的形象再現 墓葬畫的內容(一)
炊事生活
家庭宴飲
出行巡獵
四、物質創造的全面記錄 墓葬畫的內容(二)
農業生產的全面記錄
桑蠶養殖的真實反映
畜牧業的繁盛
頓墾郵驛的活躍
五、藝術活動的客觀記述 墓葬畫的內容(三)
樂舞內容
雜伎百戲
樂器的記錄
六、夷夏之交的鮮活韻致 墓葬畫的人文環境
游牧與農耕的交匯、商業的發達
華夏文明的延續與西域胡風的變奏
佛教之傳與本土之因
夷夏民族的融合與交匯
七、轉型時期的風貌寫真 墓葬畫的歷史背景與文化淵源
岩畫:墓葬畫的史前摹本
彩陶:墓葬畫的靈感源泉
辛店文化:墓葬畫的文化淵源
八、風流飄逸的形象釋示 墓葬畫的審美文化背景
仰觀俯察與俯仰自得
秀骨清像與真率曠達
品味卓逸與神韻超邁
生死綿綿與死生契闊
九、結語
參考書目
序
在中國廣袤的西北高原,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這里曾孕育着中華最古老的創世神話,燃燒着原始文明的燦爛火光;中國大規模的畜牧養殖和農耕文明的曙光曾在這里升起,周、秦王朝的先祖由此創業興邦;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時代,這里曾鋪寫出漢唐盛世強大的武功,彈響中華統一、民族融合團結的樂意;在它儒家文化的軀體里,涌動着佛陀、伊斯蘭等多元文化的血流,橫貫全境的絲綢古道是承載華夏文明走向西方的脊梁……它,就是我們的甘肅省,中華古史上頗具顯赫地位的隴右、河西地區。
甘肅,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考古資料證明,它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僅就文字記載而言,上古時代它屬於雍州。《尚書·禹貢》中反復提到的黑水、弱水、涇、渭、漾(水)、豬野(澤)、三危、積石、西頃、朱圉、鳥鼠、合黎、(山番 bo)冢……便是今日甘肅境內的勝水名山。春秋戰國時代,秦霸西戎,始設郡縣;秦始皇帝拒匈奴、築長城,均始自隴西;那時的甘肅樂境屬隴西、北地兩郡。兩漢改雍州為涼州,在今甘肅境內設置武都、隴西、天水(漢陽)、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安定、北地諸郡,河隴地區的開發歷史翻開了新篇章。兩晉北朝時期河隴地區先后為屢經更迭的五涼、秦、魏、周等少數民族政權所據有。唐置隴古道,轄今隴東之外的甘肅全境及其周邊地區,河隴地區的經濟文化達到封建時代繁榮昌盛的時期,成為全國最富庶地區之一。兩宋河西一度屬西夏版圖,河東部分地區為金朝所統轄;元統一中國,在河西置甘肅行中書省,「甘肅」行政區划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然其時黃河以東為陝西行書省所轄;宋元兩代由於長期戰爭的破壞,河隴地區經濟文化備受摧殘。明、清時期河隴經濟文化得到一定恢復發展。清康熙初,設甘肅布政使司,統有今甘肅全境外,尚轄今青海、寧夏及新疆部分地區,「甘肅」在聯系西北各族、實現中華統一上更占據了重要地位。
甘肅,版圖遼闊,地形獨特。它的總面積達45.4萬平方公里,居全國各省區第六位。省境東西長達1655公里,超過自省界東至北京、上海,南至中越、中緬邊境的直線距離;橫穿一個甘肅,大約相當於從東歐的華沙和布達佩斯橫穿西歐諸國直達倫敦的里程。然而其南北最寬才530公里,最窄僅25公里,行車不足半小時即可穿越。甘肅的位置,既深處我國的腹心地帶,又綿延直達西北邊陲地區。它東界隴山、秦嶺與陝西接壤,南跨(山民 min)山脈與川西高原相通,西部無邊戈壁連接新疆、青海,北方茫茫沙漠與寧夏、內蒙古貫通,正處於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匯處。故全境地勢高亢,多為高原、山地,沙漠、戈壁,錯落廣布。東部黃土高原地帶以農業的早期開發而著稱,作為中國北方大草原組成部分的河西走廊則以畜牧業的發展稱譽史冊,《史記》《漢書》所言河隴畜牧「為天下饒」,充分說明古代甘肅乃是一個農業文明與畜牧文明混合並存的地區。這樣的地理位置,對它的歷史文化無疑產生深刻影響,形成獨具的特色。
……
甘肅,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考古資料證明,它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僅就文字記載而言,上古時代它屬於雍州。《尚書·禹貢》中反復提到的黑水、弱水、涇、渭、漾(水)、豬野(澤)、三危、積石、西頃、朱圉、鳥鼠、合黎、(山番 bo)冢……便是今日甘肅境內的勝水名山。春秋戰國時代,秦霸西戎,始設郡縣;秦始皇帝拒匈奴、築長城,均始自隴西;那時的甘肅樂境屬隴西、北地兩郡。兩漢改雍州為涼州,在今甘肅境內設置武都、隴西、天水(漢陽)、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安定、北地諸郡,河隴地區的開發歷史翻開了新篇章。兩晉北朝時期河隴地區先后為屢經更迭的五涼、秦、魏、周等少數民族政權所據有。唐置隴古道,轄今隴東之外的甘肅全境及其周邊地區,河隴地區的經濟文化達到封建時代繁榮昌盛的時期,成為全國最富庶地區之一。兩宋河西一度屬西夏版圖,河東部分地區為金朝所統轄;元統一中國,在河西置甘肅行中書省,「甘肅」行政區划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然其時黃河以東為陝西行書省所轄;宋元兩代由於長期戰爭的破壞,河隴地區經濟文化備受摧殘。明、清時期河隴經濟文化得到一定恢復發展。清康熙初,設甘肅布政使司,統有今甘肅全境外,尚轄今青海、寧夏及新疆部分地區,「甘肅」在聯系西北各族、實現中華統一上更占據了重要地位。
甘肅,版圖遼闊,地形獨特。它的總面積達45.4萬平方公里,居全國各省區第六位。省境東西長達1655公里,超過自省界東至北京、上海,南至中越、中緬邊境的直線距離;橫穿一個甘肅,大約相當於從東歐的華沙和布達佩斯橫穿西歐諸國直達倫敦的里程。然而其南北最寬才530公里,最窄僅25公里,行車不足半小時即可穿越。甘肅的位置,既深處我國的腹心地帶,又綿延直達西北邊陲地區。它東界隴山、秦嶺與陝西接壤,南跨(山民 min)山脈與川西高原相通,西部無邊戈壁連接新疆、青海,北方茫茫沙漠與寧夏、內蒙古貫通,正處於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匯處。故全境地勢高亢,多為高原、山地,沙漠、戈壁,錯落廣布。東部黃土高原地帶以農業的早期開發而著稱,作為中國北方大草原組成部分的河西走廊則以畜牧業的發展稱譽史冊,《史記》《漢書》所言河隴畜牧「為天下饒」,充分說明古代甘肅乃是一個農業文明與畜牧文明混合並存的地區。這樣的地理位置,對它的歷史文化無疑產生深刻影響,形成獨具的特色。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8折$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