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對唐代婦女的生活作一個多方位的觀察,並通過這種觀察來進一眇豐富我們對唐代社會的理解。
本書有四個著眼點︰1、唐代規範性觀念對婦女生活的界定;2、婦女生活與唐代政治、社會、經濟制度的關系;3、唐代婦女的自我標識以及影響她們角色認同的因素;4、唐代婦女生活與唐代社會變遷的互動關系。本書的寫作既得益于西方婦女史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是受到近年來中國唐史研究啟發的結果。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笄年
1.笄年的定義
2.唐代女性的實際結構年齡
第二章 媒妁之言
1.《定婚店》的安排
2.父母之命
3.媒妁種種
4.唐代婚姻集團
5.婚姻安排前後期之變化
第三章 婚姻狀態
1.婚書、婚約、聘禮
2.婚禮
3.表親婚
第四章 夫婦關系
1.夫婦年齡差異與婚齡
2.琴瑟之諧
3.義絕與和離
第五章 夫婦關系以外的兩性契約關系
1.有家無妻的男性
2.妾、別宅婦、侍婢
3.妻妾關系
第六章 冥間夫妻
1.冥婚的定義和實例
2.文學作品中的冥婚
3.冥婚程序
4.冥婚興盛的原因
第七章 婚姻之外的女性
1.女妓
2.女尼
3.女道士
第八章 母親的形象與地位
1.母儀的範圍
2.唐代母親形象與地位的特點及前後期變化
3.繼母的形象與地位
第九章 生育
1.懷孕
2.分娩
3.因產而亡
第十章 子女
1.生育率
2.子女性別比
3.嗣子、過繼子女
主要參考引用書目
唐朝年號表
後記
第一章 笄年
1.笄年的定義
2.唐代女性的實際結構年齡
第二章 媒妁之言
1.《定婚店》的安排
2.父母之命
3.媒妁種種
4.唐代婚姻集團
5.婚姻安排前後期之變化
第三章 婚姻狀態
1.婚書、婚約、聘禮
2.婚禮
3.表親婚
第四章 夫婦關系
1.夫婦年齡差異與婚齡
2.琴瑟之諧
3.義絕與和離
第五章 夫婦關系以外的兩性契約關系
1.有家無妻的男性
2.妾、別宅婦、侍婢
3.妻妾關系
第六章 冥間夫妻
1.冥婚的定義和實例
2.文學作品中的冥婚
3.冥婚程序
4.冥婚興盛的原因
第七章 婚姻之外的女性
1.女妓
2.女尼
3.女道士
第八章 母親的形象與地位
1.母儀的範圍
2.唐代母親形象與地位的特點及前後期變化
3.繼母的形象與地位
第九章 生育
1.懷孕
2.分娩
3.因產而亡
第十章 子女
1.生育率
2.子女性別比
3.嗣子、過繼子女
主要參考引用書目
唐朝年號表
後記
序
唐代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時代,帝王的雄風,文人的張揚,佛道的興盛,胡風的彌漫,都市的繁華,詩賦的輝哩,唐代在後人的心目中是多彩多姿的。唐代又是帝制中國從京期向後期轉變的關鍵時期,土地私有化、經濟重心和人口中心言移、進士集團在權力機構中佔居優勢,地方勢力的擴張,學術弓想的多元化,在歷史學家看來,這些重大的歷史轉折都是在唐代發生的。
唐朝的這些特點對這一時代的婦女來說意味什麼呢?唐代女性是如何在這個歷史環境中度過她們一生的呢?本書旨在對唐代婦女的生活作一個多方位的觀察,並通’過這種觀察來進一步豐富我們對唐代社會的理解。本書有四個著眼點:一、唐代規範性觀念(normative concepts)對婦女生活的界定;二、婦女生活與唐代政治、社會、經濟制度的關系;三、唐代婦女的自我標識(self-identity)以及影響她們角色認同的因素;四、唐代婦女生活與唐代社會變遷的互動關系。本書的寫作既得益于西方婦女史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是受到近年來中國唐史研究啟發的結果。
西方的婦女史研究是與七十年代的女權主義運動同時起步的,因此,早期的婦女史研究或注重于探討歷史中男女不平等的現象,或著眼于將婦女寫入歷史。1986年,瓊‧斯科特(Joan Scott)提出,正如人種和階級一樣,歷史研究應該把社會性別(gender)也作為歷史分析的一個重要範疇;因為社會性別反映了某個歷史階段的規範性觀念、社會制度和組織以及自身標識的認同。自此,婦女史研究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婦女史研究的目的不再僅僅局限于在史料中找婦女,而是旨在探索、理解、闡釋婦女生活所反映的社會性別制度(gender institutions,如婚姻模式、家庭組合等),這些制度存在的原因及其特定的社會歷史環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後現代歷史研究不再把婦女看成是被動的角色,而是把她們看作創造歷史的積極參與者。近來,歷史學家們又進–步強調,一個社會對社會性別的界定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或單一的,因此,婦女史研究應注重觀察和分析社會性別意義(gender meanings)在不同階段和不同環境中的更新表現(re-interpretation)。
西方婦女史研究為本書提供了一個總體研究方向,而國內近年來的唐史研究則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典範。以我之見,近來唐史研究的突破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在史料的運用上遠遠超越了對史籍文獻的引據。與其他朝代相比,唐史研究的得天獨厚之處在于史料來源的豐富,而唐史專家們充分利用了這一優勢,近年來,以敦煌文獻、吐魯番文獻、唐代墓志和考古發現為主要史料來源的專題研究成績尤為顯著。第二,研究課題的選擇已完全擺脫了政治的影響而強調以再現歷史真相為目的,近年來的唐史研究有明顯的多元化、細目化和科學化的趨向。張國剛先生曾將八十年代以後的各個唐史研究領域總結為“制度史的鉤沉索隱,政治史的探幽發覆,經濟史的推陳出新,社會史的異軍突起,文化史的別開生面”,這生動地反映了唐史研究在廣度上的突破。第三,從實態研究逐漸走向關系研究。唐代社會是一個有機體,它不僅有其自身發展的特殊性,而且還是中國歷史變遷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近來的唐史研究非常注重探索特定歷史現象與唐代社會本身的變化以及中國社會長期變遷過程的關系。以社會史為例,王曉麗《唐五代擬制血親研究》、王楠《唐代女性在家族中的地位的變遷——對父權到夫權轉變的考察》以及陳弱水《試探唐代婦女與本家的關系》等文通過探討宗法制度在中國歷史中確立——完善——動搖——瓦解的過程及唐人對宗法制的理解來分析唐代家庭和婦女的地位,反映了唐史研究在深度上的突破。
……
唐朝的這些特點對這一時代的婦女來說意味什麼呢?唐代女性是如何在這個歷史環境中度過她們一生的呢?本書旨在對唐代婦女的生活作一個多方位的觀察,並通’過這種觀察來進一步豐富我們對唐代社會的理解。本書有四個著眼點:一、唐代規範性觀念(normative concepts)對婦女生活的界定;二、婦女生活與唐代政治、社會、經濟制度的關系;三、唐代婦女的自我標識(self-identity)以及影響她們角色認同的因素;四、唐代婦女生活與唐代社會變遷的互動關系。本書的寫作既得益于西方婦女史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是受到近年來中國唐史研究啟發的結果。
西方的婦女史研究是與七十年代的女權主義運動同時起步的,因此,早期的婦女史研究或注重于探討歷史中男女不平等的現象,或著眼于將婦女寫入歷史。1986年,瓊‧斯科特(Joan Scott)提出,正如人種和階級一樣,歷史研究應該把社會性別(gender)也作為歷史分析的一個重要範疇;因為社會性別反映了某個歷史階段的規範性觀念、社會制度和組織以及自身標識的認同。自此,婦女史研究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婦女史研究的目的不再僅僅局限于在史料中找婦女,而是旨在探索、理解、闡釋婦女生活所反映的社會性別制度(gender institutions,如婚姻模式、家庭組合等),這些制度存在的原因及其特定的社會歷史環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後現代歷史研究不再把婦女看成是被動的角色,而是把她們看作創造歷史的積極參與者。近來,歷史學家們又進–步強調,一個社會對社會性別的界定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或單一的,因此,婦女史研究應注重觀察和分析社會性別意義(gender meanings)在不同階段和不同環境中的更新表現(re-interpretation)。
西方婦女史研究為本書提供了一個總體研究方向,而國內近年來的唐史研究則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典範。以我之見,近來唐史研究的突破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在史料的運用上遠遠超越了對史籍文獻的引據。與其他朝代相比,唐史研究的得天獨厚之處在于史料來源的豐富,而唐史專家們充分利用了這一優勢,近年來,以敦煌文獻、吐魯番文獻、唐代墓志和考古發現為主要史料來源的專題研究成績尤為顯著。第二,研究課題的選擇已完全擺脫了政治的影響而強調以再現歷史真相為目的,近年來的唐史研究有明顯的多元化、細目化和科學化的趨向。張國剛先生曾將八十年代以後的各個唐史研究領域總結為“制度史的鉤沉索隱,政治史的探幽發覆,經濟史的推陳出新,社會史的異軍突起,文化史的別開生面”,這生動地反映了唐史研究在廣度上的突破。第三,從實態研究逐漸走向關系研究。唐代社會是一個有機體,它不僅有其自身發展的特殊性,而且還是中國歷史變遷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近來的唐史研究非常注重探索特定歷史現象與唐代社會本身的變化以及中國社會長期變遷過程的關系。以社會史為例,王曉麗《唐五代擬制血親研究》、王楠《唐代女性在家族中的地位的變遷——對父權到夫權轉變的考察》以及陳弱水《試探唐代婦女與本家的關系》等文通過探討宗法制度在中國歷史中確立——完善——動搖——瓦解的過程及唐人對宗法制的理解來分析唐代家庭和婦女的地位,反映了唐史研究在深度上的突破。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