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常用印款

齊白石常用印款
定價:83
NT $ 72
  • 作者:@喬中石 @編/著
  •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7-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裝訂:平裝 / 79頁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齊白石的自用印是其篆刻藝術最具代表的精華,許多印章經他多次重復創作精心錘煉。如果將這些印章按時序羅列起來,他篆刻風格的演變史就非常的明晰,技法的成熟演變和藝術觀念的轉變升華會最直接地體現出來,其苦心孤詣也愈發顯現。他的印款里就有一些自道甘苦的內容。

齊白石的自用印從他名號齋館的稱謂的變化上也可以反映出一定的規律,盡管他晚年的齋館名基本還是沿用中年居家鄉時的名稱,但前後數十年間的印風卻已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在居京住址的多次遷移中,交替使用著這些名稱,如果將名號齋館的稱謂的變化和篆刻風格特征二者結合起來,則比較容易區別出它們的時代歸屬。
 

『余作畫數十年,未稱己意.從此決定大變。不欲人知.即餓死京華.公等勿憐.乃余或可自問快心時也。』這是五十七歲(一九一九)的齊白石在開始持續十年之久的衰年變法前的[宣言]。此年是他第三次到北京.並從此定居。齊白石自三十四歲開始第一次走出湘潭後.雖則也經歷了『五出五歸』的壯游.但這次卻成為他藝術與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這不僅反映在他的繪畫上.篆刻亦然。這也成為鑒�他書畫款印的『分水嶺』。在此之前.根據《白石老人自述》和他學習篆刻的師承關系可分為兩個時期.郎 學習浙派時期(一八九四- 一九零五)和學習趙之謙時期(一九零五-一九一九)。

一、學習浙派時期《一八九四——一九零五》

從三十二歲至四十三一歲。他篆刻啟蒙于黎松安.進而學習丁敬、黃易。一八九三年穴梅花天竹白頭翁《和一八九四年的穴龍山七子圖》鈐印『齊伯子』(白文)、『名璜別號瀕生』(朱文)是見于書畫作品較早的自用印。根據《自述》可知他開始學習篆刻之年為一八九四年.以丁、黃兩家為門徑.這兩印與浙派風格不相類似。(他對于自己篆刻緣起也還有『始于二十歲以前』的說法)其他的自用印則純用浙法.甚至在一九零五年開始學習趙之謙之後的數年里.一些印章還時有沿用。這一時期.他的自用印以名號為主.如 『臣璜之印』、『齊瀕生』、『瀕生』、『白石山長』、『白石』、『小名阿芝』、『齊大』、『阿芝』等.閑章數量則較少。

二、學習趙之謙時期(一九0五—一九一九)

一九0五年,齊白石勾摹《二金蝶堂印譜》後,印風就『摹仿趙(�為)叔的一體』了。他在《自述》中也自稱這成為『改變作風的一大柩紐』。至一九一九年定居北京前,這一時期是他專摹趙之謙,並隨著游歷漸廣,開闊了眼界,特別是在一九一七年結識陳師曾以後,篆刻開始受陳師曾與吳昌碩的影響,開始兼容漸變,初露端倪。學趙之謙和『齊伯子』、『木居士記』、『隻翁嘆賞』、『樂石室』等印足以代表,白文『阿芝』等印已初見自家面貌。

三、風格成熟期(一九一九—一九三二)

齊白石定居北京後,是他衰年變法和藝術成熟並鼎盛的黃金時期。六十歲到七十歲前後,是他取法漢碑篆法,擺脫陳習,開創新面貌的時期。他在『自述』中說︰『我的刻印,最早是走丁龍泓、黃小松一路,繼得《二金蝶堂印譜》,乃專攻趙(�為)叔的筆意。後見天發神讖碑,刀法一變,又見三公山碑,篆法也為之一變。最後喜秦權,縱橫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變。』這一時期,他的個人風格趨于明顯。篆法、刀法與趙之謙拉開了距離,開始具備直抒胸臆,單刀直沖的自家面目。朱文『老齊』(一九二一)、『老齊郎』(一九二二),白文『白石翁』(一九二三)、朱文『魯班門下』(一九二二)、『老夫也在皮毛類』(一九二四)、『木人』(一九二五)這些有著明確紀年的自用印系列中,可以看到他逐步由取法前人到脫盡窠臼的漸變軌跡。『八硯樓』一印則是取法《天發神讖碑》的典型。作于一九一七年的繪畫作品《戲臨八大山人》軸鈐有『九硯樓』白文印,與『八硯樓』風格極為接近,但虛實變化與縱橫自然之意稍遜。他因一硯遺失遂有『八硯』之稱,兩印創作時間相距不遠。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