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幾百萬字的遺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將受到讀者的喜愛,後世讀者將以一種贊嘆和欣賞的態度閱讀它。有一部分時過境遷,不再使人感到興趣。比起文章來,更重要的是魯迅這個人,他的入世的態度,他的愛國心和正義感,他對強暴的反抗和對弱者的同情,他為了中國進步不懈的努力,他身上那種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的傳統的骨氣,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他作為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這形象,這精神,必將永世長存。
用魯迅的批判精神「重讀魯迅」,審視那些「必將保留的和不必保留的」正是對魯迅精神的闡揚。
目錄
朱正:必將保留的和不必保留的(代序)
朱正:魯迅小傳
魯迅原著:科學史教篇
朱正:重讀《科學史教篇》
朱正:白話譯文:科學史的教訓
魯迅原著:隨感錄三十五
魯迅原著:隨感錄四十六
魯迅原著:隨感錄四十八
朱正:擁護德先生與賽先生
魯迅原著:藥
朱正:讀《藥》
魯迅原著:估《學衡》
朱正:重讀《估〈學衡〉》
魯迅原著:娜拉走後怎樣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文藝會講
朱正:重讀《娜拉走後怎樣》
魯迅原著:肥皂
邵燕祥:重讀《肥皂》
魯迅原著:青年必讀書
——應《京報副刊》的征求
朱正:重讀《青年必讀書》
魯迅原著:春末閑談
朱正:聖君賢臣的兩難處境
——重讀《春末閑談》
魯迅原著:燈下漫筆
朱正:「現在的青年的使命」
——重讀《燈下漫筆》
魯迅原著:論睜了眼看
朱正:瞞和騙的文藝
——重讀《論睜了眼看》
魯迅原著:這個與那個
朱正:重讀《這個與那個》
魯迅原著: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邵燕祥:重讀魯迅的「費厄潑賴」論
魯迅原著:記談話
朱正:有存在,便有希望
——重讀《記談話》
魯迅原著:藤野先生
朱正:重讀《藤野先生》
魯迅原著:答有恆先生
魯迅原著:通信
朱正:解剖自己
魯迅原著: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十二月二十一日在上海暨南大學講
朱正:重讀《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魯迅原著:「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朱正:重讀《「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魯迅原著:贈鄔其山
朱正:釋魯迅《贈鄔其山》詩
魯迅原著:無題
朱正:釋魯迅《無題》詩
魯迅原著:答客誚
魯迅原著:自嘲
朱正:《答客誚》、《自嘲》詩本事
魯迅原著:我們不再受騙了
朱正:重讀《我們不再受騙了》
魯迅原著:學生和玉佛
魯迅原著:崇實
魯迅原著:戰略關系
朱正:為反對而反對——從魯迅《戰略關系》談起
魯迅原著:為了忘卻的記念
朱正:重讀《為了忘卻的記念》
魯迅原著:王道詩話
朱正:重讀《王道詩話》
魯迅原著:華德保粹優劣論
朱正:重讀《華德保粹優劣論》
魯迅原著:華德焚書異同論
朱正:重讀《華德焚書異同論》
魯迅原著:爬和撞
朱正:重讀《爬和撞》
魯迅原著:漫與
朱正:論奴隸與奴才——重讀《漫與》
魯迅原著:雙十懷古——民國二二年看十九年秋
朱正:《雙十懷古》本事
魯迅原著:女人未必多說謊
朱正:重讀《女人未必多說謊》
魯迅原著:運命
魯迅原著:安貧樂道法
魯迅原著:運命
朱正:治國平天下的大經絡
魯迅原著:隔膜
魯迅原著:買《小學大全》記
朱正:文字獄兩案例
魯迅原著:門外文談
朱正:漢字改革問題——重讀《門外文談》
魯迅原著:「尋開心」
朱正:重讀《「尋開心」》
魯迅原著: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朱正:重讀《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後記
朱正:魯迅小傳
魯迅原著:科學史教篇
朱正:重讀《科學史教篇》
朱正:白話譯文:科學史的教訓
魯迅原著:隨感錄三十五
魯迅原著:隨感錄四十六
魯迅原著:隨感錄四十八
朱正:擁護德先生與賽先生
魯迅原著:藥
朱正:讀《藥》
魯迅原著:估《學衡》
朱正:重讀《估〈學衡〉》
魯迅原著:娜拉走後怎樣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文藝會講
朱正:重讀《娜拉走後怎樣》
魯迅原著:肥皂
邵燕祥:重讀《肥皂》
魯迅原著:青年必讀書
——應《京報副刊》的征求
朱正:重讀《青年必讀書》
魯迅原著:春末閑談
朱正:聖君賢臣的兩難處境
——重讀《春末閑談》
魯迅原著:燈下漫筆
朱正:「現在的青年的使命」
——重讀《燈下漫筆》
魯迅原著:論睜了眼看
朱正:瞞和騙的文藝
——重讀《論睜了眼看》
魯迅原著:這個與那個
朱正:重讀《這個與那個》
魯迅原著: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邵燕祥:重讀魯迅的「費厄潑賴」論
魯迅原著:記談話
朱正:有存在,便有希望
——重讀《記談話》
魯迅原著:藤野先生
朱正:重讀《藤野先生》
魯迅原著:答有恆先生
魯迅原著:通信
朱正:解剖自己
魯迅原著: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十二月二十一日在上海暨南大學講
朱正:重讀《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魯迅原著:「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朱正:重讀《「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魯迅原著:贈鄔其山
朱正:釋魯迅《贈鄔其山》詩
魯迅原著:無題
朱正:釋魯迅《無題》詩
魯迅原著:答客誚
魯迅原著:自嘲
朱正:《答客誚》、《自嘲》詩本事
魯迅原著:我們不再受騙了
朱正:重讀《我們不再受騙了》
魯迅原著:學生和玉佛
魯迅原著:崇實
魯迅原著:戰略關系
朱正:為反對而反對——從魯迅《戰略關系》談起
魯迅原著:為了忘卻的記念
朱正:重讀《為了忘卻的記念》
魯迅原著:王道詩話
朱正:重讀《王道詩話》
魯迅原著:華德保粹優劣論
朱正:重讀《華德保粹優劣論》
魯迅原著:華德焚書異同論
朱正:重讀《華德焚書異同論》
魯迅原著:爬和撞
朱正:重讀《爬和撞》
魯迅原著:漫與
朱正:論奴隸與奴才——重讀《漫與》
魯迅原著:雙十懷古——民國二二年看十九年秋
朱正:《雙十懷古》本事
魯迅原著:女人未必多說謊
朱正:重讀《女人未必多說謊》
魯迅原著:運命
魯迅原著:安貧樂道法
魯迅原著:運命
朱正:治國平天下的大經絡
魯迅原著:隔膜
魯迅原著:買《小學大全》記
朱正:文字獄兩案例
魯迅原著:門外文談
朱正:漢字改革問題——重讀《門外文談》
魯迅原著:「尋開心」
朱正:重讀《「尋開心」》
魯迅原著: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朱正:重讀《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後記
序
作家的歷史地位,是個老題目。杜甫說的是:「王楊盧駱當對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作這詩的杜甫,歷史地位就比王楊盧駱更高。比他晚生了幾十年的韓愈也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同樣是關於李杜,過了一千年,就有人從新的角度來思考了,如清人趙翼的詩說:「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他是看到一千年里出現的那許多新人新作,新的文掌觀念和新的文學體載,才有這樣的見地,發這樣的感慨吧。
在20世紀的中國作家當中,就聲望和影響來說,魯迅當推為第一人。進入21世紀,對於魯迅的遺產應作怎樣的估計呢?他的著作,大體上說包括三個部分,一是文學創作,即《吶喊》、《野草》、《彷徨》、《故事新編》和《朝花夕拾》,他自己說的:「可以勉強稱為創作的,在我至今只有這五種」(《南腔北調集·〈自選集〉自序》)。此外,大約還得加上新詩和舊詩。二是學術研究,即《中國小說史略》和一些單篇研究文章。三就是那十多本雜文集了。現在就來探討一下這三者的情況。
他的創作,我想,是必定會永遠流傳下去的。如果說韓愈的古文運動是「文起八代之衰」,那麼「五四」前后開始的新文學運動就更可以說是「文除百代之弊」了。當然,首先提出文學改良和文學革命口號的,是胡適和陳獨秀,而最早「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的,卻是魯迅創作的小說。這些作品的歷史地位,不僅是開風氣之先,更重要的是,不論就藝術還是思想來說,都達到了當時無人企及的高度。
《中國小說史略》當然也是開創性的工作,是第一本體例謹嚴的中國小說史。可是萬事起頭難,因而也就不免有些粗疏之處了。作學術研究,不能沒有必要的條件,這也就是他慨嘆過的「數年糧食,一屋圖書」,可是當年他並沒有這樣的條件。他自己說的,「說起來也慚愧,我雖然草草編了一本《小說史略》,而家無儲書,罕見舊刻,所用為資料的,幾乎都是翻刻本,新印本,甚而至於是石印本,序跋及撰人名,往往缺失,所以漏略錯誤,一定很多。」(《華蓋集續編·關於〈三藏取經記〉等》)不但是他「家無儲書」,像《金瓶梅詞話》這失傳多年的孤本古籍,是在《小說史略》成書之后才出現的。還有出現更晚的,「三言二拍」在國內久已失傳,《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一篇「明之擬宋市人小說及后來選本」中,不得不說「『三言』雲者,一曰《喻世明言》,二曰《警世通言》,今皆未見,僅知其序目」。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日本收藏的原本將這幾種書影印行世,今天的學者來寫這一節,就會有比魯迅更好的成績。
不但有資料不足的缺陷,唐代「變文」早已在敦煌發現,《小說史略》理應設置專篇,可是沒有,這也不能不說是一失。此外在理解和論述方面,也已經有學者指出了書中某些可議之處,這里只舉一例。第十二篇「宋人話本」中說:「什九先以閑話或他事,后乃綴合,以入正文。……大抵詩詞之外,亦用故實,或取相類,或取不同,而多為時事。取不同者由反入正,取相類者較有淺深,忽而相牽,轉入本事,故敘述方始,而主意已明,……凡其上半,謂之『得勝頭回』,頭回猶雲前回,聽說話者多軍民,故冠以吉語曰得勝,非因進講宮中,因有此名也。」針對這一段文字,胡適在《〈宋人話本八種〉序》中說:「魯迅先生說引子的作用,最明白了;但他解釋『得勝頭回』,似不無可以討論之處。《得勝令》乃是曲調之名。本來說書人開講之前,聽眾未齊到,必須打鼓開場,《得勝令》當是常用的鼓調,《得勝令》又名《得勝回頭》,轉為《得勝頭回》,后來說書人開講時,往往因聽眾未齊,須慢慢地說到正文,故或用詩詞,或用故事,也『權做個得勝頭回』。」凡此種種,都是后出的研究著作可以超過先出者的地方。后來的人能夠看出前人的不對和不足,是很自然的事情。在這本書的「題記」中,魯迅表示了「誠望傑構於來哲」的願望。我深信在二十一世紀必將有人寫出水平更高的中國小說史。那時,魯迅的這一本,當然還是有學術史上的價值,卻不再是一般讀者的讀物了。
……
在20世紀的中國作家當中,就聲望和影響來說,魯迅當推為第一人。進入21世紀,對於魯迅的遺產應作怎樣的估計呢?他的著作,大體上說包括三個部分,一是文學創作,即《吶喊》、《野草》、《彷徨》、《故事新編》和《朝花夕拾》,他自己說的:「可以勉強稱為創作的,在我至今只有這五種」(《南腔北調集·〈自選集〉自序》)。此外,大約還得加上新詩和舊詩。二是學術研究,即《中國小說史略》和一些單篇研究文章。三就是那十多本雜文集了。現在就來探討一下這三者的情況。
他的創作,我想,是必定會永遠流傳下去的。如果說韓愈的古文運動是「文起八代之衰」,那麼「五四」前后開始的新文學運動就更可以說是「文除百代之弊」了。當然,首先提出文學改良和文學革命口號的,是胡適和陳獨秀,而最早「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的,卻是魯迅創作的小說。這些作品的歷史地位,不僅是開風氣之先,更重要的是,不論就藝術還是思想來說,都達到了當時無人企及的高度。
《中國小說史略》當然也是開創性的工作,是第一本體例謹嚴的中國小說史。可是萬事起頭難,因而也就不免有些粗疏之處了。作學術研究,不能沒有必要的條件,這也就是他慨嘆過的「數年糧食,一屋圖書」,可是當年他並沒有這樣的條件。他自己說的,「說起來也慚愧,我雖然草草編了一本《小說史略》,而家無儲書,罕見舊刻,所用為資料的,幾乎都是翻刻本,新印本,甚而至於是石印本,序跋及撰人名,往往缺失,所以漏略錯誤,一定很多。」(《華蓋集續編·關於〈三藏取經記〉等》)不但是他「家無儲書」,像《金瓶梅詞話》這失傳多年的孤本古籍,是在《小說史略》成書之后才出現的。還有出現更晚的,「三言二拍」在國內久已失傳,《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一篇「明之擬宋市人小說及后來選本」中,不得不說「『三言』雲者,一曰《喻世明言》,二曰《警世通言》,今皆未見,僅知其序目」。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日本收藏的原本將這幾種書影印行世,今天的學者來寫這一節,就會有比魯迅更好的成績。
不但有資料不足的缺陷,唐代「變文」早已在敦煌發現,《小說史略》理應設置專篇,可是沒有,這也不能不說是一失。此外在理解和論述方面,也已經有學者指出了書中某些可議之處,這里只舉一例。第十二篇「宋人話本」中說:「什九先以閑話或他事,后乃綴合,以入正文。……大抵詩詞之外,亦用故實,或取相類,或取不同,而多為時事。取不同者由反入正,取相類者較有淺深,忽而相牽,轉入本事,故敘述方始,而主意已明,……凡其上半,謂之『得勝頭回』,頭回猶雲前回,聽說話者多軍民,故冠以吉語曰得勝,非因進講宮中,因有此名也。」針對這一段文字,胡適在《〈宋人話本八種〉序》中說:「魯迅先生說引子的作用,最明白了;但他解釋『得勝頭回』,似不無可以討論之處。《得勝令》乃是曲調之名。本來說書人開講之前,聽眾未齊到,必須打鼓開場,《得勝令》當是常用的鼓調,《得勝令》又名《得勝回頭》,轉為《得勝頭回》,后來說書人開講時,往往因聽眾未齊,須慢慢地說到正文,故或用詩詞,或用故事,也『權做個得勝頭回』。」凡此種種,都是后出的研究著作可以超過先出者的地方。后來的人能夠看出前人的不對和不足,是很自然的事情。在這本書的「題記」中,魯迅表示了「誠望傑構於來哲」的願望。我深信在二十一世紀必將有人寫出水平更高的中國小說史。那時,魯迅的這一本,當然還是有學術史上的價值,卻不再是一般讀者的讀物了。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