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之重孫女愛琳娜•波羅從「哥倫布」定位本書:「哥倫布就是閱讀了《行紀》之后,才產生從另一個方向尋找去中國施行的路線的計划,使用的第一張地圖就是根據《行紀》的描述繪制的。」
韋爾斯《世界史綱》從文學角度評本書:「……歐洲的文學,尤其是15世紀歐洲的傳奇,充滿着馬可波羅的故事里的名字,如契丹、汗八里之類。」又說:「……這些描寫最初是引起了整個歐洲的懷疑,接着是激起了整個歐洲的想象力。」
梅斯菲德以「創造」評本書:「他在歐洲人的心目中,創造了亞洲。」
美國史學家吉萊斯皮(J.E.Gillespie)之《地理發現史》以「巨大價值」評本書:「波羅對亞洲東海岸的描述,對於清除去遠東的海防上的許多困難,有巨大價值。」
蘇聯史家馬吉多維奇《地理發現史綱》以「遐想」評本書:「他向歐洲人報道了有7448個香料島的南中國海。這些香料島引起的歐洲人的遐想,不亞於令人驚奇的中國財富引起的遐想。」
本書可供中西文化交流史之研究家或愛好者,中意文化交流史之研究家或愛好者,游記之研究家或愛好者,蒙元文化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大國興衰」之研究家或愛好者,獵奇者或失眠者,大中小學生……
序
馬可波羅書的中文澤本,我所見的有兩本。初澤本是馬兒斯登(Marsden)本,審其譯文,可以說是一種翻譯匠的事業,而不是一種考據家的成績。后譯本是玉耳戈爾迭(H.Yule—H.Cordier)本,譯文雖然小有舛誤,譯A*b注亦頗多附會牽合。然而比較舊譯,可以說是后來居上。惟原書凡四卷,此本僅譯第一卷之強半,迄今尚未續成全帙。
馬可波羅書各種文字的版本,無慮數十種,戈爾迭在他的《馬可波羅紀念書》中業已詳細臚列,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原寫本,如頗節本之類是;一類改訂本,如刺木學(Ramusio)本之類是;一類合訂本,如玉耳本之類是。版本既多,各有短長,很難於中加以取舍。不過我以為能將各重要版本的寫法裒輯校勘,詳加注釋,其余似可不成問題。
我近來很想縮小研究范圍,專在元史一方面搜集材料,所以大膽地譯了一部多桑書。馬可波羅書也是參證元史的一部重要載籍,舊譯本中既無完本善本,我也想將其轉為華言。相傳此書是初用法文寫成,而現存之諸法文本所用的文體,幾盡是舊文體,很難暢讀。本書注者沙海昂既將頗節(Pauthier)本轉為新文體,而出版時又在一九二四年至二八年問,可以說是一部比較新的版本。除開別奈代脫(Benedetto)本晚出(亦在一九二八年出版)沙氏未能參考外,他參考的重要版本為數不少。這是我翻譯此本的重要理由。
沙海昂原法國籍,清末國籍法頒布,首先歸化中國,入民國任交通部技正有年,是一鐵道專家,於公余之暇從事考據。這部注釋可以說是一種好事者(amateur)的成績。也不是一種純粹考據家的作品,所以也免不了若干舛誤,而於材料亦昧於鑒別。可是現在的漢學名家,是決不肯犧牲許多年的光陰,來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業的。本書敘言開始引證烈繆薩(A.Remusat)的一段話,就是使人望而卻步的一個大原因。既然不能求各方面的專門家通力合作,一個人學識無論如何淵博,終歸要出漏洞的。伯希和對於此書雖然頗多指摘(參看《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然而要知道,「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況且沙氏的成績不能說毫無優點。他將頗節本革新,使人能通其瀆,又將各方面的注釋采摭其繁,雖然不免有珠玉沙礫雜陳之病,可能輯諸注釋家眾說之長,使后來研究的人檢尋便利,這是他本所未有的。
此書既然有些缺點,所以我的譯本取其所長,棄其所短。好的注釋一概轉錄,牽合附會之文則不惜刪削。刪削的大致以第五十九章以后為多。我原來計算第一卷的譯文有十二萬字,后經我刪削者有六分之一,但僅限於不得不刪的文字。此外只須其微有裨於考證,雖所引的是《辭源》之文,仍予采錄。此外我仍用前譯多桑書的譯法,凡地名、人名有舊譯者,盡先采用,考訂未審者則錄其對音。
沙氏沿襲頗節的錯誤,仍以馬可波羅是元代樞密副使孛羅,致使華文譯本有以孛羅為本書標題者。伯希和對此辯之甚詳。我以為不用多說,僅據《元史》本紀之文,已足明此種考訂之偽。考《元史》,至元七年以御史中丞孛羅兼大司農卿,至元十二年以大司農御史中丞孛羅為御史大夫,至元十四年以大司農御史大夫宣慰使兼領侍儀司事孛羅為樞密副使,記載此孛羅拜官始末甚詳,則不得為至元九年初至上都之波羅,彰彰明矣。義考程鉅夫《雪樓集·拂林忠獻王神道碑》及剌失德丁書,至元二十一年偕愛薛奉使至宗王阿魯渾所,后留波斯不歸中國者,應亦為同一孛羅,亦與此波羅毫不相涉。所以我名其人曰馬可波羅,而不名之日馬哥孛羅。
現在馬可波羅書的威權,當首數伯希和。戈爾迭從前撰玉耳本補注時,曾大得伯希和之助。沙氏注此本時,可惜有若干篇伯希和的考訂文寧未曾見着。讀此書者必須取伯希和諸文參看。第一卷校勘既畢,特志數語於端。
馬可波羅書各種文字的版本,無慮數十種,戈爾迭在他的《馬可波羅紀念書》中業已詳細臚列,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原寫本,如頗節本之類是;一類改訂本,如刺木學(Ramusio)本之類是;一類合訂本,如玉耳本之類是。版本既多,各有短長,很難於中加以取舍。不過我以為能將各重要版本的寫法裒輯校勘,詳加注釋,其余似可不成問題。
我近來很想縮小研究范圍,專在元史一方面搜集材料,所以大膽地譯了一部多桑書。馬可波羅書也是參證元史的一部重要載籍,舊譯本中既無完本善本,我也想將其轉為華言。相傳此書是初用法文寫成,而現存之諸法文本所用的文體,幾盡是舊文體,很難暢讀。本書注者沙海昂既將頗節(Pauthier)本轉為新文體,而出版時又在一九二四年至二八年問,可以說是一部比較新的版本。除開別奈代脫(Benedetto)本晚出(亦在一九二八年出版)沙氏未能參考外,他參考的重要版本為數不少。這是我翻譯此本的重要理由。
沙海昂原法國籍,清末國籍法頒布,首先歸化中國,入民國任交通部技正有年,是一鐵道專家,於公余之暇從事考據。這部注釋可以說是一種好事者(amateur)的成績。也不是一種純粹考據家的作品,所以也免不了若干舛誤,而於材料亦昧於鑒別。可是現在的漢學名家,是決不肯犧牲許多年的光陰,來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業的。本書敘言開始引證烈繆薩(A.Remusat)的一段話,就是使人望而卻步的一個大原因。既然不能求各方面的專門家通力合作,一個人學識無論如何淵博,終歸要出漏洞的。伯希和對於此書雖然頗多指摘(參看《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然而要知道,「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況且沙氏的成績不能說毫無優點。他將頗節本革新,使人能通其瀆,又將各方面的注釋采摭其繁,雖然不免有珠玉沙礫雜陳之病,可能輯諸注釋家眾說之長,使后來研究的人檢尋便利,這是他本所未有的。
此書既然有些缺點,所以我的譯本取其所長,棄其所短。好的注釋一概轉錄,牽合附會之文則不惜刪削。刪削的大致以第五十九章以后為多。我原來計算第一卷的譯文有十二萬字,后經我刪削者有六分之一,但僅限於不得不刪的文字。此外只須其微有裨於考證,雖所引的是《辭源》之文,仍予采錄。此外我仍用前譯多桑書的譯法,凡地名、人名有舊譯者,盡先采用,考訂未審者則錄其對音。
沙氏沿襲頗節的錯誤,仍以馬可波羅是元代樞密副使孛羅,致使華文譯本有以孛羅為本書標題者。伯希和對此辯之甚詳。我以為不用多說,僅據《元史》本紀之文,已足明此種考訂之偽。考《元史》,至元七年以御史中丞孛羅兼大司農卿,至元十二年以大司農御史中丞孛羅為御史大夫,至元十四年以大司農御史大夫宣慰使兼領侍儀司事孛羅為樞密副使,記載此孛羅拜官始末甚詳,則不得為至元九年初至上都之波羅,彰彰明矣。義考程鉅夫《雪樓集·拂林忠獻王神道碑》及剌失德丁書,至元二十一年偕愛薛奉使至宗王阿魯渾所,后留波斯不歸中國者,應亦為同一孛羅,亦與此波羅毫不相涉。所以我名其人曰馬可波羅,而不名之日馬哥孛羅。
現在馬可波羅書的威權,當首數伯希和。戈爾迭從前撰玉耳本補注時,曾大得伯希和之助。沙氏注此本時,可惜有若干篇伯希和的考訂文寧未曾見着。讀此書者必須取伯希和諸文參看。第一卷校勘既畢,特志數語於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