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補償機制:市場與政府的作用

生態補償機制:市場與政府的作用
定價:234
NT $ 204
 

內容簡介

該書圍繞政府和市場在生態補償中的作用,探討了三個政策主題,展示了五個案例研究成果。三個政策主題是:農業政策對生態補償和土地利用的影響,全球化和國際環境公約對生態補償的影響,以及流域森林生態效益被償。五個案例研究分別在浙江的金華江流域,雲南的蘇帕河流域和小寨子流域,江西的梅江流域,以及湖南的汩羅江流域。研究認為,在中國流域生態被償中,政府目前在起著主導的作用,市場將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但需要政府為市場發揮作用創造條件。該書對以下讀者有重要參考價值:生態被償研究者、生態被償政策制定者、生態被償實踐者,以及關心生態補償的環境、生態、經濟和公共管理等專業的研究人員。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中國流域生態補償:政府主導與市場力量
一 中國生態建設、生態補償的概述
二 全球化對中國生態流域服務付費的影響
三 中國農業政策對生態服務補償的影響
四 中國流域生態環境服務付費的現狀分析
五 生態流域補償市場支付的前景及建議
第二章 中國農業政策對生態服務補償的影響
一 前言
二 中國農業發展的簡要回顧
三 中國不同階段的農業政策
四 相關涉農政策對生態服務補償的影響
五 未來農業政策的走向
六 結論
參考文獻
第三章 中國流域森林生態環境服務付費的現狀評估和制度經濟學分析
一 前言
二 史無前例的中國生態環境建設
三 流域森林生態環境服務交易的理論及其理論分析框架
四 中國流域森林生態環境服務付費的法律框架和交易方式介紹
五 結 語
第四章 全球化對中國土地利用與管理及流域森林生態環境服務付費的影響
一 前言
二 中國面臨的全球化浪潮
三 入世、多哈回合及相關國際環境公約對中國農村土地利用與管理的影響
四 加入WTO、多哈回合和國際環境公約對中國流域森林生態服務付費的影響
五 結語
第五章 中國流域生態服務補償研究——以金華江流域為例
一 前言
二 流域生態服務補償綜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案例區特征
五 金華江流域的補償機制
六 分析
七 結論、經驗及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附 表
第六章 蘇帕河流域生態補償市場化可行性研究報告
一 前言
二 流域概況
三 政策回顧
四 土地利用與農戶生計分析
五 該流域的生態補償市場化機制探索
六 可行性分析及可能的市場化機制
七 結論與建議
致謝
參考文獻
第七章 以市場為導向的方法:中國湖南汨羅流域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案例研究
一 森林生態效益補償介紹
二 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項目(FECP)
三 研究成果
四 湖南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研究發現
參考文獻
第八章 以水土保持為目的的發展合同:中國江西省寧都縣梅江
流域環境和發展的雙贏機會
一 前言
二 研究方法
三 有發展合同的水土保持
四 利益相關群體分析
五 影響評估
六 可以借鑒的啟示
第九章 尺度問題——小寨子河的流域補償
一 前言
二 中國及中國雲南省的流域補償
三 小寨子河流域
四 擺菜村、金雞村和羅寨村的土地利用變化
五 小寨子河流域的流域補償
六 結論
參考文獻
附 表 中國流域生態補償案例
 

中國開展監測的重要河流約1300條,這些河流在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原因以及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相當一部分河流面臨著水量日趨減少、水質日益惡化、河流污染事故頻繁發生的嚴重形勢。據有關部門2004年對1300條河流監測的結果,水體水質為一類至五類和劣五類的分別占這些河流總長度的6.3%、27.2%、25.9%、12.8%、6.0%和21.8%,其中四類、五類和劣五類的河流水體水質長度共約占40%,可見中國河流環境污染是十分嚴重的,加上中國又是一個缺水的國家,因此,加強河流水質、水量及其生態系統的保護,並防止發生流域重大污染事件,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和身體健康是全國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見,制定流域生態系統服務補償政策和建立補償體制也是建立生態補償體制的首要任務。

一 建立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三大基礎

1.政治基石出

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對環境質量目標要求的提高,加強環境保護,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特別是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溫家寶總理在2006年4月17日召開的「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指示:「要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誰排污誰付費』的原則,完善生態補償政策,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並強凋「要切實保護水源地」,「要加大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消除環境安全因隱患,防止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件」。

中央的一系列文件,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划綱要》、《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和《國務院2006年工作要點》等都明確地提出了要「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或「抓緊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重要任務。如要求,「要完善生態補償政策,盡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中央和地方財政轉移支付應考慮生態補償因素,國家和地方可分別開展生態補償試點」。並具體提出了「建立健全有利於環境保護的價格、稅收、信貸、貿易、土地和政府采購等政策體系,對市場調節的價格也要進行有利於環保的指導和監管」等重點領域的環境經濟政策。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講話和一系列文件關於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要求,充分反映了中央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要求盡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特別是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政治意願。

2.社會基礎

近些年來,群眾來信、來訪,反映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特別是水環境污染事件,要求賠償的次數逐年增多。2005年,國家環保總局接到反映環境問題的來信3242件、來訪458批次,分別比2004年增加431件和38批次,其中因水污染破壞損失上訪的批次占最大的比例。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