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著名歷史學家王春瑜先生近年來發表的雜文、隨筆精選集。作者以犀利之筆,談古論今,說人道事,瀆之不忍釋卷。著名漫畫家葉春暘為本書插圖。
王春瑜,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著名歷史學家、雜文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歷史著作有《明清史散論》、《明朝酒文化》、《交誼志》、《古今集》,及合著《歷史學概論》、《明朝宦官》、《明朝宦官與經濟史料初探》等。出版有雜文、隨筆集《土地廟隨筆》、《老牛堂札記》、《續封神》、《鐵線草》等10種,主編《明史論叢》、《中國反貪史》及雜文、隨筆叢書12種,《中國反貪史》獲得「中國圖書獎」。
目錄
一、旁觀記
論語新編
西瓜皮詞典(上)
西瓜皮詞典(下)
《學風大辭典》舉隅
新編《水滸》人物語錄
新編《孟子》
動物語錄
古本《老子》今譯
新編《西游記》人物語錄
狗日的非典
泡沫史學
尊重歷史
風雨同舟的異類朋友
為真理而鳴
書林自有金石聲
說《新世說》
冷眼志
鍾馗大笑
假僧
霸氣
學術乎?魔術乎?
拉郎配
奇跡乎
保衛戰
二老言
爬灰
惡病
破頭先
隔膜
裁判
鼓搗貓膩
稿費
官大等於學問大?
休想封殺
不識泰山
梁任公言
二、史海記
東風第一枝
《中國小通史》閱覽
《新編日知錄》序
阿什河畔帝夢渺——憑吊金上都
「山溫水暖」話無錫
歷史劇,歷史的無奈
厚誣乎?粉飾乎?
評《關於(張居正)答論辯學人》
甲申三百六十周年祭
虎門情思
說說古代的清官
三、人海記
望斷南天——懷念譚其驤師
黃炎培論袁世凱
徘徊在明玉珍墓前
啟蒙師
「文蝦」李鴻章
梁鼎芬糊塗一世
一本連環畫的回憶
滄海月明珠有淚
書海臨風
怪哉弼馬溫
新四軍大哥
營救美軍飛行員日記
四野茫茫夜未央——夜訪商鞅故里
樂與友人心海夜航
窮證
送您杜鵑花
生命之樹常青
虎坊橋隨筆
文化屐痕
天鑰又一年
冷石齋沉思錄
廟門燈火時
中藥藥名趣談
還珠樓主軼事
漫話方成
戒煙記
細看閑章
難忘「土地廟」
瑣憶黃仁宇
生平三驚
四、答記者
學究慨世說反貪——答《文匯報》記者周毅
增長知識·閱讀歷史——答《中國圖書評論》記者於瑾
歷史小說的閱讀及評獎——答《中華讀書報》記者咸江南
讀史使人明智——答《人民日報》記者徐懷謙
歷史是一面鏡子——答《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王樂樂
書生正氣古今傳——答《健報》記者曹青
論語新編
西瓜皮詞典(上)
西瓜皮詞典(下)
《學風大辭典》舉隅
新編《水滸》人物語錄
新編《孟子》
動物語錄
古本《老子》今譯
新編《西游記》人物語錄
狗日的非典
泡沫史學
尊重歷史
風雨同舟的異類朋友
為真理而鳴
書林自有金石聲
說《新世說》
冷眼志
鍾馗大笑
假僧
霸氣
學術乎?魔術乎?
拉郎配
奇跡乎
保衛戰
二老言
爬灰
惡病
破頭先
隔膜
裁判
鼓搗貓膩
稿費
官大等於學問大?
休想封殺
不識泰山
梁任公言
二、史海記
東風第一枝
《中國小通史》閱覽
《新編日知錄》序
阿什河畔帝夢渺——憑吊金上都
「山溫水暖」話無錫
歷史劇,歷史的無奈
厚誣乎?粉飾乎?
評《關於(張居正)答論辯學人》
甲申三百六十周年祭
虎門情思
說說古代的清官
三、人海記
望斷南天——懷念譚其驤師
黃炎培論袁世凱
徘徊在明玉珍墓前
啟蒙師
「文蝦」李鴻章
梁鼎芬糊塗一世
一本連環畫的回憶
滄海月明珠有淚
書海臨風
怪哉弼馬溫
新四軍大哥
營救美軍飛行員日記
四野茫茫夜未央——夜訪商鞅故里
樂與友人心海夜航
窮證
送您杜鵑花
生命之樹常青
虎坊橋隨筆
文化屐痕
天鑰又一年
冷石齋沉思錄
廟門燈火時
中藥藥名趣談
還珠樓主軼事
漫話方成
戒煙記
細看閑章
難忘「土地廟」
瑣憶黃仁宇
生平三驚
四、答記者
學究慨世說反貪——答《文匯報》記者周毅
增長知識·閱讀歷史——答《中國圖書評論》記者於瑾
歷史小說的閱讀及評獎——答《中華讀書報》記者咸江南
讀史使人明智——答《人民日報》記者徐懷謙
歷史是一面鏡子——答《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王樂樂
書生正氣古今傳——答《健報》記者曹青
序
1994年10月,我在成都出版社出版的雜文集《牛屋雜俎》序中,加了一條注釋:「不才屬牛。童年鄉居,隨先父恆祥公、母親曹孺人耕讀,與牛同居一室(敝鄉稱牛屋),至今每一思之,老牛之反芻聲、嘆息聲,猶在耳畔回響;『文革』中遭迫害,蹲『牛棚』達七年之久;近年顏寒齋曰『老牛堂』;不才與牛真可謂拴在一個樁上矣。」這就是牛屋、老牛堂的由來。人不可忘本。我時時記起童年時割牛草、放牧、與牛同居的情景。人應居安思危。我更是不時想起「文革」中受迫害時,被造謠、污蔑的大字報、批斗會圍攻得幾乎窒息的慘狀,並常常再現我的夢中,讓我出一身冷汗。因此,十多年來,我出版的雜文、隨筆集,如《牛屋雜俎》、《老牛堂隨筆》(團結出版社)、《老牛堂三記》(山西古籍出版社),都是牛字當頭。現在又有機會出版一本隨筆集,難忘老牛情結,遂將此書命名為《老牛堂四記》。收在這本小書中的文章,主要是以近年寫的雜七雜八的文字,絕大部分均已發表。也有部分文章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舊作,但每有報刊編者從舊著、網址上找出某拙作,重新發表,使之再次獲得生命,我便深感欣慰。一篇文章猶如一首歌,如果唱了一次,就被人們遺忘了,豈不悲乎?
1997年是我的本命年,暮春時節,我寫了首打油詩:「抬頭忽見夕陽天,轉瞬又是本命年。且喜和風吹綠柳,抖擻精神再耕田。」歲月不居,近七年過去了,又逢春天。心情依舊,還是在夕陽下,再抖擻精神筆耕,將收獲獻給讀者吧。
2005年11月中旬,又增補了去年夏天至今發表的若干篇文字。現在是11月30日,燈下。冬天又來了,朔風凜冽。但我的心仍然是熱的。我將繼續用我的熱血澆灌成文字,與可敬的讀者進行心靈的交流。
1997年是我的本命年,暮春時節,我寫了首打油詩:「抬頭忽見夕陽天,轉瞬又是本命年。且喜和風吹綠柳,抖擻精神再耕田。」歲月不居,近七年過去了,又逢春天。心情依舊,還是在夕陽下,再抖擻精神筆耕,將收獲獻給讀者吧。
2005年11月中旬,又增補了去年夏天至今發表的若干篇文字。現在是11月30日,燈下。冬天又來了,朔風凜冽。但我的心仍然是熱的。我將繼續用我的熱血澆灌成文字,與可敬的讀者進行心靈的交流。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