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宗教不僅是一種信仰和生活方式,同時也是一種民族認同。我們中國人把民族、國家看得比較重,而在印度,對民族的認同主要在宗教。
印度人曾經容許無數異族統治者君臨其上,很大的一個原因在於他們不大在意什麼人來統治剝削他們——無論是本地人或異邦人。對他們而言要緊的是宗教而不是政治:是靈魂而非軀體;是無數的來生而非暫駐的今生。外來民族可以占領國土,掠奪財富,焚燒廟宇,屠戮人民,卻無法改變印度教信仰。國家滅亡而印度教不會亡,印度教不亡民族就不會亡。甚至那些最強有力的統治者也領略了宗教的力量;旃陀羅笈多皈依了耆那教,阿育王成了聖者,希臘人國王彌南陀虛心地向佛教徒請教,殘暴的游牧民族首領迦膩色迦王最后成了虔誠的佛教信徒,阿克巴大帝幾乎皈依了印度教。在本世紀內史無前例地統一了印度全境的偉人甘地,與其說是一個政治家毋寧說是一個聖者。古代印度沒有使用武力,其文化卻在亞洲廣大地區內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宗教上的巨大的凝聚力和影響是印度屢被征服卻未被同化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值得印度人引以驕傲的。
目錄
緒論 印度文化的背景和特征
一 多樣的生態環境
二 多樣的社會與文化
三 宗教:印度文化最重要的特征
第一章 印度河文化:印度文化的一個淵源
一 印度河文化遺址的發現
二 印度河城市的性質
三 文字與藝術
四 宗教生活
五 印度河文化的衰落及對印度文化的影響
第二章 早期吠陀文化:婆羅門教文化的興起
一 雅利安人的到來:吠陀文化產生的社會背景
二 宗教:吠陀教
三 哲學思想的萌芽
四 藝術
第三章 後期吠陀文化:婆羅門教文化的鼎盛時期
一 雅利安人的擴張和種姓制度的發達
二 吠陀文獻
三 宗教生活
四 奧義書的哲學思想
五 音樂與舞蹈藝術
第四章 「沙門」文化時期:佛教和耆那教文化的興起
一 城市的出現和自由思想的興起
二 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
三 大雄與早期耆那教
四 「異端邪說」:順世論
五 史詩的開端
第五章 孔雀王朝時代的文化:佛教文化的大發展時期
一 孔雀王朝的建立及統治
二 佛教的發展與分裂:部派佛教
三 正統婆羅門教經典的編纂
四 婆羅門教的復興:印度教的出現
五 藝術
六 游戲及娛樂
第六章 貴霜王朝時代的文化:大乘佛教文化的出現與印度教文化的興起
一 貴霜帝國的興起
二 佛教的變化:大乘佛教的興起
三 《摩奴法倫》:社會等級秩序的完善
四 文學
五 雕刻藝術
第七章 笈多時代的文化:印度教文化的全盛期
第八章 後笈多時代的文化:印度教文化與佛教文化的融合
第九章 穆斯林統治時期的印度文化:印度教文化與伊斯蘭教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第十章 近代印度文化:印度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遭遇與融合
第十一章 科學技術
第十二章 印度文化在古代世界的傳播
後記
注釋
一 多樣的生態環境
二 多樣的社會與文化
三 宗教:印度文化最重要的特征
第一章 印度河文化:印度文化的一個淵源
一 印度河文化遺址的發現
二 印度河城市的性質
三 文字與藝術
四 宗教生活
五 印度河文化的衰落及對印度文化的影響
第二章 早期吠陀文化:婆羅門教文化的興起
一 雅利安人的到來:吠陀文化產生的社會背景
二 宗教:吠陀教
三 哲學思想的萌芽
四 藝術
第三章 後期吠陀文化:婆羅門教文化的鼎盛時期
一 雅利安人的擴張和種姓制度的發達
二 吠陀文獻
三 宗教生活
四 奧義書的哲學思想
五 音樂與舞蹈藝術
第四章 「沙門」文化時期:佛教和耆那教文化的興起
一 城市的出現和自由思想的興起
二 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
三 大雄與早期耆那教
四 「異端邪說」:順世論
五 史詩的開端
第五章 孔雀王朝時代的文化:佛教文化的大發展時期
一 孔雀王朝的建立及統治
二 佛教的發展與分裂:部派佛教
三 正統婆羅門教經典的編纂
四 婆羅門教的復興:印度教的出現
五 藝術
六 游戲及娛樂
第六章 貴霜王朝時代的文化:大乘佛教文化的出現與印度教文化的興起
一 貴霜帝國的興起
二 佛教的變化:大乘佛教的興起
三 《摩奴法倫》:社會等級秩序的完善
四 文學
五 雕刻藝術
第七章 笈多時代的文化:印度教文化的全盛期
第八章 後笈多時代的文化:印度教文化與佛教文化的融合
第九章 穆斯林統治時期的印度文化:印度教文化與伊斯蘭教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第十章 近代印度文化:印度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遭遇與融合
第十一章 科學技術
第十二章 印度文化在古代世界的傳播
後記
注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