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地方政府間競爭

當代中國地方政府間競爭
定價:150
NT $ 131
  • 作者:劉亞平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2305071
  • ISBN13:9787802305076
  • 裝訂:311頁 /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社會轉型過程中,我國地方政府間競爭越來越趨白熱化,它一方面促進了地方政府不斷地發展經濟,推進了市場化進程;另一方面,由於缺乏相應的制度規范,地方政府尋求自我發展空間的努力往往導致兩敗俱傷。本書從退出選擇的視角對地方政府間競爭進行分析探討,區分出政治和市場兩個維度的地方政府間競爭:前者表現為地方政府爭奪由中央所控制的稀缺資源;後者表現為地方政府爭奪由社會大眾如居民、企業控制的稀缺資源。當前我國地方政府間競爭的特殊之處在於,大眾尤其是資本所有者的退出選擇被引入到地方政府間競爭中來。但是,中央政府的退出選擇在地方政府間競爭中仍然至為重要,它最終決定著地方政府在競爭中的勝負。

從退出選擇的視角,我們既能看到單一制與聯邦制下地方政府間競爭的共性,又能看到當代中國地方政府間競爭的獨特之處。地方政府間競爭並不必然以聯邦制為基本前提,但分權化改革後中央與地方之間權力格局的變化確實改變了地方政府間競爭的規則和方式。同時,本書力圖從動態和靜態兩方面把握地方政府間競爭在當代展示出的特征,動態的分析幫助我們從整體上把握觀察對象,而靜態的分析則重點考察動態過程中的關鍵點,動態研究與靜態研究相結合有助於形成對研究對象全面和重點的理解。現有的對地方政府間競爭的研究往往局限於某一學科領域,本書力圖突破這一局限性,大膽借鑒和融合了經濟學、管理學、政治學、社會生物學等相關研究成果,但是,又始終保持著行政管理學者的關懷,注重政府組織與企業組織的區別、政府間競爭與市場間競爭的差異,以及受上級政府管轄、處於特定制度框架下的地方政府與作為單純生物個體的人之間的差異,從地方政府在競爭之中的彼此關系及其互動的角度來分析和理解現有制度環境對地方政府間競爭行為的影響。

當代中國地方政府間競爭摘要本書力圖廓清目前存在的種種對地方政府間競爭的誤讀,提出,所謂地方政府間惡性競爭,是指地方政府能夠通過樹立壁壘、干預市場,以及將競爭壓力轉嫁給流動性較弱的要素等策略而令市場維度的競爭無法延續下去或以政治維度取代市場維度競爭情形下的競爭。地方政府之間的有效合作必須通過地方政府的差異化競爭,從而形成和構建本地獨特的競爭優勢才能達成。只有通過規范競爭而不是消除競爭,從制度上阻礙地方政府規避競爭壓力的行為,才能使地方政府間關系走向「偉大的共謀」而不是兩敗俱傷。因此,本書嘗試為地方政府管理者提供一個走向合作的思路。由於突出了大眾退出選擇在地方政府間競爭中的重要地位,本書認為規范當前我國地方政府間競爭需要跳出集權—分權的簡單對立而引入一個新的變量——社會,希望為我國公民社會的培育和完善提供一個有益的理論支點。對於關注地方政府職能轉變的實踐者和研究者而言,本書的研究也會對他們有所裨益。

全書的基本內容分為六個部分。第一章闡述本研究的背景、問題與意義,對相關研究文獻進行梳理與評估,說明本書的研究視角、研究方法和論文框架。第二章通過對中央政府退出選擇下的地方政府間競爭和大眾退出選擇下的地方政府間競爭進行比較分析,指出轉型期我國地方政府間競爭的特殊背景。第三章從動態和靜態相結合的角度,並以我國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的具體個案來探討在這一背景下我國地方政府間競爭是如何展開的。第四章分析我國地方政府間競爭中出現了什麽問題,探討為什麽有些地方政府間競爭不是朝著合作的方向發展而是陷入對抗的泥淖。第五章分析美國地方政府間競爭的制度框架及其啟示。第六章通過對我國規范地方政府間競爭的嘗試及其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作者對於規范我國地方政府間競爭的思考。結束語對全書進行簡要總結並提出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1 研究主題的界定與說明
1.2 相關研究綜述
1.3 本書的研究視角與方法
1.4 本書的創新點及基本框架
第二章 當代中國地方政府間競爭的背景分析
2.1 對競爭的理念反思
2.2 計划經濟時代的地方政府間競爭:中央政府的退出選擇
2.3 市場經濟時代的地方政府間競爭:大眾的退出選擇
2.4 大眾退出選擇的嵌入:中國獨特的轉型之路
2.5 小結
第三章 當代中國地方政府間競爭的三種形態
3.1 地方政府間競爭的動態分析
3.2 對抗的競爭
3.3 差異化競爭
3.4 合作的競爭
3.5 小結
第四章 中國地方政府間競爭的惡性演進
4.1 地方政府間競爭的效應分析
4.2 地方政府間的惡性競爭
4.3 規范地方政府間競爭的必要性
4.4 小結
第五章 規范地方政府間競爭的國際經驗:以美國為例
5.1 地方政府間競爭的制度框架:聯邦層面
5.2 地方政府間競爭的制度框架:地方層面
5.3 地方政府間競爭的制度框架:社會層面
5.4 啟示
第六章 當代中國地方政府間競爭的規范
6.1 當前的政策處方及其困境
6.2 地方政府間競爭的制度規范: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分布
6.3 地方政府間競爭的制度規范:社會力量的嵌入
6.4 小結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
 

邁入21世紀,世界全面過渡到一個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社會信息化、市場無界化的高歌猛進,民族國家或地區諸多的傳統「內部」社會公共問題與公共事務,變得越來越「外部化」和「無界化」,跨國或跨行政區划的「區域公共問題」大量滋生,並有復雜化、多元化和規模化之態勢。以往一個國家和一個政府進行的單邊公共行政已經力不從心,無法面對大量的「區域公共問題」,如何生產和供給「區域公共物品」,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投資與貿易、資源配置、環境治理、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等區域公共問題,成為區域政府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從我國來看,隨著社會的轉型和體制的轉軌,那些曾經禁錮於行政區划的公共問題也逐漸突破管轄區的剛性束縛而向更廣闊區域滲透和釋放,從而衍生為錯綜復雜的區域性公共問題。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21世紀中國公共管理面對的最大挑戰莫過於區域公共管理的挑戰,處理好和解決好了系列區域公共性問題,和諧社會的發展願景就不再遙遠。

然而,無論是哪一類區域公共問題,都是傳統管理技術和理論尚未涉及也無法解決的難題。因此,基於這種時代背景和現實需求,公共管理學科中的分支領域——區域公共管理研究應運而生。區域公共管理研究發軔於歐美,在國外學界一般稱之為「區域治理」研究,其理論源流可追溯到20世紀早期誕生的區域經濟學,後來融會了政治學、發展理論、治理理論等多元視角,逐步成為區域科學研究中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在我國,有關區域公共管理(行政)研究的著述尚較為零散,區域公共管理研究的學者社群尚未成形。但我們堅信,隨著時代的發展,區域公共管理研究將會愈來愈凸顯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我們率先在國內學界進行了區域行政和區域公共管理的研究,從區域行政概念的探析到區域公共管理研究的深化,其間經歷了十多年的摸索與探討。1994年,我們在中山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碩士點首設區域行政研究方向。1998年又在行政管理專業博士點設置該方向。我們當時的研究趣旨側重於探討區域行政研究的淵流,同時強調研究的區域性,利用地緣與本土研究優勢,將研究重點集中在港、澳、珠三角公共管理模式的形成機理和動作機制,並對其公共管理模式的主要特色及粵港澳政府合作進行了有准備探索。在總體研究取向上,我們認識到區域研究需要突破個別學科各自為政所導致的知識困局,在研究上實現學科之間的相互整合,從知識的源頭打破本位主義與工具主義所預設的各種條框,研究者需要兼具宏觀視野與跨科際的思考能力。因此,我們強調打破單一學科的視野束縛,以實現跨學科的科際整合,將單一的研究取向轉變為政治學、經濟學、法學和管理學多學科取向,使區域公共管理研究朝著跨學科研究、多學科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研究方向發展。我們深信這種科際整合的區域公共管理研究思路,在實踐中能夠解答傳統區域科學如區域經濟學、政區地理學、區域社會學、區域規划學等學科所不能解答的問題,必將豐富和發展區域科學的研究視野和研究途徑。

伴隨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浪潮滾滾而至,我國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傳統社會公共問題「區域化」和無界化的態勢更加明顯,我們認識到跨越地理管轄區域邊界的公共問題的治理是當代公共管理需要面對的最為重要的挑戰之一,區域公共管理面對和要解決的是區域性公共問題,因而它區別於傳統的「行政區行政」,對政府公共管理的治理結構和制度建構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訴求。於是2000年將「區域行政」,研究拓展為「區域公共管理」研究,並把它作為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的重要研究方向和行政管理博士點研究方向,致力於對全球化進程中所出現的種種層面的具體區域公共事務進行研究和探討。在這種研究取向的指導下,我們在一系列領域就具體區域問題進行了研究,如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區域協調發展、區域政府間競爭問題、區域政府間關系協調問題、流域公共治理問題、區域經濟一體化問題、地方保護主義與國內政策一體化問題、行政區划變革問題,以及國外區域公共管理研究經典和前沿的譯介等等。本系列叢書便是我們這個團隊的研究者們的部分研究成果。我們希望本系列叢書的出版有助於推動區域公共管理理論研究的深化,也有助於促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盡我們的微薄之力。

陳瑞蓮
2006年10月於中山大學康樂團
(陳瑞蓮系中山大學政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地方政府與區域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高等學校公共管理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