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中,作者細膩地刻划了曾伯堅的軟弱、虛榮而又不失有一定正義感的性格,描繪了他一步步墮落的過程和造成的悲劇。作者緊緊圍繞着一個現實主義的主題,即對軍閥和外寇的揭露。
內文摘要:
第一回 兩岸金鼓喧龍舟競渡四城燈火熄風鶴疑兵
火輪也似的太陽,高懸在半空中,一點雲彩沒有。一道濟河的兩岸,密密排著高大的楊柳,柳樹上的蟬聲,喳喳亂響,直響人半天去,仿佛這高樹上的小蟲,也熱得有些不耐煩了。然而小蟲雖是這樣怕熱,兩岸上的紅男綠女卻是挨肩疊背,編著人籬笆一般對向著河里。柳樹蔭里,橫七豎八歇著涼粉擔子、水果挑兒,以及各種賣零食的攤子,紛紛攘攘,夾著~片男女老少嬉笑之聲。有些無事的少年,身上穿了綢長衫,手里搖著白紙扇,三個一群五個一黨,在人叢里亂鑽,分外顯著忙亂。至於河里頭呢,恰是沒有多大的風浪,水面上滾著魚鱗紋,在毒烈的太陽光下,一閃一閃的白光向東推輪而去。有些無篷帆的小船,如浮野鴨子一般在水里飄盪著,只是浮來浮去,分明在等著什麽。就在這時,東岸柳樹下人聲大嘩,只聽到說是「來了來了!」,一言未了,柳樹灣里先冒出三道青煙,直沖出柳樹梢上去,接著咚咚咚三聲高腳炮響,就在這炮響之間,咚咚鏘鏘一陣鑼鼓齊鳴,由柳樹灣里搖出五只紅色龍船來。這龍船約有五六丈長,艙面上敞著並無遮蓋,只一路插著上十面尖角旗子,船頭上按著一個龍頭,那龍須直拖到水里去。船艄一條龍尾高翹起來,有丈來高,尾上垂著兩根繩,掛著一個人在水面上打秋千。船舷上齊齊擺擺坐著兩排赤臂漢子,各人身上橫斜系著一條紅布,手里拿了一條短槳,並起並落地划上河中心。東岸上的人,沸水似的喝著彩,劈劈啪啪放著許多爆竹,船上划槳的人都把槳直伸起來搖撼著,表示答謝岸上人的歡迎。在東岸這樣群眾歡呼的時候,西岸的人倒反是鴉雀無聲,靜悄悄的。過了片刻,西岸一道河汊子口里也是三聲大炮,一片金鼓,接著划出五只龍船來。這船上的龍鱗畫的是青色,划船的人也都在身上橫扎著青彩。當他們划出了河汊,西岸上的觀眾如潮涌一般,分著南北兩路一齊奔向漢口來迎接。游人里面,許多帶了「平地一聲雷」大爆竹的,點了引線向空中亂拋,表示他們那種歡迎的誠意。小孩子們直擠到水邊,向著青龍船高提著嗓子拼命地叫好。兩岸游人對於青紅龍船各叫各邊好的時候,十只龍船已是划到河心,互相參差著,約莫算是_排。這兩邊的游人,也是向著河心鼓噪個不歇,龍船上的鑼鼓都停止了,靜聽著岸上的人去歡迎。直待這一陣歡迎的風潮過去了,兩色龍船中較大的一只,都略略向前在船頭上向天空放了三聲高腳銃。銃聲一響,兩岸的人聲,都沉寂下去了,幾萬只眼楮都也像放電光似的一齊看著那十只龍船。那兩只一紅一青的大龍船,同時打起鑼鼓來。那八只小些的,就掉轉船頭,各向兩岸微微地移攏。只有那兩只大的依然在河中心停著,還不住地敲著鑼鼓。上流正來了兩陣風,將船上插的旗子刮得呱呱作響。只看那旗子梢像金魚尾一樣的搖擺起來,好像代表這兩只船上的人摩拳擦掌似的,越覺得大家有興致了。只在這時間,從中一聲炮響,兩只船頭上的划手都各各拿著短槳,半提在水面。炮響二下,木槳一齊划動。兩邊船上的鑼聲停止,只有船頭上一面鼓卜咚卜咚響著,鼓動著划手努力。兩條龍船就如兩只水面大梭子,分開兩條水浪,飛奔向前。兩面岸上的人看到這種情形,也就追著吶喊起來。這兩只龍船只划了二里路的河面,便掉船頭划回,依然划到先時一同出發之所。因為在那里,河里拋下鐵練,河面系著一個桌面大的浮漂,可以作記號的。當兩只船快要到浮標附近的時候,兩旁岸上各鑽出一隊短服少年敲著十幾面鑼,打著十幾面鼓,各人口里拼命喊著:「向前呀!向前呀!」這兩隊少年不出來則已,一出來之後,這兩岸的游人如醉如狂,立刻亂喊亂跳,聲音震動到幾里路以外去。這形勢就緊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