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針刺靈方治驗

古法針刺靈方治驗
定價:90
NT $ 78
  • 作者:張士傑
  • 出版社:中醫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1744128
  • ISBN13:9787801744128
  • 裝訂:165頁 / 20 x 14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張士傑,男,漢族,現年76歲。1957年經國家鑒定取得中醫師資格。

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鼓樓中醫醫院京成名醫館主任醫師,系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兼任中國針灸學會榮譽理事,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分會顧問,北京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傳統醫藥研究促進會理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國針灸雜志編委,日本大阪傳統醫學中心客座教授等職。

擅長援物比類應用太溪等少量氣穴治療百余種疑難雜症。如:失眠、發作性睡病、神經性厭食、三叉神經痛、穢語多動綜合征、面肌痙攣、面癱、痙攣性斜頸、膈肌痙攣、偏頭痛、多發性大動脈炎、多發性硬化、神經性耳聾、支氣管哮喘、泌尿系疾病、骨性關節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硬皮病、腦性癱瘓、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重症肌無力、脊髓型脊肌萎縮、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減退、白塞氏綜合征、尋常性痤瘡、黃褐斑、習慣性便秘等。

由於取穴少,療效好且有可重復性故常被國內外醫者采納。對此,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人才報、中國科技報、健康報、中國中醫藥報、中國醫藥報、日本中醫臨床、每日生活以及美國和意大利等國的刊物,均有報道。相關之論文也被選為世界針灸聯合大會學術大會及國際針灸腧穴應用研究學術交流會上演講交流。

著述:發表於一級刊物的有:淺識腎原太溪、太溪穴應用於臨床之體會、抗精神病藥物的椎體外副反應治驗、眼肌型重症肌無力治驗、外隱斜治驗、針刺治療坐骨神經痛、針刺醫案二則,針刺結合中藥治療無脈症、多發性大動脈炎治驗、痿症治驗、痱(閉鎖綜合征)、體表經穴定位淺識、淺談針刺得氣、淺談「燒山火」與「透天涼」、淺談腕骨與昆侖、略論阿是穴、氣穴淺識、中國針灸新世紀發展之管見等。此外尚著有《古法針刺舉隅》一書,其中列舉了近百個驗案並較為詳盡的概括了個人的學術思想、臨床體會和技術專長。
 

目錄

作者簡介
前言
自序
上篇 援物比類醫案
一、援物比類應用太溪
(一)足少陰是動病
(二)不得卧
(三)多卧
(四)耳無所聞
(五)腹中(士冖水殳)(士冖水殳),便溲難
(六)欠
(七)唏
(八)噦(膈肌痙攣)
(九)奔豚氣
(十)梅核氣
(十一)噫(噯氣)
(十二)郁證
(十三)喑( 病性言語障礙)
(十四)奪精( 病性黑朦)
(十五)氣厥( 病性強直)
(十六)下肢痿軟
(十七)寒戰
(十八)原發性多汗症
(十九)不嗜食(神經性厭食)
(二十)腹脹
(二十一)便秘
(二十二)溏泄
(二十三)溲便變
(二十四)遺尿
(二十五)泌尿系感染
(二十六)眩暈(暈動病)
(二十七)暈厥
(二十八)美尼爾氏綜合征
(二十九)厥逆
(三十)(咸頁)痛(三叉神經痛)
(三十一)偏頭痛
(三十二)痛經
(三十三)局部抽搐症
(三十四)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三十五)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三十六)嗆(假性延髓麻痹)
(三十七)腦性癱瘓
(三十八)肌強直症
(三十九)兩側性手足徐動症
(四十)肝豆狀核變性
(四十一)痙攣性斜頸
(四十二)半側顏面痙攣
(四十三)心悸、怔忡
(四十四)無脈症
┅┅
 

自傳說中的「伏羲制九針」至《黃帝內經》之成書,歷經數千載,故展現在該書中有關針刺之獨特理論亦勢必更加完善,乃至迄今仍為人們所尊崇和效法。遺憾的是該書中「覽觀雜學,及於比類」(《素問·示從容論》)之法則,卻被近人所忽視,而一味去追求方脈之辨證,致使「凡刺之理,經脈為始」(《素問·寶命全形論》)及「凡刺之道,畢於終始……終始者,經脈為紀,……必先通十二經脈之所生病,而后可得傳於終始矣,故陰陽不相移,虛實不相傾,取之其經」(《靈樞·終始》)等,寓援物比類於其中,為針家所應遵循之理論,幾近湮沒,而辨證分型卻愈益紛繁,且又不予綜合,亦即未能做到「雜之毫毛,渾束為一」(《靈樞·外揣》),故而也難使「用針稀疏」(《靈樞·官能》)。

辨證,始於仲景。仲景著《傷寒雜病論》,以平脈辨證而格物致知,設六經及臟腑等病脈證並治,以論疾病,固屬撰用了《素問》、《九卷》及《八十一難》等方技,並運用了經絡腑喻,但畢竟是側重於方脈之著述,而其辨證論治也主要是為了因證下藥,而藥又各有其性味與君臣佐使之別。針刺乃用針通過經穴而調整經氣,即「用針之類,在於調氣」(《靈樞·刺節真邪》);「凡刺之道,氣調而止」(《靈樞·終始》)。凼之與辨汪論治,對症下藥,絕不完全等同。《素問·示從容論》:「夫聖人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類,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經」及《靈樞·官能》:「先得其道,稀而疏之」和《素問·移精變氣論》之「治之極於一」等雜合《周易》及《老子》哲學之論斷,以及古代醫家之臨床實踐,就足資證明其不同。如: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之扁鵲治虢太子屍厥,「以取外三陽五會,有閑,太子蘇」。(1959年,中華書局校點本)

《三國志·魏書·方技傳》之華佗,「其療疾……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1959年,中華書局校點本)

《針灸甲乙經》:「偏枯,臂腕發痛,肘屈不得伸,手五指掣不可屈伸,腕骨主之」等,用針稀疏之例,莫不皆然。

有鑒於此,本人不揣簡陋,將業醫四十年來,遵循黃帝內經》等論述,應用援物比類法臨床之驗案,以及對刺法、得氣及腧穴取法之淺薄體會,整理成冊,謹供前輩及同道批評指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