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柏林日記》堪稱《第三帝國的興亡》的姊妹篇,後者大段內容直接引自前者。如果沒有《柏林日記》,就沒有《第三帝國的興亡》。

豐富的一手資料,這是本書最突出的特點。作為一名記者,夏伊勒以栩栩如生的筆觸,描述了自己親身經歷過的協和廣場暴亂、德國和奧地利的合並、捷克斯洛伐克被瓜分以及納粹帝國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二戰前歐洲政治局勢的發展脈絡。以及亂世中人們日常生活的畫面。

此外,還有大量關於二戰的珍貴史料,涉及波蘭戰役.蘇芬戰爭、挪威戰役、西線戰役和英吉利空戰。夏伊勒從新聞記者的角度,對二戰初期戰事進展進行了詳密的記錄。盡管他並非軍事專家。但在戰略問題上卻頗有見地,其敏感性和預見性往往令人拍案叫絕,對於研究二戰史極具借鑒意義。

《柏林日記》中關於希特勒的內容也彌足珍貴。夏伊勒擔任駐柏林記者多年,使他能夠在近距離對希特勒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並對其政治活動和私人生活進行了全面詳細地記述,評論精妙,常有神來之筆。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戰爭前奏(1934.1.11-1939.9.1)
一九三四年(1.11-12.2)
一九三五年(1.14-12.30)
一九三六年(1.4-12.25)
一九三七年(4.8-12.25)
一九三八年(2.5-12.26)
一九三九年(1.11-9.1)
第二部分 戰爭(1939.9.1-1940.12.13)
一九三九年(9.1-12.31)
一九四零年(1.1-12.13)
譯後記
 

威廉·L.夏伊勒(Willianm L. Shirer)一生橫跨20世紀的大半時間。1904年,他出生於美國中西部,將近90歲時在波士頓去世,他曾親眼目睹了這個世紀一些最重要的和決定性的事件。

「我父親的生活總是使他感到驚訝,」英格·夏伊勒·迪安(In-ga Shirer Dean)在為《這里是柏林》(This is Berlin)而寫的一篇有趣的序言中說道。這本書收集了夏伊勒從納粹德國發回的無線電播音稿,正是《柏林日記》所涉及的那一時期。她繼續寫道:他來自依阿華州(Iowa)平靜的小鎮,在現代史上最為動盪的二十年中,喀布什、烏爾(Ur)、巴比倫(Babylon)、德里(Delhi)、巴黎、維也納和柏林這些城市不斷地使他目眩神迷。並不完全是命運的巧合將他帶到那里。他給我們講故事,關於穿越阿富汗山間峽谷的旅行、在印度伴隨甘地一道前進、在紐倫堡大會上看到的令人驚畏的戲劇性場面、柏林戰時燈火管制後濃重的夜色以及炸彈墜落時尖嘨聲┅┅這些故事就像風箏一樣飄飛在中西部童年的原野之上,似乎已經成為他的一部分,盡管他看到和知道的這些事情已經遠去有一代人的時間。

實際上,如果(正如夏伊勒經常聲稱的那樣)有幸在合適的時間處於合適的地點是一名偉大記者事業的基石,那麽命運在20世紀30年代對他是再垂青不過的了。在這十年開始時,夏伊勒擔任駐印度記者,記錄了非暴力運動的聖徙——聖雄甘地的崛起和發展;在這十年結束的時候,則在柏林對一個劊子手式惡魔的化身——阿道夫·希特勒所策動的一系列可怕事件作為了第一手記錄。

《柏林日記》(Berlin Diary)始於1934年,當時夏伊勒作為《紐約先驅論壇報》(Teh New York Herald Tribune)駐歐洲記者待在巴黎。1935年,他前往柏林,從事一份新工作,錄屬於威廉·蘭道夫·赫斯特(Willliam Randolph Hearst)的環球新聞服務社(Unuver-sal News Service)。他擔任這個職務,直到赫斯特解散了這個機構,此時夏伊勒被愛德華·R·莫羅(Edward R.Murrow)聘用,加入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具有先驅意義的無線電廣播組。莫羅一夏伊勒的合作關系,以及他們現在已經成為傳奇的來自倫敦和歐洲大陸的戰時廣播,標志著國際新聞報道新時代的來臨。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