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文化玉器是齊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時代上也同齊家文化一樣,出現在原始社會晚期,跨越中國歷史上的夏代,延續至商代初期。從其形制和制作工藝觀察,齊家玉有明顯的早晚之分,早期玉器器形較單一,多素面無紋,器形不甚規圓,器壁厚薄不勺,內緣或外緣常有帶齒細刃;晚期玉器器形多樣,構思大膽,器形無論大器還是小件器多制作精致,許多器物采用了浮雕花紋裝飾,有的器形則從造型上加以變化或嵌錯綠松石怍為裝飾,從齊家玉器上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它的形成與發畏、變化歷程。
從齊家玉上的獸面紋似可看到有良渚玉的痕跡,但卻較良渚玉的獸面紋粗獷;器形上似可看到龍山文化的影響,如禮器類的琮、璧、璋、鉞等,甚至形神具似,但總體說,卻較龍山玉器形體大,凝重而內涵豐富。
齊家文化玉器研究的人不多,收藏的人也不多,因此在尋找實物、查找資料等方面十分艱辛。這是一個既古老又新鮮的課題,在四千年前黃河上游的河隴地區,怎麼會出現這麼多的玉、石器?這些玉、石器有的被當地老鄉認為「是鬼用過、不吉祥」而遭毀壞或就地掩埋,有的玉璧被當作玩具滾下山溝,有的玉琮被當作枕頭,一代代輾轉在百姓的炕頭。當然一些優美、漂亮的玉器得到人們的喜愛,一代一代地被保存下來。由於長期被人把玩,很多玉器的表面形成的皮殼、包漿都十分明顯,色沁也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