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領導同志提出了「漢語國際推廣」的概念,不久前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召開了全國漢語國際推廣工作會議,我國的對外漢語教學三此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站在歷史轉折點上回顧,建國以來的對外漢語教學,可以說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三個時期各有其特點和任務,也各自適應了當時歷史的要求。
第一個時期是從建國初到「文革』』前后,有二十六七年,可說是「漢語預備教育,,時期。這一時期對外漢語教學沒有19己的獨立地位,只是為來華留學生提供漢語預備教育,幫助他們「過語言關」,以便隨后進入各專業院系學習。
第二個時期是從改革開放以后到2005年,也有二十六七年,這一時期可以叫做「對外漢語教學」時期。其特點是這一教學從整個教學中獨立出來了,成了一個獨立的部門,並且受到了從上到下的關注。國家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民間成立了全國性和世界性的學術團體。各地紛紛成立獨立的留學生教學機構。還有了針對師資培養和針對留學生學歷教育的對外漢語和漢語言兩個本科專業,編寫教材,培養師資,舉辦考試,頒發證書,搞得轟轟烈烈,成績有目共睹。這個時期對外漢語教學作為一個事業發展迅速,作為一個專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作為一個學科還舉步維艱,因為一直沒被列為二級學科。華東師范大學等八所學校雖然擁有國家級對外漢語教學基地的名稱,但這一「基地」,與其他文科、理科的國家級「基地」,在學科上不可同日而語。
中央領導及近年來有關部門的一系列舉措,標志着第三個時期的到來,這就是「漢語國際推廣」時期。隨着這一提法的深入人心,將對我們今后幾十年的工作帶來深遠的影響。我們的思想必須跟上這一轉變,我們的工作也必須圍繞這一轉變而調整和展開。
本書是一部關於漢語教學研究的理論文集,內容涉及漢語教學模式、教學管理、聽力教學、語言文化、教育師資、結構主義教學理論、高級漢語視聽、漢字等級等,適合漢語教學工作者參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