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取文學活動中的三十二個基本問題或關鍵詞,如作者、人物、文本與世界、神秘、聲音、修辭和比喻、動態的畫面、意識形態、懸念、欲望、喜悅、戰爭、怪異、種族差異、性別差異等,從文學與其他文化形態的相互作用入手分析文學的特征,或從新的學術視野透視文學作品,揭示各類文學問題的生成語境和變形圖景,吸納了很多鮮活的文學現象和文學經驗,勾畫出文學活動豐富多彩的面貌。本書注意把理論研究與文本的範例性分析相結合,在對文學問題的多元探討和文學文本的多種解讀中呈現了文學理解的多種可能路徑。
本書是近年來英美影響比較大的一部文學理論教材,視野開闊,方法獨到,信息量大,可讀性強,對許多問題提出了新的看法,值得廣大文學理論愛好者與研究者閱讀。
作者︰本書作者本尼特和羅伊爾是英國著名文學理論家與批評家。作者安德魯•本尼特(Andrew Bennett,1960-),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英國文學教授,主要著作有︰除了與羅伊爾合著的《文學、理論與批評引論》之外,還著有《德里達之後》(After Derrida,1995)等。本書另一作者尼古拉•羅伊爾(Nicholas
Royle,1957-),英國蘇塞克斯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文學與通靈術》(Telepathy and Literature ,1991)、《論神秘》(The uncanny ,2003)等。
譯者︰汪正龍,男,文藝學博士,現為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兼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南京大學美學研究所副所長,《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年刊)副主編。主要學術研究方向為文學基礎理論與西方美學。李永新,男,現為南京大學文藝學專業博士研究生。主要學術研究方向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
本書的最大特色是內容上的新穎性。書中所選取的三十二個核心範疇或關鍵詞為我們理解和研究文學提供了很多新的維度。
在學術觀念和研究方法上,本書追求一種多元對話的復調效果,即在對文學問題的多元探討和文學文本的多種解讀中呈現文學理解的多種可能路徑,為讀者提供多樣化的看待和理解文學的方式。
是英國高校最有影響力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