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篆法百講

篆刻篆法百講
定價:228
NT $ 198
  • 作者:李剛田
  • 出版社:河南美術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1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0114436
  • ISBN13:9787540114435
  • 裝訂:平裝 / 160頁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本小書的議題是討論篆刻中的篆法。

篆法,或者稱為字法。就字面看,篆法指人印的篆書,而字法包括的範圍就會更廣一些,可以指篆書,也可以指人印的楷、隸等書體。也有一種說法︰字法指字體及結構,是金文或是小篆、是正篆或是別體等;篆法指入印字法的藝術性變化,疏密斜正、揖讓開合等。其稱謂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在這本書中,我們用了“篆法”這一稱謂,並非有什麼理論依據,而只是作者的習慣而已。這里所謂的篆法內容是比較寬泛的,泛指以篆書為主要書體入印的各種文字,既包含人印文字的正誤,也包括入印文字的藝術性變化。
 

目錄

總序
緒論 篆刻篆法概述
漫說篆法正誤
二說篆法正誤
三說篆法正誤
四說篆法正誤
五說篆法正誤
六說篆法正誤
七說篆法正誤
八說篆法正誤
九說篆法正誤
簡化字入印之一
簡化字入印之二
簡化字人印之三
金石文字入印
楚簡帛書入印
九疊篆
元朱文印的篆法
甲骨文人印
行草書人印
漢印篆法
玉印篆法
有序與無序
楷書入印之一
楷書入印之二
鳥蟲篆印的篆法
獨字印的篆法
白文與朱文
來自民俗的啟示
選篆與用篆之一
選篆與用篆之二
和諧之美
不均衡中的勢態美
艷麗流動的美
天然稚拙之境
形質與情性
紋飾之美
對比之美
錯落之美
龜鶴花英之類
簡古之美
裝飾之美
古調新彈的美
(奇支)側之美
畫龍點楮之筆
篆法呼應之一
篆法呼應之二
融會貫通之一
融會貫通之二
篆法的自然虛實
篆法方圓之一
篆法方圓之二
輕重變化的節奏
縱橫對比之勢
移位挪讓之法
篆刻中的時序之美
印面上的懸念
計白以當黑
刀法與篆法
吳昌碩的篆法
黃士陵的篆法
齊白石的篆法
 

這是一套研究篆刻技法的叢書。

篆刻技法是非常具體的,研究篆刻技法的文章要緊扣篆刻創作實踐,來不得一點空泛或抽象,這就是這套叢書最明顯的特點。

篆刻創作的種種思想要靠作品的具體形式來做載體,沒有創作思想的所謂藝術形式等于沒有靈魂的人,而沒有具體形式就等于人沒有了軀體,再好的創作思想也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而思想與形式之間唯一的通道就是技法。創作思想要通過技法來“物化”,作品形式要依靠技法來完成。篆刻藝術的美具有空間構成與時序進程這兩重性,篆刻的形式表現著篆刻的空間之美,形式要賴技法完成,此時技法是完成篆刻美的手段。而印語詞句對賞讀過程的時序規定,刀刀遞進之間的映帶呼應關系,沿刀與筆(筆意)展開的那種時序進程,刀石相激的節奏等等,都表現著篆刻的時序之美。此時的篆刻技術不但是完成這種時序之美的手段,而且自身就是篆刻美的重要內容。

所以篆刻技法是決不能忽視的。篆刻技法之中有許多工藝性的技術,不但有“法”,而且有“術”,而且這“術”是完成篆刻作品最直接的手段,是具體的手工操作,來不了一點虛的。古代的印章制作非常重視工藝性的技術,我們審看歷代遺留下來大量的印章和印跡,不管是鑄印或是鑿印,是琢磨而成的玉印或是抑壓而成的封泥,處處體現著工藝性的“術”。後世的篆刻家提出“印宗秦漢”的創作主張,其實是把古人用“術”來完成的作品,當作“法”來頂禮膜拜。古人並不刻意于今天所謂的篆刻藝術,卻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精美的篆刻藝術作品,歷時而不磨。宋代以後,文人篆刻漸漸拉開了序幕,篆刻家開始主動地去創造篆刻之美。五百年的明清流派篆刻,經過眾多藝術流派無數印人的努力,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篆刻藝術遺產,其中包括著豐富的、具有原創性的篆刻技法遺產。最突出的是確立了“刀法者,所以傳筆法也。”(朱簡語)的刀法觀,創造了建立在“以刀刻石”創作方式上的種種刀法程式,這種刀法概念是秦漢古印中所無、由明清人原創的。但明清以文人為主體的篆刻家們,以“中正沖和”、“不激不厲”之美為最高境界,追求篆刻中的金石書卷之氣,將“道”與“法”置于第一位,而把“技”與“術”置于末位,在篆刻技法的篆法、章法、刀法諸方面,文人篆刻家首重篆法,理論上將刀法置于次要。對于刀法,則講求“使刀如使筆”,求點畫的筆墨意蘊,而輕視“刀與石”的表現,盡管明清諸多流派創造了種種刀法,但其刀法指向或是對秦漢古印線條質感的模擬和再現,或是表現書法的“筆意”,而不是表現刀與石的自然之美。直到近代齊白石出,以單刀直沖淋灕盡致地表現刀石相激的自然天趣,才使數百年的文人流派篆刻技法有了轉變。

有人說最近二十多年在篆刻創作上發生的變化,要大于五百年明清流派篆刻。當代的篆刻作者既不是古代的制印工匠,也不是傳統的文人雅士,而是以藝術家的面目出現。當代的篆刻創作從古代印章制作、明清文人雅趣中解脫出來,把篆刻作為一種形式藝術、視覺藝術來對待,從而在創作觀念、創作技法、作品形式上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甚至有些超前者的作品變得讓人瞠目結舌,變得讓人不知所措。篆刻從工匠制作或文人余事中走出來,變成獨立的藝術門類;從書畫作品的附屬走向自完自足,從文人書齋中、案頭的印譜上走向高大的展廳,從孤芳自賞式的美變為眾多作品對比之間的美。為了使作品具有對第一印象的沖擊力,有人提出了“形式至上”的口號,為了使作品具有在眾多作品對比之間凸現出來的特點,就需對過去人們看慣的既成樣式進行突破。篆刻創作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一是觀念的轉變,把篆刻作為展廳中的視覺藝術,純粹的形式藝術,強化作品的可視性而弱化其可讀性;二是形式的轉變,解脫傳統意義上發生于印面上的種種篆刻樣式,拓展篆刻的領地,強化了篆刻的美術屬性。

隨著觀念與作品形式變化的要求,篆刻技法也在發生著極大的變化。時下的篆刻技法有三點值得我們注意的傾向︰一是從理論上對篆刻技法的輕視,一味標榜所謂的全新觀念,一味強調形式至上,卻弱化、淡化甚至將要抽空觀念與形式之間的技法。盡管現代人在創作實際中為了作品形式的標新立異而努力探索與古不同又與人不同的特殊技巧,但是一旦人們把“技法精湛”作為篆刻作品品評內容的時候,總會有人把這種探索與“匠俗”、“格調低下”等聯系在一起,仿佛“技法精湛”是與藝術想象力、創造力格格不入而相對立的。這種傾向與明清文人篆刻輕視技法有著歷史的相似,但當年是輕視技法的“非文人”性,而今是輕視技法的“非藝術”性。二是對歷史遺存給我們的種種篆刻技法進行無度的破壞,不管“印宗秦漢”或是“印從書出”,也不論流派風采或是文人雅意,統統被視為禁錮藝術創造力的枷鎖,一切既成的有序都在惑疑之列,例如對印面篆刻載體的突破,對“以刀刻石”創作方式的突破,對古代種種印式的突破,對篆法正誤標準的無視,對種種刀法樣式的擯棄等等。經過長期積澱而成的篆刻審美習慣在今天發生了變化,篆刻與非篆刻的界線在模糊。三是舊的有序打破了,而新的有序尚未形成,篆刻技法出現了隨心所欲的狀態。篆刻創作中一切新的探索,都有待篆刻自身的規律去淨化,有待時光的延伸去驗證。這個時期可以說是生機與混亂並存,希望與危機同在,篆刻藝術的審美標準、價值判斷在無序化、多元化。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