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西藏古代社會

佛教與西藏古代社會
定價:90
NT $ 78
  • 作者:@朱麗霞 @編/著
  • 出版社:甘肅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9-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2315854
  • ISBN13:9787542315854
  • 裝訂:256頁 /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是藏傳佛教集大成者,被藏民族尊奉為「第二佛陀」。以他為代表的佛教哲學思想是藏傳佛教思想發展的新高峰。因之,本書中有關藏傳佛教哲學思想論述的着重點將放在宗喀巴大師的格魯派佛學思想上面,以此展示藏傳佛教思想的個性與特征。

我們選擇藏傳佛教作為研究目標的時候,在考慮到上面所提到的「宗教哲學」領域研究的必要性的同時,還想就佛教在西藏古代社會發生的作用一並加以探討。我們認為佛教以一種外來宗教的形式逐步成為藏民族全民信仰的宗教,它在表現出佛教傳播成功的同時,也提醒了我們必須注意它在這一漫長過程中與西藏社會結合的種種表現。換句話說,要想深入准確地認識信仰佛教的藏民族和被藏族全民信仰的佛教,必須認真考察這一古老的佛教本土化的歷史進程,把現代藏民族和藏傳佛教的淵源揭示出來。

為此,我們在論述佛教西藏化的過程中,始終在每一個階段注意它與當時西藏現實的聯系與磨合、交融與支配。這一點是我們力圖時刻體現的主旨。因此在不同的章節中對某些內容分別從宗教的、哲學的,或者政治、經濟、民族、社會的不同方面進行多角度的觀察,比如在第四、第五章中就藏傳佛教教派思想加以討論的同時,又分別強調了這些曾經有過政治作為的宗教勢力在不同歷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其間在論述中力圖反映出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

此外,還應當強調,為了與藏族史相區別,我們把地域范圍局限在今西藏自治區的范圍內。畢竟,西藏是古代藏族政治、宗教的發源地,西藏宗教、社會的發展演變過程更多地體現了藏民族的主體特色。另外,在藏民族的成長過程中幾乎所有的重要事件都集中在今天的西藏境內。為此在西藏周邊的安多、康區等藏區就不在我們的視野之內了,這需要說明。

再有,我們認為佛教在西藏本土化成功,站穩腳跟以后,整個西藏的社會制度經歷了從奴隸制瓦解到農奴制產生並取得發展的過程,它在政治上表現為政教合一體制。在佛教的壓倒性優勢中,古代西藏生產力水平和民眾心理狀況均有利於這一制度的建立。這一政教合一制度從萌芽到最終確立也經過了數百年的時間,其發展過程也非常復雜,直到五世達賴喇嘛時期的甘丹頗章政權才能被視為完全定型。而自此以后,政教合一制度的惰性和保守嚴重遏制了西藏社會近代化的進程,西藏社會的主要矛盾越來越表現為帝國主義入侵導致的中外矛盾,這已經超出了本書所要涉及的內容。因此,我們將論述的下限大致放在西藏格魯派政權建立之時。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佛教在古代西藏的早期傳播
第一節 佛教初傳吐蕃
第二節 蓮花生人藏與桑耶寺建立
一、蓮花生入藏及其社會意義
二、佛本之爭
三、桑耶寺的建立
第三節 禪宗傳人吐蕃與頓漸之爭
一、8世紀至9世紀流傳於吐蕃的禪宗派別
二、頓漸之爭
第四節 赤祖德贊與佛教
第五節 達瑪滅佛
第二章 古代西藏佛教與政治的互動
第一節 吐蕃時期王權與豪族斗爭夾縫中的佛教
一、佛教正式傳入吐蕃及其緩慢發展
二、佛教與王室的關系
三、吐蕃政教關系的密切與政治糾紛
第二節 僧團的崛起與僧伽權力的上升
一、吐蕃本土僧侶階層的崛起
二、傳統貴族在佛教興盛后的政治舉措——貴族法典出台
三、吐蕃佛教發展的頂峰及其與政權的同時敗亡
第三章 佛教在藏區的中興——藏傳佛教的形成
第一節 下路弘傳
第二節 上路弘傳
第四章 藏傳佛教教派及其與西藏政治的關系(上)
第一節 寧瑪派及其與西藏政治的關系
一、寧瑪派的傳承
二、寧瑪派的教義
三、寧瑪派與西藏政治的關系
第二節 噶當派
一、噶當派的傳承
二、噶當派的佛學思想
第三節 薩迦派及其與西藏政治的關系
一、薩迦派的傳承
二、薩迦派的佛學思想
三、薩迦派與西藏政治的關系
第四節 噶舉派及其與西藏政治的關系
一、噶舉派的歷史傳承
二、噶舉派的佛學思想
三、噶舉派與西藏的政治
第五章 藏傳佛教教派及其與西藏政治的關系(下)
第五節 格魯派佛教思想及其與西藏政治的關系
一、格魯派的佛學思想
二、格魯派與西藏政治制度的最終形成
第六節 其他教派
……
第六章 古代西藏佛教與經濟、法律
參考文獻目錄
 

藏學研究不僅在國外,更重要的是在國內業已形成一門顯學。藏學研究的成果也是汗牛充棟了。在這種情況下寫作一部關於藏學方面的著作所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我們認為,藏傳佛教已經積淀為藏民族意識形態的基礎,進而影響了整個藏民族的民族發展、社會演變,也決定了藏民族的行為方式。一句話,佛教影響到西藏社會的各個角落。因此,揭示藏傳佛教與藏族社會的關系很有必要。藏傳佛教實際上已經超出了宗教的范圍,對於藏民族而言,她就是帶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態。作為一種文化形態,作為一種有着悠久歷史、傑出人物和豐富典籍的文化形態,其精髓正在於佛教思想,准確地說就是藏傳佛教的哲學思想這一靈魂。本書第一作者長期從事藏傳佛教,特別是其哲學思想研究,希望籍此展示在哲學、宗教學視野中的藏傳佛教精神。

嚴格來說,藏傳佛教哲學研究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了一些值得思索的東西。藏傳佛教屬於東方文化系統,其思維模式與現在我們常常接觸到的來源於希臘、羅馬,並經過基督教神學鍛煉過的宗教哲學的思維方式畢竟有着天壤之別,連最基本的思辨方法上也存在着邏輯學式的和因明學式的差異。這樣,在文化對話、文化理解的現代潮流中,對藏傳佛教思想做哲學式的闡釋,或是在一定程度上將藏傳佛教重新構建為某種「宗教哲學」體系,不失為一種跨文化理解的方式。其次,在漢傳佛教哲學研究已經取得豐碩成果的情況下,藏傳佛教哲學研究自然顯現出它的可能性、必然性。無論是現代化、全球化視野中的藏傳佛教,還是學科建設上的客觀需求,都對藏傳佛教哲學研究提出了要求,這是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回避的任務。

為此,盡管國內已有班班多傑先生的《藏傳佛教思想史綱》等佛學名著問世,我們認為基於上述認識,仍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另外,本書中大量關於藏傳佛教思想的討論也可算作對一段時間以來作者相關研究的一個清理和小結。

縱觀佛教在西藏的傳播及其本土化的過程,同時參照漢傳佛教史,很明顯地看到兩者之間的宗教傳播具有許多不同之處。正是這些不同之處更加凸現了藏傳佛教自身的宗教特點及其與西藏社會的緊密結合程度。以下從兩個方面略加說明:

第一,政府對宗教的熱情程度明顯不同,突出表現在政府對佛教的推動上存在力度的差別。從佛教初傳到由政府出面組織翻譯佛經,這一過程在內地經過了約三個多世紀的時間(從東漢初年到十六國后秦);而在西藏只用了不到百年的時間(松贊干布到赤德祖贊)。

不僅如此,兩地佛教經典翻譯活動的走向也表現為在內地首先以個人的、民間的方式逐步向集體的、官方的方向轉變。佛教是在一種漠視、挑剔、審慎的文化眼光中漸漸獲得了政府的支持。而在西藏,佛教以優秀文化形態(包含大量非宗教因素在內)的面貌在較短的時間內即受到了統治集團的垂青。以譯經為例,在西藏一開始就是以政府組織的形式向官方意識形態的方向轉化。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