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景山對穴

呂景山對穴
定價:168
NT $ 146
  • 作者:@@呂玉娥 @等@編/著
  •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9101506
  • ISBN13:9787509101506
  • 裝訂:358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次版
 

內容簡介

著名中醫呂景山教授博采歷代醫家穴位配伍經驗,經幾十年潛心研究和臨床摸索,總結出一套針灸對穴治病的理論與方法,獲得顯著的臨床效果。本書在第1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共收集呂氏對穴245組,按穴位治療功能分為23類。每組對穴均有穴名由來演繹,單穴功能闡述,伍用功效辨析,主治病症介紹,針灸方法詳解,古今治驗詮釋。巧妙用穴位之間的陰陽、臟腑、表里、開合、升降等辯證關系,達到理想的臨床應用效果。

本書內容新穎,組方簡便,圖文並茂,實用性強,是學習經絡穴位和掌握針灸技巧很有特色的參考書,日本、韓國已譯為本國文字的出版發行。適於各級臨床醫護人員、基層衛生人員、醫學院校師生和廣大針灸愛好者學習參考。
 

目錄

第一章 啟閉醒腦開竅類
第二章 疏風解表清熱類
第三章 袪風止癢類
第四章 和表里調氣血疏肝膽類
第五章 清熱解毒消腫類
第六章 清熱明目類
第七章 通竅亮音益聰類
第八章 止咳平喘類
第九章 清熱涼血止血類
第十章 清熱利濕退黃類
第十一章 醒碑開胃增食類
第十二章 調整胃腸止瀉通便類
第十三章 調和腸胃理氣止痛類
第十四章 開胸順氣利膈暢中類
第十五章 強心止痛類
第十六章 寧心安神類
第十七章 鎮靜驚抗癲癎類
第十八章 平肝息風通絡止痛類
第十九章 利尿消腫類
第二十章 固精止帶攝尿類
第二十一章 舒筋活絡袪風止痛類
第二十二章 散結消瘰類
第二十三章 婦人雜病類
病症索引
腧穴索引
 

針灸是中國醫藥學偉大寶庫重要組成部分。遠在公元6、7世紀,就傳到了朝鮮、日本,16世紀末,又傳到了東歐,到目前為止,幾乎傳遍了全球。由於這門科學具有治病范圍廣、療效迅速、使用方便、無副作用諸特點,愈來愈受到世界各階層人士的信賴,並有不少學者從事這門學科的研究工作,力爭使其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醫的精髓,即是辨證施治。針灸也不例外,中醫各科(內科、婦科、兒科等)為理、法、方、藥;針灸為理、法、方、術。如果離開了這個原則,勢必成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對症療法」,要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不斷提高醫療水平,探明其治療規律,是不堪設想的。

景山同志為北京中醫學院首屆畢業生。在學之時,曾為我的助手,後又侍診於施今墨先生,他學習勤奮,刻苦鑽研,對《施今墨對藥》之奧妙頗有心悟,在施師學術思想啟發下,觸類旁通,其運用針灸於臨床實踐,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經潛心研究,把針灸腧穴配伍的經驗編著成冊,定名為《呂景山對穴》。
「對穴」之說,古未立論,僅於各家醫籍中載有片言只語,景山同志之作,是個大膽的嘗試,為振興中醫事業,為保持我國針灸醫術的世界領先地位,起到了添磚加瓦作用,特為之序。

祝諶予

1999年初於北京協和醫院

序二

針灸治療是通過一定的腧穴來進行的。用穴與用中藥同理,都要根據復雜變化的病情,並在中醫理論尤其是經絡學說的指導下辨證立法,選穴處方。如果說藥物治療由單味藥發展到群藥,進而產生方劑學是藥物治療一大提高的話,那麽,由單穴治療發展到雙宋,進而形成一套系統的配伍原則和方法,則是針灸治療學上的一大躍進。只有通過穴位間的配伍,才能適應多種復雜的病證,才能更好地協同,發揮穴位的性能以增強療效。

古人對穴位的配伍相當講究,既有嚴格的法度,又有靈活的應用。「對穴」即是針灸臨床中所習用的一種配伍形式。早在《內經》一書中就有不少有關的記載,如同肢本經配穴的魚際、太潘治療肺心痛;同肢表里經配穴的涌泉、昆侖治療陰痹;腹背俞募配穴的日月、膽俞治療膽虛等等。用穴貴在精疏。《靈樞·官能篇》曰:「先得其道,稀而疏之。」「對穴」的應用,正是在「先得其道」、精通腧穴的主治性能基礎上,根據客觀病情而精簡取穴的。非此則不能達到「稀而疏之」、效專力宏之目的。

景山醫師,早年以優秀成績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其後勤於臨床,精於研索,持之以恆,未始稍懈。臨證時多針藥並施,每獲良效。《呂景山對穴》一書即其發岐黃之秘,滯令人之新的多年勞動成果。它的出版為我們提供了一部針灸臨床配穴的專著,對針灸處方的研究也很有參考價值。謹此表示衷心的祝賀。

楊甲三

2000年1月16日於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序三
呂景山,我的學長。針灸走向世界的潮流,把我們從山西、上海推到一起。1964年,為給援外醫療隊儲備人才,國家衛生部委行強化訓練。我和景山為此相處近1年。景山長我二三歲,待人處事較我沉穩,臨床診療比我經驗多。他努力繼承傳統經驗和追求學術創新的治學精神,給了我積極的影響。我們都懷念這一段學習生活,珍惜在那時凝成的友誼,也深切感謝授課和指導臨床的教師程莘農、楊甲三、賀普仁、陳佑邦、謝兆豐、姜揖君、肖友三和周汶等先生。

光陰荏苒,37年如白駒過隙,我倆從風華正茂的「新秀」變成滿頭染霜的老學人,逐漸淡出於針灸學術界的主流舞台。但是,壯心未已的景山,仍手不釋卷,執著於「對穴」研究。令人欣慰的是,他的後輩已成長起來,成為新一茬針灸學人。今年8月,我赴太原出席為紀念《中國針灸》雜志創刊20周年而舉辦的「回顧與展望——新世紀針灸發展研討會」,很高興地見到山西省針灸研究所並邀我為該書作序。基於上述背景,我怎能推辭!況且,我早就贊賞景山的研究工作。1999年,為紀念新中國成立50周年,福建科技出版社推出《中國中醫藥50年》,在此書「針灸學」章中,我專門對景山的「對穴」研究作了介紹:「呂景山將臨床常用腧穴的配伍經驗進行整理,出版《針灸對穴臨床經驗集》。該書收集對穴223對,著重論述兩個腧穴配伍的相輔相成、相反相成、開闔相濟、動靜相隨和升降相承等作用。『對穴』之說,古未立論,僅見各家醫籍零星記載。針灸對穴經驗的歸納是一個嘗試,對臨床治療具有良好的指導作用。」如今,女承父業,呂玉娥醫師在《經驗集》基礎上,將其父多年研究對穴之心得,進一步整理、擴充,以發展對穴經驗。它讓我看到新的希望。

從《針灸對穴臨床經驗集》問世,上溯至此前不久的呂氏菱《施今墨對藥》不難追尋到景山對穴學術發展的脈絡。在這個領域的探索中,他明顯地受到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先生學術思想的熏陶和啟迪。在1961年畢業學習時,經其師祝諶予教授(北京中醫學院首任教務長、施老之婿)的力薦,他得以侍診於施先生左右,聆聽教導,總結施老應用對藥的豐富經驗。隨後他邊讀書邊臨證,理論聯系實際,不斷積累經驗,歷經多年提煉,終於完成《施今墨對藥》一書,這為他研究對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肥沃的學術土壤提供的機遇,加之個人悟性和持之以恆的刻苦鑽研,造就了呂景山。這對當今針灸界局部地存在的期望一蹴而就的浮躁學風,不啻為一種有益的誡示。

顯然,對穴之「對」者,具有兩個涵義,其一乃成雙、配對之謂,這是形式,是外在表現;其二寓「互相」之意。這是關鍵,是裨所在。它揭示了對穴組成,絕非隨意的簡單的「拼盤作業」,而是基於相配兩穴性能上「相輔相成、相反相成、開闔相濟、動靜相隨和升降相承」的有機聯系。這提示,以成雙形式表現的穴位配伍,未必就是對穴。只有當它們符合上述條件時,才能被視為對穴,正如俞募、原絡和八脈配穴等所提供的傳統規模那樣。對穴治療作用也非配對兩穴機械的相加或相減,這正是「成」、「濟」、「隨」和「承」所達到的效果。

對穴組合所依據的兩穴間的相互關系,是以長期臨床觀察、經驗積累而提煉出的穴位性能為基礎的。本人以為,對於穴位功能更深刻的了解和表述,應逐步過渡到以臨床和實驗觀察相結合研究的科學結論為基礎。現代研究任務之一,就是要探討不同組合的對穴被同時刺灸時,兩穴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和原理。

實驗(不僅動物實驗)是比臨床觀察更為深刻的研究行為,更高一級的科學研究方法。只有深刻把握了上述規律和原理,對穴組合及其研究才會更為深刻和系統。江山代有新人出,各領風騷幾十年。這個艱巨的任務將主要由呂玉娥們及其後的針灸學人去完成。我有信心地期待這一目標的逐步實現。

針灸學是一門基礎和臨床相結合的學科,要研究一系列針灸疚發生發展相關因素的相互關系。因為制約針灸疚的諸多因素,構成了許多關系問題,如針灸疚與人體反應性(包括陰陽虛實狀態、個體心理素質差異)、穴位特異性、針灸術式(包括刺灸時用的藥物,其他還如經絡現象與經絡氣血、腧穴結構與功能、穴位病理反應點與人體生理病理狀態等,闡明這些關系,有助於不斷改進針灸療法,提高療效。本人以為,從這一視角考察,似可把針灸學視為「針灸關系學」。

對穴是針灸治療配穴方法之一,但《呂景山對穴》視角獨特,言人之所未言,填補了腧穴配伍文獻的一個空白,豐富了針灸穴位處方學的內容,同時也提出諸多留待探索的課題。此書將由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象征著對穴學術星火傳遞新的一棒已交給了呂玉娥,願她繼續求索,努力奮進,期望中醫·針灸學術與時俱進,人才輩出,一代更比一代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