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整合、吸納和改造異質文化的歷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其實也就是文化整合的過程。中國文化的現代化歷程,亦是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在整合中與外來文化互相碰撞、互相選擇、互相滲透、互相交融的重構和革新的歷程。探索中國文化與異質文化的相互整合,無疑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敘事新質》一書別具慧小說為觀察點,對基督教文化對中國文學文體的影響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梳理和論述。
全書圖文並茂,既形象地再現歷史,也增加了論證的力度和新聞記者的趣味。在這個領域,該書無論創新還是史料的挖掘上,皆有可圈可點之處。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機緣
第二節 理論模型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 創新、價值及意義
上編 結構篇
第二章 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敘事符號層語體化的形成
第一節 書面的文言與口語的白話
第二節 群眾基礎與范式意義
第三節 進入符號系統
第三章 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敘事時間的更新
第一節 公元紀年引發中國小說敘事元始的革新
第二節 基督教節日作為敘事時間
第三節 現代性的痕跡
第四節 全球化的路徑
第四章 基督教文化成為中國小說敘事的一種視角
第一節 情節線
第二節 「聖經經文」成為結構元素及功效
第三節 第一人稱敘事小說的增多
第五章 基督教文化滲入中國小說敘事意象系統一
第一節 從「香草美人」到「十字架」
第二節 基督教文化化為敘事意象的幾種形態
第三節 設象立言
第六章 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敘事場的拓展
第一節 又增空間
第二節 東成西就
第三節 欲拒還迎
第七章 當「上帝」成為理想讀者
第一節 街談巷語
第二節 上帝的傾聽與新體小說
第三節 波心與漣漪
中編 功能篇
第八章 「上帝」在中國小說里的面孔
第一節 不能缺席
第二節 理想讀者
第三節 宗教文化
第四節 行動指南
第五節 熟語俗話
第九章 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的「寬恕」母題
第一節 流脈
第二節 特色
第三節 寬恕之道
第十章 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的「迷羊」母題
第一節 原型及概況
第二節 情節模式
第三節 牧人的親和力
下編 源流篇
第十一章 基督教文化與中國自傳體小說
第一節 驚鴻一變
第二節 影響之途
第三節 潛移默化
第四節 因緣不斷
第十二章 基督教文化與中國整合書信體小說
第一節 書信成為敘事元素
第二節 浸染其中
第三節 基督教文化作為發展動因
第十三章 翻譯與重構
第一節 譯介
第二節 改編與重構
第三節 文學的生產
第十四章 典故與模型
第一節 文眼和題旨
第二節 敘事模型
第三節 基督教意義
第十五章 結束語
第一節 兩股力道
第二節 文化整合促使文學發展
第三節 宗教與文學
第四節 尚可進一步探討
附錄1 已發表的相關研究成果
附錄2 文學研究中的圖文互文法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一節 機緣
第二節 理論模型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 創新、價值及意義
上編 結構篇
第二章 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敘事符號層語體化的形成
第一節 書面的文言與口語的白話
第二節 群眾基礎與范式意義
第三節 進入符號系統
第三章 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敘事時間的更新
第一節 公元紀年引發中國小說敘事元始的革新
第二節 基督教節日作為敘事時間
第三節 現代性的痕跡
第四節 全球化的路徑
第四章 基督教文化成為中國小說敘事的一種視角
第一節 情節線
第二節 「聖經經文」成為結構元素及功效
第三節 第一人稱敘事小說的增多
第五章 基督教文化滲入中國小說敘事意象系統一
第一節 從「香草美人」到「十字架」
第二節 基督教文化化為敘事意象的幾種形態
第三節 設象立言
第六章 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敘事場的拓展
第一節 又增空間
第二節 東成西就
第三節 欲拒還迎
第七章 當「上帝」成為理想讀者
第一節 街談巷語
第二節 上帝的傾聽與新體小說
第三節 波心與漣漪
中編 功能篇
第八章 「上帝」在中國小說里的面孔
第一節 不能缺席
第二節 理想讀者
第三節 宗教文化
第四節 行動指南
第五節 熟語俗話
第九章 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的「寬恕」母題
第一節 流脈
第二節 特色
第三節 寬恕之道
第十章 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的「迷羊」母題
第一節 原型及概況
第二節 情節模式
第三節 牧人的親和力
下編 源流篇
第十一章 基督教文化與中國自傳體小說
第一節 驚鴻一變
第二節 影響之途
第三節 潛移默化
第四節 因緣不斷
第十二章 基督教文化與中國整合書信體小說
第一節 書信成為敘事元素
第二節 浸染其中
第三節 基督教文化作為發展動因
第十三章 翻譯與重構
第一節 譯介
第二節 改編與重構
第三節 文學的生產
第十四章 典故與模型
第一節 文眼和題旨
第二節 敘事模型
第三節 基督教意義
第十五章 結束語
第一節 兩股力道
第二節 文化整合促使文學發展
第三節 宗教與文學
第四節 尚可進一步探討
附錄1 已發表的相關研究成果
附錄2 文學研究中的圖文互文法
參考文獻
后記
序
偉華是我所帶的博士生,其著作《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敘事新質》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請我寫序,我欣然命筆。
中國文化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整合、吸納和改造異質文化的歷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其實也就是文化整合的過程。中國文化的現代化歷程,亦是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在整合中與外來文化互相碰撞、互相選擇、互相滲透、互相交融的重構和革新的歷程。探索中國文化與異質文化的相互整合,無疑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晚清以降,中國進入社會文化轉型時期。中國傳統文化與基督教文化的整合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然而,因各種原因,這一現象在很長時間內為研究者所忽視。 20世紀80年代,基督教文化與中國文學的關系的命題受到學界關注,出現了不少值得稱道的研究成果。由博士論文整改而成的《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敘事新質》一書別具慧小說為觀察點,對基督教文化對中國文學文體的影響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梳理和論述。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學和文化之母,是與中國傳統文化迥異的異質文化。該書在中西文化整合的背景下,立足於宏觀探討基督教文化的滲入對中國小說系統的整體性影響,對中國小說作宏觀探討。書中所舉小說大多為19世紀末和20世紀上半葉的作品,原因大致有二:其一,這一時段正是基督教文化開始大量滲入中國小說之際。其二,本書的研究主要著眼於新質出現的肇始狀態。書中所論作者多為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的成員也是這個原因。
對文學現象、文化現象的解讀,離不開相應的理論的觀照。該書借用敘事學和文化學的一些理念,並將二者有機融合,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視角、框架和系統。從本質上說,任何文學現象都是文化現象。因此,一些基本的文化理念適應於文學現象。在該書中,可以看到,作者對文化的結構理論的運用。從形態和結構上看,大致可以將中國文化分成三個層次。最外層是器物層,中間層是制度層,深層是精神層。據此,作者構建出了自己的理論模型。在具體的理論運用方面,盡量結合中國小說創作,有機化用而非機械套用。他在前言中用了一個圖示來表示他的理論建構和理論框架,如下圖所示:從圖中可見,一極是影響者(基督教文化),一極是被影響者(小說敘事)。其中可見文化相關理論,也可見敘事相關理論。難能可貴的是,他將二者有機地勾連起來,形成了自己的一個完整而自足的體系,從而構築了自己的著述話語語境。
文化經典的意義在於它有非常豐富的含義和非同一般的耐讀性。對於一種典型的文化現象也可以作出無數次的解讀。基督教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小說源遠流長、生機勃勃。故此,二者長期以來得到人們的關注,涌現了不少優秀的著述,這些也成為偉華的研究的有利資源。可以這樣說,他的研究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的。這也是他能夠在短短的6年之內,在如此博大精深的領域里開墾出一塊地盤的原因。
……
中國文化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整合、吸納和改造異質文化的歷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其實也就是文化整合的過程。中國文化的現代化歷程,亦是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在整合中與外來文化互相碰撞、互相選擇、互相滲透、互相交融的重構和革新的歷程。探索中國文化與異質文化的相互整合,無疑是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晚清以降,中國進入社會文化轉型時期。中國傳統文化與基督教文化的整合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然而,因各種原因,這一現象在很長時間內為研究者所忽視。 20世紀80年代,基督教文化與中國文學的關系的命題受到學界關注,出現了不少值得稱道的研究成果。由博士論文整改而成的《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敘事新質》一書別具慧小說為觀察點,對基督教文化對中國文學文體的影響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梳理和論述。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學和文化之母,是與中國傳統文化迥異的異質文化。該書在中西文化整合的背景下,立足於宏觀探討基督教文化的滲入對中國小說系統的整體性影響,對中國小說作宏觀探討。書中所舉小說大多為19世紀末和20世紀上半葉的作品,原因大致有二:其一,這一時段正是基督教文化開始大量滲入中國小說之際。其二,本書的研究主要著眼於新質出現的肇始狀態。書中所論作者多為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的成員也是這個原因。
對文學現象、文化現象的解讀,離不開相應的理論的觀照。該書借用敘事學和文化學的一些理念,並將二者有機融合,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視角、框架和系統。從本質上說,任何文學現象都是文化現象。因此,一些基本的文化理念適應於文學現象。在該書中,可以看到,作者對文化的結構理論的運用。從形態和結構上看,大致可以將中國文化分成三個層次。最外層是器物層,中間層是制度層,深層是精神層。據此,作者構建出了自己的理論模型。在具體的理論運用方面,盡量結合中國小說創作,有機化用而非機械套用。他在前言中用了一個圖示來表示他的理論建構和理論框架,如下圖所示:從圖中可見,一極是影響者(基督教文化),一極是被影響者(小說敘事)。其中可見文化相關理論,也可見敘事相關理論。難能可貴的是,他將二者有機地勾連起來,形成了自己的一個完整而自足的體系,從而構築了自己的著述話語語境。
文化經典的意義在於它有非常豐富的含義和非同一般的耐讀性。對於一種典型的文化現象也可以作出無數次的解讀。基督教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小說源遠流長、生機勃勃。故此,二者長期以來得到人們的關注,涌現了不少優秀的著述,這些也成為偉華的研究的有利資源。可以這樣說,他的研究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的。這也是他能夠在短短的6年之內,在如此博大精深的領域里開墾出一塊地盤的原因。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