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濂談中國書法史.殷商-中唐

陳振濂談中國書法史.殷商-中唐
定價:228
NT $ 198
  • 作者:陳振濂
  •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8-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151773
  • ISBN13:9787807151777
  • 裝訂:207頁 / 24 x 19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系列作者以「經典作品」為主線,對自古 至今的近900件書畫篆刻作品進行逐一梳理。從「經典作品」中帶出書畫人物以及書畫篆刻的視覺形式變遷、表現手法變遷、社會文化觀念變遷乃至藝術觀念的變遷。

有問題、有思考,就會有學術的未來。在這套「品味經典」系列中,還有許多學術問題尚未有機緣獲得解答與求得結論。於是,我也許還有一個意外的期望:「品味經典」是把書越做越薄,從大部頭硬精裝千頁大書分解成10冊軟精裝圖文版。但正因為簿了,方便閱讀了,文中提出的問題更易受到學界關注了。也許在學術上反而能越做越厚——與「養在深閨無人識」相比,現在的受眾更多,從各個新角度來研究、思考、解答問題的機緣當然也越多。這對於學術而言,只有好處而無任何壞處。

這或許也是在時隔十幾年後再來重編這部文稿的意義所在吧?
 

目錄

自序
《寶子碑》——有「古佛之容」?
《嵩高靈廟碑》的成熟與自信
寂寞的《大代華岳廟碑》
《沮渠安周造佛寺碑》的「胡氣」
從《龍顏碑》談風格與技巧的區別
早期墓志的風格典范——《劉懷民墓志》
南齊造像記——《妙相寺造像題字》
《暉福寺碑》——予平庸以溢美的典型
《汝南王修治古塔銘》的放肆
《牛橛造像記》兼及龍門書風的原始力度之美
陽文形式——《始平公造像記》的幾個特點
《元詳造像記》與《元詳墓志》
《楊大眼造像記》——「少年偏將」而已
龍門造像記中的粗拙——《鄭長猷造像記》
以造像記代碑的《魏靈藏造像記》
《孫秋生造像記》在龍門造像中的特殊地位
「大字無過瘞鶴銘」
《蕭秀墓碑》——南朝碑的柔弱之感
《石門銘》的「無為而治」
《鄭文公碑》的館閣之氣
說墓志,兼及《元羽墓志》與元氏墓志群
《元顯雋墓志》——竟然取龜形
墓志雜談兼及《刁遵墓志》
魏碑中的柔——《崔敬邕墓志》
談《張玄墓志》的恬靜感
《張猛龍碑》——構架的張力
「無寒儉氣」的《高貞碑》
《敬使君碑》的「渾逸」
「纖徐容與」的《泰山金剛經》
稚拙型的北齊書——《王子椿徂徠山佛經摩崖》
《匡獺貳 僥ρ輪
「分書罪人」——《北周西岳華山廟碑》和它的書者趙文淵
從高昌國磚志看高昌文化
《龍藏寺碑》的雙重標准
《曹植廟碑》隨想
《啟法寺碑》——關於書丹
《董美人》紅顏薄命
從蘇孝慈其人談到《蘇孝慈墓志》
「鐵限」「筆冢」說智永
《溫彥博碑》——歐書第一
《九成宮》——結構大師的標志
關於文學內容與書風關系的思考——歐陽詢《張翰帖》
歐陽詢的隸書——《房謙彥碑》
從《史事帖》看歐陽詢述史
李懷琳《絕交書》與作偽風氣
虞世南的「君子風」
……
附錄:中國書法年表(魏晉—中唐)
 

浙江古籍出版社有意推揚中國傳統的書畫篆刻藝術,擬將我的一部160萬字舊稿分冊配圖出版,分書法、國畫、篆刻而起名為「品味經典——陳振濂談中國書法史」「品味經典——陳振濂談中國繪畫史」「品味經典——陳振濂談中國印章篆刻史」,各成2—4個分冊,總計合為10個分冊。這樣的出版思路,正符合當下圖書市場的需求規律:一方面,在「讀圖時代」,我們希望能看到的是圖文並茂、形象生動、裝幀考究的精品圖書。中國書畫篆刻本身就是直觀的藝術視覺圖像,在「讀圖時代」,它正有廣闊的用武之地。但「圖」即視覺形象要被「讀」而不是被膚淺地一覽而過,當然還有待於文字(思想)的展開。基於此,這圖文版的「品味經典」系列,也就有了存在並良性發展的極好理由與生長空間。另一方面,在過去習慣於厚重的經典圖書出版意識的對比下,今天的出版業界更傾向於化整為零,以便於攜帶便於翻閱的系列的單冊形式來抓住讀者,而盡量不再取「磚頭」式的厚重的大部頭書籍形式,從而順應當今讀書不再只是「正襟危坐」的方式而是尋求靈活自由、輕松有趣的閱讀境界的時代走向。這套「品味經典」系列叢書的策划與統籌,應該放置在這樣一個「與時俱進」的社會文化背景中來定位。

關於這套「品味經典」系列,在舊稿將近160萬字中,我嘗試以「經典作品」為主線,對自古至今的近900件書畫篆刻作品進行逐一梳理。從「經典作品」中帶出書畫家人物以及書畫篆刻的視覺形式變遷、表現手法變遷、社會文化觀念變遷乃至藝術觀念變遷:由點及面,由作品核心伸向文化外延。記得當年中華書局傅璇琮、許逸民兩位學長在約稿時,曾特別提出:要在對每件經典作品的解讀過程中凸顯出學術札記與文化隨筆的魅力,但又要是嚴肅的學理推斷而不是不負責任的「戲說」,這才是中華書局這樣的頂級出版社所需要的書稿。而我在接受任務後,竭盡全力把握住這些要求,從當時《中國書畫篆刻品鑒》出版後的社會反饋來看,大致上是達到了當初傅、許二位學長的期望的。不但如此,由於長期從事書畫篆刻史研究,還有機會把一些研究心得、思考成果等融人寫作之中。記得在完成全稿後,傅璇琮先生問我最大的收獲是什麽,我說也許在我這個「當局者迷」的立場說,我最感收獲的,是在許多文章中提出了一些新的學術疑點與學術問題——許多問題只是被發現、被提出,限於體例,我們自己也許無法回答與解釋,但它卻會引出後來者的關注與再研究。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部書稿在很多場合下,都更表現為是一部學術問題(課題)集。它為後續的研究,規划出廣袤的施展空間,開辟出許多過去我們不太注意的研究通道。眾所周知,在學術研究中,提出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更難能可貴,因為它沒有事先的既定目標,要善於從一般中發現獨特、從平常中見出異常。我自己在撰稿過程中,時時會體驗到一種「發現」的樂趣,其原因即在於這個「問題」意識。從這部舊稿中提出的許多書法史、國畫史與篆刻史中的新疑點、新課題,始終貫穿於這十幾年我自己的學術生涯,近年來許多新的研究成果的產生,恐怕都是得力於當年的提出問題的契機。

有問題、有思考,就會有學術的未來。在這套「品味經典」系列中,還有許多學術問題尚未有機緣獲得解答與求得結論。於是,我也許還有一個意外的期望:「品味經典」是把書越做越薄,從大部頭硬精裝干頁大書分解成10冊軟精裝圖文版。但正因為薄了,方便閱讀了,文中提出的問題更易受到學界關注了,也許在學術上反而能越做越厚——與「養在深閨無人識」相比,現在的受眾更多,從各個新角度來研究、思考、解答問題的機緣當然也越多。這對於學術而言,只有好處而無任何壞處。

這或許也是在時隔十幾年後再來重編這部文稿的意義所在吧?

2006年5月於中國美術學院 頤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