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學概論

文體學概論
定價:192
NT $ 167
  • 作者:@劉世生 朱瑞青 @編/著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12-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093772
  • ISBN13:9787301093771
  • 裝訂:平裝 / 314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在介紹當今國內外文體學研究領域前洞理論課題的基礎上,精選詩歌、小說、戲劇、散文以及其他各類語體的優美篇章,討論語言與文體風格及其同內容表達的關系,主要內容包括文體風格與現代文體學、文學語言與非文學語言、語言形式與文學意義、文學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語言常規與變異,語言學的描寫與文體學的分析與闡釋、詩歌語言文體、小說語言文體、戲劇語言文體、各類語體(如新聞、廣告、法律、科技、網絡)的語言特征、詞匯語法與篇章結構、多層次分析與文學批評等。學習本書有助于學習者思維清晰,做事得體,發現和欣賞生活中的美,對倡導文明禮儀、構建和諧社會有較大的幫助。

本書運用比較的方法,論述文體學理論及其分析模式,旨在提高學習者的理論水平、鑒賞水平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高校外語專業學生、大學外語學生、人文社科學生和其他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拓寬知識面、增強思辨力、孕育創新精神的一種閱讀資料,為培養具有較高人文社科素養的國家建設人才做長遠貢獻。
 

目錄

前 言
第一部分 文體與文體學
 第一章 引 論
  1.1 文體學的定義與內涵
  1.2 文體學對外語教學的啟發
   1.2.1 運用文體學方法教學的可行性
   1.2.2 文體學與綜合英語教學
  1.3 中國的文體學教學與研究及其存在的問題
  1.4 中國文體學研究的新進展——首屆文體學研究國際學術會議在清華召開
 第二章 文體觀
  2.1 選擇說
   2.1.1 語言形式的選擇
   2.1.2 形式的選擇與意義的選擇
   2.1.3 語境對選擇的影響
   2.1.4 選擇說的優勢和缺點
  2.2 變異說
   2.2.1 變異的形式
   2.2.2 實現層的變異
   2.2.3 形式層
   2.2.4 語義層
   2.2.5 變異觀的優點以及局限
  2.3 突出前景化
   2.3.1 俄國形式主義
   2.3.2 布拉格學派
   2.3.3 利奇對前景化和變異的區分
   2.3.4 韓禮德對前景化的解釋
   2.3.5 綜述
 第三章 文體學的發展
  3.1 現代文體學的發展及其研究目的
   3.1.1 現代文體學的發展狀況
   3.1.2 現代文體學的研究目的
  3.2 形式文體學的二元對立模式︰內容一形式
   3.2.1 巴依的內容對立說
   3.2.2 雅各布森的結構形式對等說
   3.2.3 雷弗梯爾的讀者反應說
   3.2.4 奧曼的轉換規則說
   3.2.5 形式文體學的特點
  3.3 功能文體學的三元交叉模式︰概念——人際=組篇
  3.4 小結
 第四章 文體學與其他學科
  4.1 導論
  4.2 20世紀的文體學研究
   4.2.1 20世紀文體學研究的主要成果
   4.2.2 20世紀文體學研究的重要貢獻
  4.3 21世紀文體學研究的新課題
 ……
第二部分 文體的構成
 第五章 語音與語相
 第六章 詞匯與文體
 第七章 句子與文體
 第八章 意義與文體
 第十章認知與文體
第三部分 文體的分析
 第十一章 功能文體
 第十二章 文學文體
 第十三章 認知文體學研究(以小說中的思維風格為例)
 第十四章 認知文體學研究(以詩歌為例)
參考書目
 

“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知識系列讀本”最早是由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彭宣維教授、王星教授和北京大學出版社張冰編審共同策劃的。三位先知先覺者的基本思想我較清楚。首先,他們認為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招生人數不斷增加,但社會的迅速發展又向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識面、思辨能力、創造性等的培養,已成為目前研究生教育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其次,解決研究生教育的培養問題,要抓好源頭,即有必要將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從研究生入門逐漸下移到本科階段,以解決外語專業學生與同時入學的其他系科同學相比在科研能力和學術潛力上有所不及的問題。我非常贊同彭宣維教授、王星教授和張冰編審的遠見卓識,願意為他們搖旗吶喊,沖鋒陷陣。

在三位策劃者的啟示和鼓勵下,我大膽補充一些個人的看法。自上世紀80年代中,國內就流傳一種怪論,說英語不是專業,是個工具,于是要求外語系科學生都要另選一門專業或方向。我听到這種公然反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專業設置目錄的論調總感到不是滋味,並在國內外多種場合爭辯。現在“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知識系列讀本”的出版就是向世人表明,外語專業的學生,研究生也好,本科生也好,要學的東西很多,把外語學習僅僅看做听說讀寫的技能訓練,實為井底蛙見。

在“外語不是專業是工具”的口號下,在大學外語系科里,一度泛起增設“外交、外事、金融、貿易、法律、秘書、教育技術、新聞、科技”等方向的熱潮,以至于讓我們那些系主任們、院長們手忙腳亂,窮于對付。其實,我們的年輕人畢業後想干什麼,自己心里最清楚,不必我們的系主任們、院長們多操心,指腹為婚;何況畢業後就業市場千變萬化,我們在本科期間要設置多少方向才算具有市場意識呢?我認為,對于我們的外語系科的本科生來說,應首先讓他們接受通識教育,才能在今後的工作崗位上得心應手。再者,從新世紀的全球化、國際化趨勢來看,我們培養的人才還應是具有能進行創造性思維的人才,而不是人雲亦雲、照葫蘆畫瓢者。就外語系科來說,讓學生只會圍著外語“工具”操作,不會動腦,終究不是辦法。

我的上述觀點絕非空穴來風,也非杞人憂天。最近,教育部外語教育指導委員會英語組的專家們去國內四所大學對英語專業進行試評。報告中有一段話引人深思,現摘錄如下︰“然而,試評結果表明高校英語專業本科教學中的學科建設卻不甚樂觀。個別院校對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科內涵不很清楚;制定的學科規劃既與該校的層次定位不相符,也不符合外語學科的基本規律;課程設置與全國高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有一定距離;培養的學生基本功不扎實;教學管理比較混亂,質量意識不強。”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