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他晚年的20年里,麥克盧漢撰寫的一系列的著作,確立了媒介理論家和當代傑出預言家的世界名氣。他區分「冷」「熱」媒介。他提出「媒介即訊息」和「地球村」的警語。他普及的令人難忘的術語包括「反饋」和「圖標似形象」。

然而,麥克盧漢的成就絕不僅僅是提出警世之語。當計算機大而無當、笨拙難弄、僅限於在機關里使用時,他就預見到個人電腦的發展。他預見到因特網對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影響。他了解數字技術產生的變革,尤其是通訊和傳播的全球化,他認識到新興電子世界瞬即一同步的性質。在這個方面,他走在同時代人的前面。在許多方面,在《理解媒介》出版40年之後,我們還在努力追趕他。

斯蒂芬妮·麥克盧漢和戴維·斯坦斯搜集了20篇麥克盧漢的未刊稿,含講演稿和訪談錄。這些文稿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通俗易懂。每一篇文稿都由現場實況錄音整理而成,所以這不是他寫的文章,而是他說的話,這些大白話一般人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他給人的印象是語驚四座、風趣幽默,既令人困惑,又發人深省。這些淺顯明了的講演辭和訪談錄將使人耳目一新。
 

目錄

原序
前言
第1章 電子革命:新媒介的革命影響
第2章 通俗文化/大眾文化:美國的視角
技術、媒介與文化
傳播革命
第3章 控制論與人類文化
第4章 電子時代人類的未來
第5章 媒介即是按摩
第6章 預見互聯網的傳播
第7章 馬夫里特講座
作為邊疆的加拿大
走向無所不包的意識
第8章 福德姆大學:第一次講演
第9章 開腦術
第10章 作為神奇新形式電視新聞
第11章 書籍的未來
第12章 工作倫理的終結
第13章 作為電氣時代生存手段的藝術
第14章 在光速之下生活
第15章 電視最擅長做什麽
第16章 作為辯論媒介的電視
第17章 作為尋求身份認同的暴力
第18章 人與媒介
後記
索引
譯後記
作者介紹
譯者介紹
 

本書是麥克盧漢的講演稿和訪談錄,由他的女兒斯蒂芬妮·麥克盧漢和學生戴維·斯坦斯對記錄稿進行整理編輯而成,所有講稿均為第一次發表。斯蒂芬妮是電視制片人,曾獲國際獎,小有名氣。戴維·斯坦斯是英語教授,先後在哈佛大學和渥太華大學執教,也有不少著作問世。

原書序文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美國作家、新聞記者湯姆·沃爾夫。他是美國「新式新聞」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闡述和傳播麥克盧漢的思想方面曾起過至關重要的作用。

1965年11月,湯姆·沃爾夫為《紐約》雜志(當時是《紐約先驅論壇報》的星期刊)撰稿寫麥克盧漢,大聲宣告麥克盧漢和達爾文、弗洛伊德齊名。他用戲劇手法刻畫麥克盧漢的大言無形、滔滔不絕,對各界聽眾產生了強烈的影響。他用生花妙筆,給麥克盧漢現象來了一個全景式的素描,然後問道:「如果他說的話是對的呢?」這句話落地生根,成為無數次被人引用的名言。

在本書序文里,他又重申麥克盧漢在20世紀學術思想中的地位:「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幾十年里,達爾文主導生物學,馬克思主導政治學,愛因斯坦主導物理學,弗洛伊德主導心理學。此後,主導傳播研究的唯有麥克盧漢一人。」

國內讀者對麥克盧漢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譯者這篇序文只想突出兩個重點:(1)麥克盧漢的口才;(2)從本書擷取一些警語,讓他自己詮釋自己的思想。

本書輯錄的20篇記錄稿涵蓋20年(1959——1979年)。這是麥克盧漢大器晚成、大起大落的20年。他傳世的3部經典中的第1部《機器新娘》刊布於1951年;這本書批評了廣告、流行文化和工業民俗。但是,在20世紀50年代,他的名氣僅限於文學家和跨學科研究的狹小圈子里。50年代後期,他提出「地球村」、「媒介即是訊息」的命題,名氣超越學術圈子進入整個北關地區。1962年,他的第2部經典《谷登堡星漢》批評印刷人,提出了比較系統的媒介演化理論。1964年,他震撼世人的大作《理解媒介》出版,這使他成為世界知名的傳播理論家。1994年,《連線》雜志把他的頭像置於刊頭,直呼他為開山祖師。

可是,《理解媒介》卻令讀者愛恨交織,而且被一些人譏為「胡說八道」的「天書」。里面的章節標題就玄之又玄:「媒介即是訊息」、「熱媒介和冷媒介」、「過熱媒介的逆轉」、「小玩意愛好者——麻木性自戀」、「雜交能量:危險的關系」、「作為轉換器的媒介」、「挑戰與崩潰:創造力的報復」。除此之外,全書充滿這些神乎其神、難以捉摸的麥克盧漢式的警語。然而,這位神秘的媒介「教師爺」和預言家,確實令無數麥克盧漢迷神魂顛倒。

20世紀60年代後期,尤其是在1966年和1967年,麥克盧漢的聲譽達到頂峰。北關龐大的宣傳機器開足馬力為他服務,傳播他的名字,使他紅遍整個大陸。他的文章、訪談錄和別人介紹他的文字進入了幾十種報紙雜志,包括高雅的和通俗的。他頻頻在廣播電視上亮相。請他演講的邀請應接不暇,他儼然成為一位學術「明星」。英國人請他上BBC,法國人發明了「麥克盧漢似」這個詞來形容難懂的語言和文風,日本人急急忙忙翻譯他的每一本書。

「1966年這一年之內,報刊上介紹麥克盧漢的文章就達120余篇,差不多每一種重要的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報刊都參與了這場運動。人們以激動的心情思量著,這可能是一位洞見堪與達爾文和弗洛伊德一比高低的重量級人物。」(本書原序,xx頁)

學者與「明星」似乎是對立的兩極,學者不要當「明星」,「明星」難以成為令人尊敬的學者。「明星」學者一定會付出慘重的代價。英美文學教書匠侵犯他人領地,出風頭,掙大錢,引起許多學者不滿;有的學者斥責他滿口荒唐語,滿紙荒唐言。

在麥克盧漢名氣如日中天的1968年3月,《花花公子》破例刊載了幾萬字的《麥克盧漢訪談錄》,用了一個極富魅力的副標題:流行崇拜中的高級祭司和媒介形上學家袒露心扉(着重號系筆者所加)。這里的四個關鍵詞真是神來之筆,勾勒出一幅絕妙的漫畫:「崇拜」說明他的地位如日中天;「高級祭司」說明他的魅力近乎神奇;「形上學」形容他的一貫風格晦澀難懂;「補露心扉」鎖定他的談話風格,即一反寫作常態的風格,他的談話朴實無華、通俗易懂,正是他自己最好的詮釋。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