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Helen
B.Chapin《雲南的觀音像》一文發表以來,世界上以阿嵯耶觀音造像、繪像及文獻記載先后研究雲南觀音信仰的論文已經有數篇。學者們或以實物為依據,或對繪像作分析說明,或以文獻為佐證,充分發揮自己所長,對雲南佛教的特色信仰即阿嵯耶觀音信仰現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為雲南佛教研究的深入開展作出了不可忽略的貢獻。不過,有關阿嵯耶觀音信仰的理論及歷史溯源,顯然一直未找到合理的解釋。
對佛教教化傳統即佛教轉輪王傳統(包括天王傳統與佛王傳統)有深入系統研究的古正美教授多年來一直關心南詔、大理的佛教研究,她根據自己對密教觀音佛王信仰或傳統的研究心得認為,南詔、大理也是一處長期使用佛教信仰作為其治國意識形態或教化傳統的地方,南詔、大理所重視的觀音信仰,就是密教金剛頂派在南天成立的一種密教觀音佛王信仰或傳統。因對雲南地方佛教史料有過數年的搜集與研究,所以筆者非常贊同古教授的這一看法。本文根據同期或相近歷史時期南詔佛教材料(文獻記載主要以元代及其以前的為主),在考察南詔佛教傳入、傳播歷史及南詔王室地位意識、白族民族意識的基礎上,對南詔觀音佛王信仰即阿嵯耶觀音信仰或傳統的確立過程及其影響作一系統的說明,為古教授的觀點提供具體佐證。不當、疏漏乃至錯誤之處,盼古教授及同好批評指正。
本文集收錄了作者1994年至2005年撰寫的20余篇論文。大致分為南詔大理佛教、雲南阿吒力教、大足石刻與宋代巴蜀佛教、元明雲南佛教及佛教史志四大類。內容涉及佛教史、佛教經典、佛教歷史文獻、佛教藝術和佛教人物。盡管討論的主要是雲南佛教,但也往往涉及巴蜀佛教。對不少問題的看法,在不同文章中隨著資料的不斷積累和認識的逐漸提高而不斷深入,反映了作者對這些問題不斷探索和不斷獲得新認識的軌跡。現在將它們收集在一起,也算是作者對自己10余年研習雲南佛教和巴蜀佛教的階段性總結。
目錄
總序
宗教與白族民族意識(代序)
南詔大理佛教
南詔觀音佛王信仰的確立及其影響
大理國寫經《護理司南抄》及其學術價值
大黑天神與白姐聖妃新資料研究
南詔大理漢傳佛教繪畫藝術——張勝溫繪《梵像卷》研究
大理國對南詔國家宗教的認同——石鍾同石窟與《南詔圖傳》和張勝溫繪《梵像卷》的比較研究
南詔大理國佛教新資料初探
雲南阿吒力教
雲南阿吒力經典發現與認識
雲南阿吒力教經典及其在中國佛教研究中的價值
雲南阿吒力教綜信紙
中國有無「滇密」的探討
大足石刻與宋代巴蜀佛教
宗賾《孝行錄》及其與大足寶頂勸考石刻的關系
論大足寶頂為佛教水陸道場
宋代的信仰性佛教及其特點——以大足寶頂山石刻的解讀為中心
宋僧慈覺宗賾新考
元明雲南佛教及佛教史志
元代雲南漢地佛教重考
——兼駁「禪密興替」說
雲南雞足山的崛起及其主要禪系
《論傣族詩歌》是偽書
明初大理名僧無極
——《葉榆稗史》等書證偽之一
《大理石佚為鈔》是偽書辨
高(天明)映《雞足山志》新識
——代點校前言
後記
宗教與白族民族意識(代序)
南詔大理佛教
南詔觀音佛王信仰的確立及其影響
大理國寫經《護理司南抄》及其學術價值
大黑天神與白姐聖妃新資料研究
南詔大理漢傳佛教繪畫藝術——張勝溫繪《梵像卷》研究
大理國對南詔國家宗教的認同——石鍾同石窟與《南詔圖傳》和張勝溫繪《梵像卷》的比較研究
南詔大理國佛教新資料初探
雲南阿吒力教
雲南阿吒力經典發現與認識
雲南阿吒力教經典及其在中國佛教研究中的價值
雲南阿吒力教綜信紙
中國有無「滇密」的探討
大足石刻與宋代巴蜀佛教
宗賾《孝行錄》及其與大足寶頂勸考石刻的關系
論大足寶頂為佛教水陸道場
宋代的信仰性佛教及其特點——以大足寶頂山石刻的解讀為中心
宋僧慈覺宗賾新考
元明雲南佛教及佛教史志
元代雲南漢地佛教重考
——兼駁「禪密興替」說
雲南雞足山的崛起及其主要禪系
《論傣族詩歌》是偽書
明初大理名僧無極
——《葉榆稗史》等書證偽之一
《大理石佚為鈔》是偽書辨
高(天明)映《雞足山志》新識
——代點校前言
後記
序
在大多數白族宗教研究者看來,本主崇拜源於原始社會對社神的崇拜和農耕祭祀,是白族獨有的、特有的或固有的宗教信仰,是白族社會最普遍、影響最深遠的信仰,對白族民族意識有凝聚作用。
不過,大多數本主研究者均沒有注意也從來沒有回答過以下三個問題:一、在眾多的本主中,既有南詔、大理國直至明代的歷史人物,也有龍王、太陽神、山神以及石頭、樹樁、猴子等自然物或動物,但對他(它)們的崇拜,是否就屬於或可以稱作原始社會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英雄崇拜、祖先崇拜或社神崇拜呢?二、在人類宗教發展史上,世界各地的宗教都是從原始宗教向人為宗教演化的。在這種演化過程中,像意識形態往往落後於社會發展一樣,世界宗教中往往包含有原始宗教的成分,如基督教的十字架就是原始宗教的遺留和變相存在。但人們對於世界宗教的產生,往往不是說它源於原始宗教,而是把它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中去考察,尋找、歸納它產生的社會歷史根源。本主崇拜雖然沒有世界宗教的特性,但它是白族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對它的起源的探討,是否是「源於原始社會人類的萬物有靈觀念或原始宗教」、「源於原始社會對社神的崇拜和農耕祭祀」這樣模糊不清的話可以概括的呢?三、大量文獻和實物資料證明,中國古代的社神崇拜和農耕祭祀比較發達,但為什麽只有白族的原始宗教發展成本主崇拜,而包括漢族在內的其他民族的社神崇拜和農耕祭祀都沒有這樣呢?
正是由於目前有關白族本主的研究存在明顯的缺陷,因此有學者已經指出,白族本主研究如果既不考察白族歷史,又不能「跳出從白族到白族的狹小圈子,將白族本主信仰納入中華文化體系中加以考察,拓寬研究的視角和思路」,就不可能取得令人信服的結論。事實上,不僅本主研究應該如此,整個白族宗教的研究也都應該如此。
本文認為,由於漢地佛教和中原文化在大理長期興盛,勢必對白族的社會生活、文化藝術、風俗習慣、倫理道德乃至民族心理都有甚深的影響。白族民族性的形成,離不開漢地佛教和中原文化;白族文化本質上是以佛教文化、儒家文化為主的混融文化。不同社會歷史階段的白族宗教,與白族民族意識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南詔末期出現的阿嵯耶觀音信爺和明代成書的《白古通記》中開始出現的雲南阿吒力教的記載,正是南詔末期白族確立其民族英雄意識和明初白族民族意識得到重新確立和增強的最明顯的表現。
┅┅
不過,大多數本主研究者均沒有注意也從來沒有回答過以下三個問題:一、在眾多的本主中,既有南詔、大理國直至明代的歷史人物,也有龍王、太陽神、山神以及石頭、樹樁、猴子等自然物或動物,但對他(它)們的崇拜,是否就屬於或可以稱作原始社會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英雄崇拜、祖先崇拜或社神崇拜呢?二、在人類宗教發展史上,世界各地的宗教都是從原始宗教向人為宗教演化的。在這種演化過程中,像意識形態往往落後於社會發展一樣,世界宗教中往往包含有原始宗教的成分,如基督教的十字架就是原始宗教的遺留和變相存在。但人們對於世界宗教的產生,往往不是說它源於原始宗教,而是把它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中去考察,尋找、歸納它產生的社會歷史根源。本主崇拜雖然沒有世界宗教的特性,但它是白族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對它的起源的探討,是否是「源於原始社會人類的萬物有靈觀念或原始宗教」、「源於原始社會對社神的崇拜和農耕祭祀」這樣模糊不清的話可以概括的呢?三、大量文獻和實物資料證明,中國古代的社神崇拜和農耕祭祀比較發達,但為什麽只有白族的原始宗教發展成本主崇拜,而包括漢族在內的其他民族的社神崇拜和農耕祭祀都沒有這樣呢?
正是由於目前有關白族本主的研究存在明顯的缺陷,因此有學者已經指出,白族本主研究如果既不考察白族歷史,又不能「跳出從白族到白族的狹小圈子,將白族本主信仰納入中華文化體系中加以考察,拓寬研究的視角和思路」,就不可能取得令人信服的結論。事實上,不僅本主研究應該如此,整個白族宗教的研究也都應該如此。
本文認為,由於漢地佛教和中原文化在大理長期興盛,勢必對白族的社會生活、文化藝術、風俗習慣、倫理道德乃至民族心理都有甚深的影響。白族民族性的形成,離不開漢地佛教和中原文化;白族文化本質上是以佛教文化、儒家文化為主的混融文化。不同社會歷史階段的白族宗教,與白族民族意識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南詔末期出現的阿嵯耶觀音信爺和明代成書的《白古通記》中開始出現的雲南阿吒力教的記載,正是南詔末期白族確立其民族英雄意識和明初白族民族意識得到重新確立和增強的最明顯的表現。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