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三卷本《赫魯曉夫回憶錄》(全譯本)第一卷記述了赫魯曉夫自20世紀20 年代開始至40年代衛國戰爭勝利結束這段時期的政治生活經歷。對基洛夫被刺事件、「大清洗」和中央全會代表選舉內幕、二戰前夕的蘇德政治軍事交易、二戰背景下的軍人將領和高層政要的表現以及斯大林台前幕後的作為做了評價和描述。同時回顧了蘇聯軍民在二戰初期失利直到衛國戰爭轉敗為勝這一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三卷本《赫魯曉夫回憶錄》(全譯本)第二卷講述的是赫魯曉夫一生中處於權力顛峰、即擔任蘇共和政府領導人的最重要時期的工作。詳細敘述了開墾東部荒地和大規模工廠式住宅建設的歷程,對於確保國家安全合理平衡開支的重要性也多有論及。同時詳細講述了斯大林去世後新領導班子的組成,赫魯曉夫與貝利亞之間的沖突,以及在蘇共二十大就斯大林在本國人民面前所犯罪行所做報告的出發點。 三卷本《赫魯曉夫回憶錄》(全譯本)第三卷主要涉及蘇聯國際事務,或詳或簡地敘述了蘇聯與社會主義各國的關系以及赫魯曉夫對各國領導人的態度。尤其集中回顧和評價了中蘇關系,對後來出現的關系冷卻、惡化,最終決裂,做出了個人的解釋,描述了從他的角度所看到的一切,對於重現中蘇關系演變的歷史圖景提供了第一手珍貴資料。

由赫魯曉夫的兒子謝爾蓋親自編輯整理、迄今為止最權威、最完整的中文版全譯本!赫魯曉夫的政治生涯涵蓋了從十月革命到20世紀60年代蘇聯幾個重要歷史時期,他於1964年失去黨和國家的一切職務後開始以口授形式完成回憶錄。該回憶錄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蘇聯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畫面,披露了長期以來諱莫如深的蘇聯最高層的重要活動,介紹了某些政治事件始末,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本書是前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的回憶錄的選譯本,記述了赫魯曉夫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前後發生的重大事件和其政治生涯的重要經歷。全書35萬字左右,由赫魯曉夫的兒子謝爾蓋親自編輯整理,迄今為止最權威、最完整的中文版全譯本《赫魯曉夫回憶錄》。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1894~1971),原蘇聯領導人。1953年9月至1964年10月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1958年至1964年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赫魯曉夫的政治生涯涵蓋了從十月革命到20世紀60年代蘇聯幾個重要歷史時期,他於1964年失去黨和國家的一切職務後開始以口授形式完成回憶錄。該回憶錄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蘇聯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畫面,披露了長期以來諱莫如深的蘇聯最高層的重要活動,介紹了某些政治事件始末,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
 

目錄

譯者序

致中國讀者
頭頂最禿和膽子最大的人(安德烈·比托夫)
第一卷 政治委員
前言
引子
1 簡單談談我自己
2 第十四次黨代表會議
3 談談新經濟政策
4 第十五次黨代表大會
5 遷往哈爾科夫
6 遷往基輔
7 在工業學院
8 和斯大林相識
9 莫斯科的日常生活
10 基洛夫遇刺
11 基洛夫遇刺的某些後果
12 重返烏克蘭
13 從烏克蘭到莫斯科(30~40年代之交)
14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益臨近
15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6 戰前局勢
17 艱苦的1941年夏天
18 1941年夏秋兩季的人物和事件
19 1942年:從冬天到夏天
20 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旁
21 斯大林格勒轉折
22 通向羅斯托夫之路
23 庫爾斯克會戰前夕及會戰初期
24 向第聶伯河挺進!
25 基輔收復了!
26 解放烏克蘭
27 向勝利挺進!
28 戰後的思考
29 偉大衛國戰爭之後的遠東
30 關於戰爭回憶錄
附錄一
尼·謝·赫魯曉夫年表(1953~1964)
第二卷 改革家
前言
31 戰後初期
32 重返莫斯科
33 關於幾個人物
34 斯大林的一個缺點
35 貝利亞及其他人
36 斯大林一家·斯韋特蘭卡
37 斯大林的最後歲月
38 朝鮮戰爭
39 醫生案件
40 黨的第十九次代表大會
41 黨的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之後
42 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
43 斯大林談自己
44 斯大林之死
45 關於斯大林的思考
46 再談貝利亞
47 斯大林去世之後
48 從蘇共第十九次代表大會到第二十次代表大會
49 蘇聯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之後
50 建設得更多更好
51 農業
52 墾荒
53 我們尚未做到所期望的豐衣足食
54 土地與我國科學
55 談談威廉斯的草田輪作制
56 大田如棋盤
57 談談機器拖拉機站和專業化
58 我們因組織不健全而蒙受損失
59 我對玉米情有獨鍾
60 我們的商店空空如也
61 斯大林的遺產
62 海軍
63 飛機與導彈
64 反導彈防御系統
65 坦克和大炮
66 運輸工具問題:車輪還是履帶?
67 薩哈羅夫與核武器
68 太空中的合作
69 關於庫爾恰托夫、克爾德什、薩哈羅夫、圖波列夫、拉夫連季耶夫、卡皮察等人
70 政權、朱可夫、馬利諾夫斯基及其他人
71 關於以色列、埃及、六日戰爭和我國的軍人
72 裁軍
73 和平與戰爭
74 核戰爭和非核戰爭
75 軍備競賽還是和平共處?
76 國家開支
77 我不是評判人
附錄二
一 尼·謝·赫魯曉夫關於軍事改革的報告
二 媽媽的筆記
三 蘇聯部長會議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尤·弗·安德羅波夫呈送蘇共中央委員會的報告
四 1970年赫魯曉夫在黨的中央監察委員會受審的速記記錄
五 關於尼·謝·赫魯曉夫逝世的訃告
六 送別
七 「今日打掃衛生」
八 回憶錄寫作出版經過
第三卷 國務活動家
前言
78 與奧地利簽訂和約前後
79 日內瓦四大國領導認會晤
80 與阿登納會晤
81 訪問英國
82 初到美國
83 從紐約到艾奧瓦
84 華盛頓和戴維營
85 訪問法國
86 巴黎四方會談
87 訪問聯合國
88 約翰·肯尼迪與柏林牆
89 加勒比海危機
90 斯堪的納維亞國家
91 沿著社會主義道路
92 毛澤東
93 人民革命勝利後與中國的友誼
94 對華關系風雲突變
95 對華關系進一步惡化
96 胡志明
97 關於阿爾巴尼亞
98 南斯拉夫問題
99 德國問題
100 波蘭鄰居
101 匈牙利鄰居
102 捷克斯洛伐克鄰居
103 羅馬尼亞鄰居
104 印 度
105 在緬甸
106 從印度到阿富汗、伊朗,再到印度
107 關於印度尼西亞
108 關於埃及
109 中東的六日戰爭
110 從敘利亞到也門
111 和非洲各國的關系
 

終於看完最後一頁譯稿,加上最後一條注釋,歷時數年的赫魯曉夫回憶錄全譯本翻譯工作至此畫上句號。回首往事,感慨萬千。

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歷程,有幸或者說不幸地同蘇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自然也同斯大林、赫魯曉夫等歷史人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曾見證了「同志加兄弟」的中蘇友好蜜月期、斯大林去世、赫魯曉夫訪華、蘇共二十大、兩國關系出現裂痕、蘇聯撤走全部在華專家、「九評」之類唇槍舌劍的「口水戰」、赫魯曉夫下台、文革中的「打倒新沙皇!」直至兩國劍拔弩張的兵刃相見,然後是赫魯曉夫去世┅┅

記得1971年9月《人民日報》在報道赫魯曉夫去世的消息時,所加的標題是:赫魯曉夫死了。毛澤東則在一首詞中含沙射影地呵斥赫魯曉夫:「不須放屁」。曾幾何時,「同志加兄弟」成了「赫禿」,「修正主義頭子」,「篡黨奪權」的「野心家、陰謀家」。簡直就是百無一用的狗屎堆了。

耐人尋味的是,在蘇聯那邊,自1964年lO月14日赫魯曉夫下台之日起,赫魯曉夫的名字即從書刊上徹底消失。甚至教科書中也不再出現這個名字。換言之,有幾茬蘇聯中學生都誤以為斯大林之後,上台執政的就是勃列日涅夫了。全然不知中間還有長達十年之久的赫魯曉夫時代。

話說1970年10月,美國利特爾·布勞恩公司即將出版《赫魯曉夫回憶錄》的消息見諸報端。一時輿論大嘩。

這本《赫魯曉夫回憶錄》,究竟是否出自赫魯曉夫本人的手筆呢?其實,赫魯曉夫的回憶錄,從寫作到出版,可謂一波三折,歷盡艱辛。

事情還得從上個世紀60年代說起。赫魯曉夫自從被其昔日的「戰友」搞下台後,心中郁悶,無法排遣。也曾試過攝影、垂釣之類休閑活動,均半途而廢。終於有一天,他在家人和朋友的慫恿和勸說下,開始了回憶錄的口授,經過反復嘗試,漸漸地找到感覺,進人角色。

關於赫魯曉夫正在口授回憶錄的密報,早已使羽翼漸豐的勃列日涅夫寢食難安。他派人找赫魯曉夫談話,稱中央政治局要求停止回憶錄的寫作並將已經口授的部分立即上交中央。赫魯曉夫不肯就范,他嚴詞拒絕,說他身為蘇聯公民,有權寫回憶錄,這個權利無法剝奪,他的口授記錄是供中央、黨和全體蘇聯人民使用的,希望他所寫的東西能對蘇聯人、對蘇聯的領導人和國家有所裨益。這次談話使赫魯曉夫深受刺激,回憶錄的寫作一度陷於停頓。尤其令他揪心的是,勞動可能白費,最高當局不會就此罷休,等他一閉眼,就會統統沒收和銷毀。急需找到一個能夠把材料穩妥地保管到可以得見天日那一天的辦法。各種各樣在國內保存磁帶和打印材料的方案均非絕對可B』赫魯曉夫深知克格勃那些職業暗探的神通有多麽廣大。他一直有在國外為手稿找一個可靠隱蔽處的想法。這時他叉想到,一旦遇到非常情況或者材料被沒收時,作為對策必須出版回憶錄。只要一出版,就可徹底解決材料的完好無損問題,而且沒收銷毀等已毫無意義,誰也不可能把書全部買光。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