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不像西方人描述的那麼神秘異類,日本文化也不像國人想象的全是“二手貸”。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日本民族有自己的秉性,有自己的嗜好,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美感,這些構成他們的精神世界; 人類精神之發露而為文化創造之動力,那麼文化必定帶著該地區水土之氣息,該民族精神之烙印。
有這樣一則比喻︰美國人性格像橋牌,互相密切合作,與對手進行激烈的競爭;中國人性格如麻將,孤軍奮戰,既
要小心著上家,又要提防著下家;日本人的性格似圍棋,人
隨棋走,講究整體考慮,為了大局不惜犧牲局部利益。
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圍棋也全息地映照著東方民族文化的精神。以中華文明成果的圍棋來形容日本人的性格,頗有些“楚雖有材,晉實用之”的意味。
目錄
何謂“日南文化”——代《日本文化大講堂》總序
緒論
圍棋的起源及其流傳
[壹] 起源的傳說
[貳] 圍棋的形成
[參] 爛柯傳說與圍棋的初步發展
[肆] 棋待詔與唐宋圍棋的繁榮
[伍] 元明清圍棋向近代圍棋的嬗變
圍棋東傳諸說
[壹] “倭人好棋博”
[貳] “世傳圍棋吉備公始傳來”
江戶老中下問圍棋起源
吉備入唐
阿倍仲麻呂的留唐經歷
吉備吞飲棋子
[參] 8世紀日本書籍的記載
棋琴不受限制
弘法大師禁棋
辨正善圍棋
子蟲借棋除政敵
[肆] 今人眾說
古代日市圍棋拾趣
[壹] 正倉院寶物
[貳] 日本王子與顧師言
楸玉棋盤和冷暖玉棋子
小國第一不及大國第三
日本王子高岳親王說
[參] 菅原道真的棋詩
漫說當家有積薪
數局圍棋招坐隱
樵夫定爛柯
[肆] 天皇弈棋賭美女
史無前例的賭棋
賭棋的結局
[伍] 物語佳人戲圍棋
[陸] 棋聖寬蓮
佳人垂簾戲棋聖
黃金枕之戰
[柒] 日本最早的棋書和棋譜
《弈旨》與《棋式》
執黑先行與“棋禮”
中國現存最古的棋譜
[捌] 圍棋戰國時代
取消座子
三劫之局告劫難
圍棋與關原之戰
江戶四大棋家
[壹] 好棋的德川家康
[貳] 本因坊家
本因坊的來歷
名人與棋所
算悅苦撐坊門
道悅苦撐坊門
道悅爭棋無所畏懼
一代棋聖道策
英年早逝的坊門主持
丈和南柯一夢遇仙人
未成為名人的秀和
棋聖秀策
明治後的坊門名人
[參] 井上家
道節因碩與琉球國手
幼庵因碩其人
幼庵吐箅戰秀和
幼庵愛徒之死
[肆] 安井家
安井家的來歷
天無之局
[伍] 林家
林家的興衰
博學多才的林元美
[陸] 名人棋所的明爭暗奪
井上家的野心
本因坊家稱霸
血戰松平家
林元美的憤怒
近代日本圍棋
[壹] 四大棋家的凋落與方圓社的興衰
本因坊家的衰微
方圓社的成立
林家斷絕
安井家斷絕
末世本因坊即位
方圓社的離散聚合
[貳] 日本棋院
中央棋院
日本棋院的創立
院社對抗戰
關西棋院
[參] 新布局時代
吳清源渡日
初顯身手
風靡一時的新布局
吳清源時代
木谷道場
[肆] 中日圍棋交流使者
當代圍棋現狀及發展趨勢
[壹] 圍棋觀的變化與業余圍棋興盛
[貳] 職業圍棋競賽的興起及繁榮
[參] 中、日、韓圍棋的“三國鼎立”與圍棋的世界化趨勢
[肆] 網絡時代的圍棋和圍棋精神的新境界
參考圖書資料
附錄一 日本圍棋史簡易年表
附錄二 日本的棋具
後記
緒論
圍棋的起源及其流傳
[壹] 起源的傳說
[貳] 圍棋的形成
[參] 爛柯傳說與圍棋的初步發展
[肆] 棋待詔與唐宋圍棋的繁榮
[伍] 元明清圍棋向近代圍棋的嬗變
圍棋東傳諸說
[壹] “倭人好棋博”
[貳] “世傳圍棋吉備公始傳來”
江戶老中下問圍棋起源
吉備入唐
阿倍仲麻呂的留唐經歷
吉備吞飲棋子
[參] 8世紀日本書籍的記載
棋琴不受限制
弘法大師禁棋
辨正善圍棋
子蟲借棋除政敵
[肆] 今人眾說
古代日市圍棋拾趣
[壹] 正倉院寶物
[貳] 日本王子與顧師言
楸玉棋盤和冷暖玉棋子
小國第一不及大國第三
日本王子高岳親王說
[參] 菅原道真的棋詩
漫說當家有積薪
數局圍棋招坐隱
樵夫定爛柯
[肆] 天皇弈棋賭美女
史無前例的賭棋
賭棋的結局
[伍] 物語佳人戲圍棋
[陸] 棋聖寬蓮
佳人垂簾戲棋聖
黃金枕之戰
[柒] 日本最早的棋書和棋譜
《弈旨》與《棋式》
執黑先行與“棋禮”
中國現存最古的棋譜
[捌] 圍棋戰國時代
取消座子
三劫之局告劫難
圍棋與關原之戰
江戶四大棋家
[壹] 好棋的德川家康
[貳] 本因坊家
本因坊的來歷
名人與棋所
算悅苦撐坊門
道悅苦撐坊門
道悅爭棋無所畏懼
一代棋聖道策
英年早逝的坊門主持
丈和南柯一夢遇仙人
未成為名人的秀和
棋聖秀策
明治後的坊門名人
[參] 井上家
道節因碩與琉球國手
幼庵因碩其人
幼庵吐箅戰秀和
幼庵愛徒之死
[肆] 安井家
安井家的來歷
天無之局
[伍] 林家
林家的興衰
博學多才的林元美
[陸] 名人棋所的明爭暗奪
井上家的野心
本因坊家稱霸
血戰松平家
林元美的憤怒
近代日本圍棋
[壹] 四大棋家的凋落與方圓社的興衰
本因坊家的衰微
方圓社的成立
林家斷絕
安井家斷絕
末世本因坊即位
方圓社的離散聚合
[貳] 日本棋院
中央棋院
日本棋院的創立
院社對抗戰
關西棋院
[參] 新布局時代
吳清源渡日
初顯身手
風靡一時的新布局
吳清源時代
木谷道場
[肆] 中日圍棋交流使者
當代圍棋現狀及發展趨勢
[壹] 圍棋觀的變化與業余圍棋興盛
[貳] 職業圍棋競賽的興起及繁榮
[參] 中、日、韓圍棋的“三國鼎立”與圍棋的世界化趨勢
[肆] 網絡時代的圍棋和圍棋精神的新境界
參考圖書資料
附錄一 日本圍棋史簡易年表
附錄二 日本的棋具
後記
序
談起“日本文化”,世人多存誤解。
回想18年前在杭州大學創辦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時,好心人善意勸導︰“日本沒有文化,研究又有何益?”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先是日本語言文學熱,接著經濟貿易熱,繼而政治外交熱,唯獨冷落了文化。直到政治沖突升級、經濟摩擦頻發、國民感情惡化,這才祭出“以民促官”、“以經促政”、“以文促情”法寶,文化總算登堂入室,在日本研究中佔得一席之地。
稍有國際常識或文化修養者,雖然不會全盤否認日本文化的存在,但談論起來也多顯露鄙夷之色︰“日本民族擅長模仿而拙于獨創,明治維新前照搬中國,明治維新後抄襲歐美,民族文化不值一談。”這使我聯想起周作人的日本觀感︰“我們在日本的感覺,一半是異域,一半卻是古昔……”(《日本的衣食住》)作者解釋“古昔”即“中國古俗”,而所謂“異域”多半指明治維新後西化的層面。
這里我要唱個反調︰說日本“擅長模仿”,不免抬高了他們;說日本“拙于獨創”,過于貶低了對方。為何這麼說?先說模仿,眾所周知,假名脫胎于漢字,但平假名歪七扭八,片假名殘缺不全,今天有幾個中國人能認出原來的漢字?所以他們不算是模仿高手。再說獨創,古代的折扇、現代的卡拉oK,應該歸于日本人的創意;高名凱的《現代漢語外來語研究》收錄1 270個詞匯,其中日本詞匯達458個,這是我們學人家的,總不能與其爭功吧。所以他們也不是毫無創意。
我倒是認為,日本文化的特點不在于模仿或獨創,而在于取舍與組裝。古代學習中國文化,即使極力吸納的儒學,喜好《論語》而規避《孟子》,因為標榜“萬世一系”的天皇家消受不起“易姓革命”思想�,所以日本儒學並非中國儒學之完全翻版;近代學習西方文明,岩倉具視使節團歷訪歐美十余國,從德國學立憲政治、從英國學資本主義、從美國學教育制度等等,博采眾長而組裝成明治體制,所以日本的近代化也不似西方的真實寫照。
中國人觀察日本文化,往往重“同”而輕“異”,此癖自古有之。隋代裴世清奉使倭國,路經“秦王國”便感嘆“其人同于華夏”(《隋書》倭國傳)︰五代僧人義楚認定日本人是徐福後代,說“今人物一如長安”(《釋氏六帖》)。他們只看到“華化”層面,忽視“倭變”側面,怪不得會走眼。多說茶道傳自中國,經過日本人取舍、拼裝、改良,中國人脫鞋踏進低矮、狹窄的茶室,已經不自在;正襟危坐在那里,等待一道道繁瑣至極的工序,又有幾人樂意領受綠色糊狀的“抹茶”?茶道已經日本化了,不管起源于何處,反正對中國人而言,是地道的異國文化。
西方人觀察日本文化,往往重“異”而輕“同”,此癖亦自古有之。1563年耶穌會傳教士羅易斯‧佛洛伊斯赴日,逗留30余年後撰寫《日本備忘錄》,羅列日本與歐洲風俗迥異之處,如雲“我們以脫帽示敬意,日本人則以脫鞋表恭敬”,“歐洲女性起立迎客,日本女性則坐著待客”,“我們的書本從首頁開始,日本的書本則從尾頁開始”等等,諸如此類的事項多達611條。不明就里的讀者,還以為日本人路遇長者都會手腳麻利地脫去鞋子,還以為日本女性倨傲無禮,還以為日本文人具有倒讀書本的特異功能。
日本人不像西方人描述的那麼神秘異類,日本文化也不像中國人想象的全是“二手貨”。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日本民族有自己的秉性,有自己的嗜好,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美感,這些構成他們的精神世界;人類精神之發露而為文化創造之動力,那麼文化必定帶著該地區水土之氣息,該民族精神之烙印。
盡管如此,古今以來,中國人東渡日本,中國文化的影子隨處可覓,也是不爭的事實。
……
回想18年前在杭州大學創辦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時,好心人善意勸導︰“日本沒有文化,研究又有何益?”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先是日本語言文學熱,接著經濟貿易熱,繼而政治外交熱,唯獨冷落了文化。直到政治沖突升級、經濟摩擦頻發、國民感情惡化,這才祭出“以民促官”、“以經促政”、“以文促情”法寶,文化總算登堂入室,在日本研究中佔得一席之地。
稍有國際常識或文化修養者,雖然不會全盤否認日本文化的存在,但談論起來也多顯露鄙夷之色︰“日本民族擅長模仿而拙于獨創,明治維新前照搬中國,明治維新後抄襲歐美,民族文化不值一談。”這使我聯想起周作人的日本觀感︰“我們在日本的感覺,一半是異域,一半卻是古昔……”(《日本的衣食住》)作者解釋“古昔”即“中國古俗”,而所謂“異域”多半指明治維新後西化的層面。
這里我要唱個反調︰說日本“擅長模仿”,不免抬高了他們;說日本“拙于獨創”,過于貶低了對方。為何這麼說?先說模仿,眾所周知,假名脫胎于漢字,但平假名歪七扭八,片假名殘缺不全,今天有幾個中國人能認出原來的漢字?所以他們不算是模仿高手。再說獨創,古代的折扇、現代的卡拉oK,應該歸于日本人的創意;高名凱的《現代漢語外來語研究》收錄1 270個詞匯,其中日本詞匯達458個,這是我們學人家的,總不能與其爭功吧。所以他們也不是毫無創意。
我倒是認為,日本文化的特點不在于模仿或獨創,而在于取舍與組裝。古代學習中國文化,即使極力吸納的儒學,喜好《論語》而規避《孟子》,因為標榜“萬世一系”的天皇家消受不起“易姓革命”思想�,所以日本儒學並非中國儒學之完全翻版;近代學習西方文明,岩倉具視使節團歷訪歐美十余國,從德國學立憲政治、從英國學資本主義、從美國學教育制度等等,博采眾長而組裝成明治體制,所以日本的近代化也不似西方的真實寫照。
中國人觀察日本文化,往往重“同”而輕“異”,此癖自古有之。隋代裴世清奉使倭國,路經“秦王國”便感嘆“其人同于華夏”(《隋書》倭國傳)︰五代僧人義楚認定日本人是徐福後代,說“今人物一如長安”(《釋氏六帖》)。他們只看到“華化”層面,忽視“倭變”側面,怪不得會走眼。多說茶道傳自中國,經過日本人取舍、拼裝、改良,中國人脫鞋踏進低矮、狹窄的茶室,已經不自在;正襟危坐在那里,等待一道道繁瑣至極的工序,又有幾人樂意領受綠色糊狀的“抹茶”?茶道已經日本化了,不管起源于何處,反正對中國人而言,是地道的異國文化。
西方人觀察日本文化,往往重“異”而輕“同”,此癖亦自古有之。1563年耶穌會傳教士羅易斯‧佛洛伊斯赴日,逗留30余年後撰寫《日本備忘錄》,羅列日本與歐洲風俗迥異之處,如雲“我們以脫帽示敬意,日本人則以脫鞋表恭敬”,“歐洲女性起立迎客,日本女性則坐著待客”,“我們的書本從首頁開始,日本的書本則從尾頁開始”等等,諸如此類的事項多達611條。不明就里的讀者,還以為日本人路遇長者都會手腳麻利地脫去鞋子,還以為日本女性倨傲無禮,還以為日本文人具有倒讀書本的特異功能。
日本人不像西方人描述的那麼神秘異類,日本文化也不像中國人想象的全是“二手貨”。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日本民族有自己的秉性,有自己的嗜好,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美感,這些構成他們的精神世界;人類精神之發露而為文化創造之動力,那麼文化必定帶著該地區水土之氣息,該民族精神之烙印。
盡管如此,古今以來,中國人東渡日本,中國文化的影子隨處可覓,也是不爭的事實。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