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十世紀初葉,李唐花落,武人稱雄,天下陷入紛爭。後蜀主孟昶踞西南一隅,在位三十一載,然常人難以述其政要,卻因了一樁雅事而使其頗有聲名。這便是新春之際,昶親自命筆,題[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喜慶聯語於學士幸寅遜寢門之[桃符板]。此事被清人梁章鉅寫人《對聯叢話》中,昶成了於春科有文獻可查的第一人,因而也便獲得了[春聯之祖]的美譽。仔細琢磨,這倒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楹聯形式的獨特之美讓明清書法尤為芬芳,明清書法的無限魅力使楹聯藝術愈加燦爛,明清楹聯像[晉人寫經]、[北朝摩崖]一樣已成為中華文化史中一個固定的概念。那麽,二者的攜手誰該感謝誰呢?或許該是惺惺相惜吧。當然,這種珠聯璧合、相映生輝的雙贏局面作為後人是非常願意看到的。
孫寶林,1939年生於河南西平,1960年畢業於西安美專,親灸於劉文西、鄭乃教授,得益「長安畫派」浸潤。 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工筆花鳥畫家,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煤礦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出版有《孫寶林畫集》、《中國現代書畫名家孫寶林》。
多幅作品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煤礦美術展覽,獲獎或被收藏;曾北京、西安舉辦個展或聯展3次;作品和簡介被《中國美術家》第七種典書收錄;美國、波蘭、新加坡等國收藏作品6件。 酷愛書法藝術,「瘦金書」頗具功力,與工筆花鳥畫融合,藝術效果更顯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