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古典小說,當數《水滸》與繪畫最投緣。早在南宋,就有繪畫名家李嵩、龔開傳寫「宋江三十六人」之作。畫今已失傳,而龔氏所撰書贊尚存,始自呼保義宋江,終於撲天雕李應,人各一贊,義兼美惡。施耐庵作《水滸》,以三十六人為天罡,人物名號多因之而小有異;又添七十二地煞,遂成一百零八之數。當然,《水滸》的創作,還多少受益於宋元民間口耳相傳的宋江等人故事,以及相關題材的話本、雜劇。但自《水滸》問世,此題材的一切藝術形式的再創造,均以施氏小說為藍本。於是,畫師刻工大展身手,水滸畫譜、插圖版本層出不窮,僅明、清兩代就不下十種。又有以白描水滸人物而為畫界注目者,如明代杜堇、陳洪綬。
序
中國古典小說,當數《水滸》與繪畫最投緣。早在南宋,就有繪畫名家李嵩、龔開傳寫「宋江三十六人」之作。畫今已失傳,而龔氏所撰書贊尚存,始自呼保義宋江,終於撲天雕李應,人各一贊,義兼美惡。施耐庵作《水滸》,以三十六人為天罡,人物名號多因之而小有異;又添七十二地煞,遂成一百零八之數。當然,《水滸》的創作,還多少受益於宋元民間口耳相傳的宋江等人故事,以及相關題材的話本、雜劇。但自《水滸》問世,此題材的一切藝術形式的再創造,均以施氏小說為藍本。於是,畫師刻工大展身手,水滸畫譜、插圖版本層出不窮,僅明、清兩代就不下十種。又有以白描水滸人物而為畫界注目者,如明代杜堇、陳洪綬。杜作水滸圖贊,二人一圖,略補背景,形象古拙可玩,唯嫌多所雷同。老蓮水滸葉子,造型趨於誇張,有寓精神於形容之趣致,惜僅寫就四十人物。
當代畫壇,不乏繪寫水滸的好手佳品。而以國畫彩繪語言完整演繹《水滸》,並成功塑一百零八將栩栩如生藝術形象,為廣大讀者所認可,為同道所贊嘆者,無疑當推戴敦邦為第一人。
繪畫古典文學作品中的人物,難在既須准確把握原著精神內涵,又須留意種種細節。戴先生深諳此中關紐,畫先必潛心閱讀原著及相關資料,每有感悟,隨手錄下,所作筆記可數冊。唯其如此,無論描畫紅樓人物陰柔美質,抑或刻畫水滸人物陽剛氣概,他總能得之於心,應之於手,揮毫落墨,若有神助,既精妙傳示出原著旨趣情韻,又自出機杼,磊落展現戴氏獨家風骨。
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戴先生或以白描,或以彩墨,數度創繪水滸人物,廣受繪畫、影視、收藏諸界珍視高評。呈於讀者面前的這部畫集,是他最新傑作,也可說是凝聚着他多年來對於這一題材創作心得的總結之作。這里,擬從本書一百零八幀彩墨丹青中拈出數例,看他如何用那極富創造性的通靈畫筆,激活人物形象,並對蘊藏其間的豐富內涵作淋漓詮釋的。
畫人尤貴傳神。比如畫林沖、楊志、呼延灼,戴先生着意表現的,不在於他們超群逸倫的身手武藝,而是他們的精神世界。以林沖風雪夜奔態勢,揭示其於峨瞼世路的怨怒之心、隱忍內衷。藉楊志曲背佇立寒風,抱刀欲賣情狀,概括其有志難伸,一生偃蹇的命運。寫呼延灼手拄雙鞭,猶伏櫪老驥而不得報國之門,透出其一腔無奈與迷惘。即此三人藝術形象,已可大致涵蓋被逼上梁山的意旨,以及眾多水滸英雄殊途同歸的悲劇性結局。
……
當代畫壇,不乏繪寫水滸的好手佳品。而以國畫彩繪語言完整演繹《水滸》,並成功塑一百零八將栩栩如生藝術形象,為廣大讀者所認可,為同道所贊嘆者,無疑當推戴敦邦為第一人。
繪畫古典文學作品中的人物,難在既須准確把握原著精神內涵,又須留意種種細節。戴先生深諳此中關紐,畫先必潛心閱讀原著及相關資料,每有感悟,隨手錄下,所作筆記可數冊。唯其如此,無論描畫紅樓人物陰柔美質,抑或刻畫水滸人物陽剛氣概,他總能得之於心,應之於手,揮毫落墨,若有神助,既精妙傳示出原著旨趣情韻,又自出機杼,磊落展現戴氏獨家風骨。
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戴先生或以白描,或以彩墨,數度創繪水滸人物,廣受繪畫、影視、收藏諸界珍視高評。呈於讀者面前的這部畫集,是他最新傑作,也可說是凝聚着他多年來對於這一題材創作心得的總結之作。這里,擬從本書一百零八幀彩墨丹青中拈出數例,看他如何用那極富創造性的通靈畫筆,激活人物形象,並對蘊藏其間的豐富內涵作淋漓詮釋的。
畫人尤貴傳神。比如畫林沖、楊志、呼延灼,戴先生着意表現的,不在於他們超群逸倫的身手武藝,而是他們的精神世界。以林沖風雪夜奔態勢,揭示其於峨瞼世路的怨怒之心、隱忍內衷。藉楊志曲背佇立寒風,抱刀欲賣情狀,概括其有志難伸,一生偃蹇的命運。寫呼延灼手拄雙鞭,猶伏櫪老驥而不得報國之門,透出其一腔無奈與迷惘。即此三人藝術形象,已可大致涵蓋被逼上梁山的意旨,以及眾多水滸英雄殊途同歸的悲劇性結局。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