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科學發展報告

2007科學發展報告
定價:492
NT $ 428
  • 作者:中國科學院/編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030186044
  • ISBN13:9787030186041
  • 裝訂:338頁 / 23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科學院發布的年度系列報告《科學發展報告》的第十本,旨在綜述2006年度世界科學進展與發展趨勢,評述科學前沿與重大科學問題,報道我國科學家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介紹科學在我國實施「科教興國」與「可持續發展」兩大戰略中所起的作用,並向國家提出有關中國科學發展戰略和政策的建議,特別是向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會議提供科學發展的背景材料,為高層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本書可供各級管理人員、科技人員、高校師生閱讀和參考。
 

目錄

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建設創新型國家(代序)
前言
第一章 建設創新型國家
1.1 關於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幾個重要問題
1.2 我國完全有條件走創新型國家的發展道路
1.3 貫徹科學發展觀,完善科學基金制,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1.4 2006年世界科技發展綜述
第二章 科學前沿
2.1 2005.9~2006.8 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前沿的熱門課題
2.2 銀河系磁場的研究
2.3 冷原子物理及其應用
2.4 定向納米磁體及其在信息領域的應用
2.5 結構基因組學的影響、進展與期待
2.6 真核細胞核膜重建(裝配)研究的新進展
2.7 危險因素與心肌梗死的關系——52個國家的病例對照研究
第三章 2006年諾貝爾科學獎評述
3.1 宇宙論邁向精密科學的里程碑——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評述
3.2 認識真核生物細胞內使基因轉錄的蛋白質分子機器 ——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評述
3.3 非編碼基因的功能、調控與雙色網絡——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評述
第四章 2006年中國科學家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工作
4.1 宇宙射線的各向異性及其圍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證據
4.2 地球空間磁層亞暴物理過程研究的新突破
4.3 單光子量子態遠程克隆的實驗實現
4.4 直接合成三元硼碳氮化合物單壁納米管
4.5 氟加氫化學反應中的動力學共振現象
4.6 手性離子液:新型高效的手性有機小分子催化劑
4.7 植物響應低鉀脅迫及鉀營養高效的分子調控網絡機制研究
4.8 果蠅對兩種圖形參數記憶的精確定位
4.9 核糖核酸指導的假尿嘧啶合成酶晶體結構
4.10 阿爾茨海默病致病的新機制
4.11 動物世界伊甸園的探秘
第五章 公眾關注的科學熱點
5.1 太陽系新行星定義
5.2 歐洲航天器「SMART-1」探月和撞月
5.3 地震預測現狀與前景
5.4 青藏鐵路的科技難題
5.5 我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5.6 加強野生動物疾病研究和管理,保護人類和野生動物健康
5.7 中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六章 科技戰略與政策
6.1 企業創新能力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關鍵——關於《〈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划綱要(2006~2020)〉若干配套政策》的思考
6.2 實施自主創新戰略,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划》解讀
6.3 中國科學院中長期發展的戰略考慮
6.4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2006~2011年戰略規划
6.5 建設一個創新友好的歐洲——歐盟構建新的創新戰略框架
6.6 國外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關注與評價
第七章 中國科學發展概況
7.1 2006年科技部基礎研究相關工作進展
7.2 200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獎勵情況綜述
7.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6年度資助情況
7.4 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
7.5 中國科研影響力的國際比較——基於ESI科學指標分析
7.6 2005年SCI收錄我國論文與被引用情況分析
第八章 科學家建議
8.1 我國物理學與其他科學交叉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8.2 建設微電子強國的建議
8.3 我國城鄉飲水安全的現狀與對策建議
8.4 我國節能情況調研和對策建議
8.5 關於我國中西醫結合醫學發展的若干問題和建
8.6 關於我國艾滋病疫苗研發策略的建議
8.7 發揮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作用,減少化學氮肥用量
8.8 加強物質結構研究設備科學技術平台建設
8.9 關於基礎科學教育與人才培養的建議
附錄
附錄一:2006年中國與世界十大科技進展
附錄二:香山科學會議2006年學術討論會一覽表
 

在2006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事關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又一重大戰略決策,是未來15年我國科技界的首要任務,也是全黨、全國必須共同努力的國家發展目標。

一、歷史的啟迪

(一)科學技術的革命性作用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特別是近代科學和工業革命發生以來,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創新活動將社會生產力和人類文明不斷推進到新的階段,引起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社會結構的變革。胡錦濤`總書記強調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革命性力量」高度概括了科學技術的本質及其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創新推動人類進入工業社會。18世紀以來,英國開始了以蒸汽機、紡織機的發明和工廠大生產方式為特征的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飛躍,並崛起為工業強國。18世紀末,尚處於歐洲落后地位的德國,以創辦集科研與教學為一體的研究型大學、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突破口,在19世紀中葉拉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序幕,並且在19世紀后半葉和⒛世紀初成為世界科學技術的中心和世界工業強國之一。19世紀末,美國通過鼓勵創造發明、支持大學研究、扶持企業技術研發,逐漸成為世界工業化強國:⒛世紀兩次大戰后,美國取代英國和德國成為世界工業化水平最高、綜合國力最強的工業化國家。從人類進入工業社會的歷史可見,依靠科學技術創新,實現工業化、現代化、成為工業強國,是工業化國家發展的普遍規律。

科技創新引領人類走向知識經濟。冷戰結束后,美國加快了信意、、逞信、精密儀器等軍用高技術的民用化,大力支持信`息、網絡、基因、納米等新技術的發展,加速經濟結構調整,引領了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率先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美、法、德等國也通過加快科技進步: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緊隨其后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日本在經過長達⒛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經濟總量成為世界第二之后,投入巨資先后啟動了三期科技創新計划,加速其進入知識經濟的步伐。從工業化國家進入知識經濟的歷程可見,科技創新在當代社會和未來發展中已占據主導地位。正像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的,「知識經濟和創新意識對我們至關重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