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明末清初著名學者、思想家王夫之的《讀四書大全說》為研究對象。
《讀四書大全說》是王夫之批判、總結宋明理學的重要著作,歷來受到研究者的重視。但是,迄今為止,國內大多數學者對該書的研究尚不夠全面深入。本論文作者通過對原著的全部材料進行認真細致地分析和研究,認為王夫之在該書中所表達地思想主題可概括為中國傳統哲學地基本話題“究天人之際”。本論文以“天人之際”所涉及地八個基本範疇為考察點,深入闡述了王夫之在一系列問題上的理論創新,從而為全面把握王夫之的思想提供了有益借鑒。
本文作者以大量事實為據,認為王夫之的思想在本質上仍屬宋明理學的範疇。
序
周兵的博士論文即將出版,囑我寫序,我高興地接受了。
周兵于1995年從四川考上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1998年畢業後,就到北京電子科技學完工作。四年後,又考上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博士,成為我指導的第一層ζ學學科封博士生。(此前指導的六屆 名博士都是歷史學博士。)三年後畢業,他的論文題目是《天人之際的理學新詮釋——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思想研究》,由于下的功夫比較大,毛病少一些。他寫好一章,就給我看一章,這樣,我就能及時認真地審讀,以便提出修改意見。相處六年,工作的那四年中,我們也經常來往。我的文風對他有較大的影響,引文準確,解說清楚,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每一觀點的提出,總有相當充分的材料支持。我讀他的論文,經常感覺好像是自己寫的。
王夫之是中國哲學史上重要人物,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與黃宗羲、顧炎武齊名。王夫之著作很‧多,三年讀博士期間,要全面研究王夫之思想,不可能深入。他先選了“四書學”作為研究對象。要研究“四書學”,面還是大大,因為要讀完王夫之 全部著作,將與“四書學”的有關資料都摘錄出來,才能進行全面的研究,才能作出肯的評論與適當的定位。縮小在《讀四書大全說》這一本書上,就可以比較容易把握,于是就有了這個題目。結果還是不錯的,論文在評審與答辯中,都得到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並有部分內容在《船山學刊》等刊物上發表。
治學貴在創新。創新的基礎是扎實研究。現在有些博士生不重視文本,注重時論。例如研究有子,少讀《苟子》,多讀當代研究《苟子》的論著,特別重視海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論文根據別人的說法提出問題,用引證代替論證,最後結論“正如某某名人所說”,結論也是別人的。而荀子的話,卻有很多不理解,有時用幾個別人的說法解說同一句話,留下不能自圓其說的硬傷。有的內容還可能是下載剪接拼湊的,因此才會出現文不對題、注非其文的奇怪現象。沒有扎實研究,怎麼能有所創新?最多也只是綜述別人的研究成果,多數情況是誤解或曲解別人的成果。急功近利,企圖走捷徑,結果是繞彎路,浪費寶貴時光。
研究中國哲學,我以為必須先仔細研讀文本,先做“小學”功夫,一章一句地弄懂,然後反復思考,形成自己的初步意見。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後,再看別人的研究成果,與自已的想法相比較,擇善而從。如果自己的想法與別人不一樣,又自認為正確,那就算是發現問題,繼續深入下去,廣泛收集資料,充分加強自已的觀點,批駁別人的觀點。這就是學術成果,就是創新,也就進入“大學”領域了。周嚴就是反復研讀《讀四書大全說》,從“小學”入“大學”,將王夫之在此書中所表達的思想主題概括為“天人之際”,並以天、命、人、性、情、心、道、德八個範疇為切入點考察王夫之的思想,從而將天人之際的問題展開為一個從“天”到“人”的範疇體系。在對每個範疇的考察過程中,亦力爭貫徹從“天”到“人”的邏輯理路。從而建構起了一幅王夫之思想世界的架構圖,架構中每一範疇都與其上下範疇之間構成清晰的邏輯關系。這使論文在視角和方法方面都有所創新。我覺得,周兵的論文主要有以下幾點值得肯定︰一、作者不同意學界關于王夫之是猛烈批判程朱理學的所謂“啟蒙思想家”的觀點,而以大量的材料特別是關于王夫之的早期思想材料證明了王夫之思想的理學本質,證明王夫之的思想屬于正統理學的範疇,這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二、作者在詮釋王夫之心性思想時所使用的概念範疇、文章的大小標題、章節綱目,皆由仔細爬梳《讀四書大全說》原文提出,基本都使用原書話語。文章對王夫之思想的詮釋論證,亦原原本本,絕無鑿空之論。三、文章的寫作樸實無華,不存在故作高深和生造術語的弊病,表明作者具有嚴肅認真的學術態度和求真求實的學術品格。
研究了《讀四書大全說》,對王夫之思想有所了解。接下去,就要繼續研究他的其他著作,再花一二十年的時間,對王夫之的思想,包括哲學思想、史學思想、政治思想等都有更全面的了等,從而系統歸納王夫之的整個思想體系。在這個基礎上,聯系萬代思想家,探討中國學術的特點與優長,就是很有意義的。這種扎實研究,才有創新,這才是學術研究的真正捷徑。其他投機襄巧的所謂“捷徑”,其實多是歪門邪道,誤導青年,浪費青春。不想下功夫的人,是找不到真理的。
……
周兵于1995年從四川考上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1998年畢業後,就到北京電子科技學完工作。四年後,又考上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博士,成為我指導的第一層ζ學學科封博士生。(此前指導的六屆 名博士都是歷史學博士。)三年後畢業,他的論文題目是《天人之際的理學新詮釋——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思想研究》,由于下的功夫比較大,毛病少一些。他寫好一章,就給我看一章,這樣,我就能及時認真地審讀,以便提出修改意見。相處六年,工作的那四年中,我們也經常來往。我的文風對他有較大的影響,引文準確,解說清楚,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每一觀點的提出,總有相當充分的材料支持。我讀他的論文,經常感覺好像是自己寫的。
王夫之是中國哲學史上重要人物,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與黃宗羲、顧炎武齊名。王夫之著作很‧多,三年讀博士期間,要全面研究王夫之思想,不可能深入。他先選了“四書學”作為研究對象。要研究“四書學”,面還是大大,因為要讀完王夫之 全部著作,將與“四書學”的有關資料都摘錄出來,才能進行全面的研究,才能作出肯的評論與適當的定位。縮小在《讀四書大全說》這一本書上,就可以比較容易把握,于是就有了這個題目。結果還是不錯的,論文在評審與答辯中,都得到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並有部分內容在《船山學刊》等刊物上發表。
治學貴在創新。創新的基礎是扎實研究。現在有些博士生不重視文本,注重時論。例如研究有子,少讀《苟子》,多讀當代研究《苟子》的論著,特別重視海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論文根據別人的說法提出問題,用引證代替論證,最後結論“正如某某名人所說”,結論也是別人的。而荀子的話,卻有很多不理解,有時用幾個別人的說法解說同一句話,留下不能自圓其說的硬傷。有的內容還可能是下載剪接拼湊的,因此才會出現文不對題、注非其文的奇怪現象。沒有扎實研究,怎麼能有所創新?最多也只是綜述別人的研究成果,多數情況是誤解或曲解別人的成果。急功近利,企圖走捷徑,結果是繞彎路,浪費寶貴時光。
研究中國哲學,我以為必須先仔細研讀文本,先做“小學”功夫,一章一句地弄懂,然後反復思考,形成自己的初步意見。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後,再看別人的研究成果,與自已的想法相比較,擇善而從。如果自己的想法與別人不一樣,又自認為正確,那就算是發現問題,繼續深入下去,廣泛收集資料,充分加強自已的觀點,批駁別人的觀點。這就是學術成果,就是創新,也就進入“大學”領域了。周嚴就是反復研讀《讀四書大全說》,從“小學”入“大學”,將王夫之在此書中所表達的思想主題概括為“天人之際”,並以天、命、人、性、情、心、道、德八個範疇為切入點考察王夫之的思想,從而將天人之際的問題展開為一個從“天”到“人”的範疇體系。在對每個範疇的考察過程中,亦力爭貫徹從“天”到“人”的邏輯理路。從而建構起了一幅王夫之思想世界的架構圖,架構中每一範疇都與其上下範疇之間構成清晰的邏輯關系。這使論文在視角和方法方面都有所創新。我覺得,周兵的論文主要有以下幾點值得肯定︰一、作者不同意學界關于王夫之是猛烈批判程朱理學的所謂“啟蒙思想家”的觀點,而以大量的材料特別是關于王夫之的早期思想材料證明了王夫之思想的理學本質,證明王夫之的思想屬于正統理學的範疇,這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二、作者在詮釋王夫之心性思想時所使用的概念範疇、文章的大小標題、章節綱目,皆由仔細爬梳《讀四書大全說》原文提出,基本都使用原書話語。文章對王夫之思想的詮釋論證,亦原原本本,絕無鑿空之論。三、文章的寫作樸實無華,不存在故作高深和生造術語的弊病,表明作者具有嚴肅認真的學術態度和求真求實的學術品格。
研究了《讀四書大全說》,對王夫之思想有所了解。接下去,就要繼續研究他的其他著作,再花一二十年的時間,對王夫之的思想,包括哲學思想、史學思想、政治思想等都有更全面的了等,從而系統歸納王夫之的整個思想體系。在這個基礎上,聯系萬代思想家,探討中國學術的特點與優長,就是很有意義的。這種扎實研究,才有創新,這才是學術研究的真正捷徑。其他投機襄巧的所謂“捷徑”,其實多是歪門邪道,誤導青年,浪費青春。不想下功夫的人,是找不到真理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